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农林牧渔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研究

时间:2024-05-04

摘要:对全省12所开设农林牧渔类专业学校的86名专任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与专题调研可知,基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行为取向——知识、态度、分享、研究、执行五个观测点分析,其实施水平均有不同结果。分析数据表明,各校实施课程标准应及时跟进校本培训;增强教师课标意识;建立专题活动制度;强化课标行动研究;评估课标实施水平。

关键词:中职;农林牧渔类专业;课程标准;实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C-0069-04

2016年5月,江苏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等36个专业共14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颁布。各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学时与学分、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作了标准化的规定,以规范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

课程标准颁布后,基于标准的教学实施成为江苏职教课改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试图以中职农林牧渔类专业为例,研究其核心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学校实施层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建构课程标准实施的策略,为本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制定《课标》实施水平类别表

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其实施程度必然是多向度的。要评估定位教师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行为,首先必须制定实施水平类别表。

目前,最成功应用多向度作为评估架构准则的是霍尔和霍德的“关注为本的采用模式”。两位学者围绕知识、获取信息、分享、评估、计划、观点陈述、执行状况七个类别,对实施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明确其具体行为并分析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实施行为进行区分,这为《课标》实施的研究提供了知识基础与研究思路。结合中职课程标准的实施特点,借鉴崔允漷等学者研制的教师实施课程标准过程的分析框架,对于教师实施《课标》的行为取向,我们设立知识、态度、分享、研究、执行五个观测点,区分实施水平类别(具体见表1)。

二、开展《课标》实施情况调研与分析

本次调研以中职校农林牧渔类专业专任教师为对象,由课题组4名核心成员牵头,每位成员负责现场调研3所学校,开展问卷与访谈调查。问卷调查重点关注“知识”“态度”两个观测点,深度访谈重点关注“分享”“研究”与“执行”三个观测点。为确保调研所获取的信息的准确性,课题组还进行了教案文本查阅与课堂观察,对调研取得的数据进行验证与补充。最终由来自全省12所开设相关专业学校的86名教师参与相关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一)知识

调查显示,对《课标》基本内涵了解的占84.9%,理解的占8.1%,掌握的占4.7%,灵活和综合运用的占2.3%,没有不知道。说明自《课标》颁布以来,教师对《课标》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这为《课标》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在全省已试行三年,84.9%的教师对《课标》基本内涵的认知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说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课标》研读是不到位的,《课标》所传达的教学期待远没有被真正理解。进一步调研教师最初取得《课标》的路径,结果显示,通过江苏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获取的占13.9%,通过区县级以上培训或教科研活动获取的占60.5%,通过校本培训或教务部门下传文件获取的占19.8%,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占5.8%。由此可见,尽管上级行政、教科研机构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宣传与推进力度很大,但从学校层面来看,并没有给予课程标准真正的关注与重视,对课程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

(二)态度

7.0%的教师对《课标》的价值高度认同,他们能积极地与课程标准互动,基于自身的理解与动机“重塑”课标标准与教学内容,并进行专业反思。深度访谈后发现,这6人都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林牧渔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发小组的成员,整体上理解并认同《课标》隐含的课程愿景与教学精神。68.6%的教师对《课标》基本认同,认为课程标准作为自上而下的文件,体现的是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意志与统一要求,一定具有普适性,必须参照执行。查阅教案文本后发现,其中78.0%的教师对《课标》缺少深入的学习与思考,更多的体现的是生搬硬套与盲目认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没有高质量的执行。24.4%的教师选择了“不认同”,认为有没有《课标》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基本没有影响,作为一线的专业教师,教学只要基于教材与学情、达成教学目标,没有必要去追究课程标准背后的基本思想与价值取向。

(三)分享

17.4%的教师表示,自《课标》颁布试行以来,学校曾经邀请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度解读,而且组织了专业教学骨干、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依据江苏省相关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自主修订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有时会组织专业教师校本交流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45.4%的教师表示,学校或教研组传达过关于课程标准实施的文件,但是,只有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大赛、应对上级检查验收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或论文撰写时,他们才会与同伴交流研讨基于《课标》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37.2%的教师则表示,学校或教研组从未组织过关于《课标》的专题对话,他们也从未就课程标准的实施寻求过与同事的合作。没有教师表示,学校会经常性地组织他们学习、交流