时间:2024-05-04
摘要:红色社团是文化自信教育的优秀载体,能够促进高职学生文化自觉,具有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功能。它具有政治性、组织性、实践性、群众性等特点,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丰富文化自信教育的人才资源,扩大文化自信教育的辐射范围,提高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效性。应该健全红色社团运行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开发品牌活动,发挥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对外交流,提升红色社团的存续力。
关键词:红色社团;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C-0052-0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没有文化的兴盛就没有国家的兴盛,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
***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增进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其实质在于用文化涵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品德、引领学生行为。
(一)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屹立于不败之地。
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高职文化自信教育之中,借以滋养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通过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文化品位。通过宣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灿烂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文化理念,使其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行为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二)加强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坚实文化自信的脊梁
红色革命文化是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西方列强及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主题,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1]红色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是文化自信的脊梁。
高职院校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必须重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特别是红色革命文化精神教育。要充分认识到红色革命文化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进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重要作用。要充分领悟红色革命文化所彰显的崇高思想境界。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在进行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疏导和灌输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播,更要加强情感培养,使高职学生充分领悟红色革命文化精神。
(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构筑文化自信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为依据,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等内容,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2]社會主义先进文化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群众,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高职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直接关系文化自信教育的成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高职院校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创新教育途径,优化教育方法,坚持三贴近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二、红色社团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势
文化自信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文化自信不可能凭空产生。“任何真理和知识的传播都需要一定的载体和路径,即通常所说的物质基础和表达形式。”[3]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红色社团以其强烈的政治性、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实践性、独特的群众性,成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优秀载体。
(一)红色社团强烈的政治性,坚定了文化自信教育的立场方向
作为以学习、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宗旨的红色社团,政治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它遵循党的指导思想,契合主流意识形态,通过理论学习、成员交流、参观调研等方式研究、宣传、践行党的理论学说,提升会员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坚定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文化具有阶级性,没有正确的政治文化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高职院校红色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它能够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内容融合于社团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理想信念,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和对革命精神的领悟。红色社团以其强烈的政治性,能够让文化自信教育保持正确的方向。
(二)红色社团严密的组织性,丰富了文化自信教育的人才资源
文化自信教育需要利用多种载体,吸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红色社团一般是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由学校团委直接领导,在理论水平高、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与普通兴趣型学生社团相比,红色社团的组织程序更加严密,准入门槛更高,社团活动更规范,这种严密的组织性能够保证社团活动按照既定计划展开,从而顺利实现活动目标。
红色社团吸纳對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加,成员中多为党团员和学生干部,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能力突出。这些成员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能够为文化自信教育凝聚力量、增强活力。红色社团凭借严密的组织性,为文化自信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三)红色社团高度的实践性,提高了文化自信教育的实际效果
实践性是红色社团永葆生机、发挥德育功能的根本保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红色社团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调查研究、红色参观、文化宣讲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深了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性认知,增进了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认同,让他们切实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红色社团的实践性能够提高文化自信教育的实际效果。高职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缺少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同时作为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传统意识形态灌输的教育方式效果不佳。红色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贴近学校实际、符合学生要求,以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以有趣的社团活动吸引学生,以良好的社团形象影响学生,加深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坚定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信心。
(四)红色社团鲜明的群众性,扩大了文化自信教育的辐射范围
高职院校红色社团是基于学生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在广泛联系学生、深入开展学生活动中具有天然优势。社团成员是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在学校里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为文化宣传献言献策,提供符合学生实际的意见和建议。社团成员是文化自信教育中的力量源,能够带动一批同学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红色社团以其鲜明的群众属性,在文化自信教育中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扩大了辐射范围。
红色社团遵循社团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对学生群体中的积极文化心理加以支持和肯定,对消极文化心理进行疏导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适度、合理地开展社团活动。红色社团利用群体性的优势,以组织化的形式将分散的个体凝聚起来,共同参与组织活动。利用成员间自由交流的空间,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通过群体性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自信教育从传统被动灌输到主动求知,调动学生内心学习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发挥内驱力作用。
三、红色社团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要想充分发挥红色社团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功能,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深入研究红色社团发展的规律和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习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对内完善红色社团机制,提升红色社团生存发展实力,对外积极交流,创设条件,吸引其他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教育。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社团实力,做大做强红色社团
打铁须得自身硬。要充分发挥红色社团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功能,必须加强红色社团建设,增强红色社团的战斗力,将红色社团打造成政治坚定、管理科学、活动有序的优秀群众性组织。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红色社团对于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作用,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加强红色社团建设。学校党委要加强领导,学校职能部门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增加财力投入、人力投入、物力投入。
红色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管理体制,要结合社团特点和高职院校具体情况制定符合社团发展的规章制度,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提高准入门槛,严把入口关,挑选素质高、能力强、立场坚定的学生加入社团,从源头上保障红色社团人力资源。制定活动规则,使红色社团的活动有章可依,使各类活动的开展能够规范化,避免随意性和形式化。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对于积极参加活动,表现优秀的成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实现社团的良性发展,保证社团健康有效运行,提升红色社团的生存发展能力。
(二)开发品牌活动,扩大辐射影响,增强文化教育实效
要扩大红色社团影响,增强文化自信教育实效。解决当前红色社团人数少、效果差的问题单纯依靠宣传是不够的,“要用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活泼新颖的活动吸引学生,努力做到常规活动定期化,特色活动时代化,精品活动品牌化。”[4]红色社团的活动要彰显特色,突出红色社团的“红”色本性,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活动。要有品牌意识、精品意识,要结合学校实际精心打造一批效果良好的招牌活动。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新时代学“习”社为例,新时代学“习”社的“先锋论坛”活动就是该社团的品牌活动,该论坛两周举行一次活动,结合最新热点,以专家视角、大家谈等活动形式,开展活动,比如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等,吸引了广大学生参与,收到较好的活动效果。
要发挥红色社团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功能,人才队伍是关键。要培养社团核心人物,发展学生骨干力量。核心人物能够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同伴起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他人,影响更多的学生群体。形成核心人物—社团成员—全体学生的结构网格,最大限度地扩大辐射影响,扩大文化自信教育的受众范围,提升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效。
(三)借助新兴媒介,善用现代手段,拓展文化教育阵地
新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社交媒体发展迅速,大量信息通过网络社交媒体传播。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他们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新兴媒体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力,必须巧妙应对网络新媒体给文化自信教育带来的挑战,同时抓住机遇,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拓宽文化自信教育渠道,拓展文化传播阵地。
红色社团要主动出击,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强文化宣传。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宣传阵地,創设条件,建立自己文化主题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开通微博、博客等,并有效利用这些平台定期发布信息,推送高质量文章。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要抓住时机,及时开展网络宣传。要主动培养自己的网络精神领袖,网络大V,掌握文化自信宣传的网络话语权,抢占文化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吸引学生粉丝,合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传播文化正能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扩大辐射范围,提高文化自信教育效果。
(四)加强对外交流,争取外部条件,形成文化教育合力
单纯依靠红色社团的一己力量,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争取外部力量,广泛寻求其他力量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红色社团可以通过家校通等媒介向家长宣传文化思想,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社团活动,适当设计一些家长参与的环节,在活动中提高家长的文化认知,增进家长的文化认同。
红色社团要积极争取外部力量,在学校的帮助下,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寻求校外力量支持,邀请学术名师、文化名流、老战士等担任红色社团的课外导师,定期来校演讲、座谈、交流。另一方面,要积极走出去,组织社团成员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知识宣传、文化参观、红色旅游、理论调研等活动,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要积极寻求社团之间合作,避免闭门造车,加强社团间交流,特别是不同类别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启发思想,互相学习先进的经验做法,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田克勤,郑自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2]朱宗友.中国文化自信解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3]刘艳.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新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11(5).
[4]李成超,孙武安.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
责任编辑:许洁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d Communities
LIU Guanghao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Wuxi Electromechanical Branch, Wuxi 214028,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Red community is an excellent carrier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which can promote the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t has obvious political, organizational, practical and mass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enrich the talent resources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expand the radiation scop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red communities,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develop brand activities, give full play to modern education means, and strengthen foreign exchanges to enhance the survival of red communities.
Key words: red community;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raining path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红色社团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功能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239)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9-09-10
作者简介:刘广浩,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无锡,214028)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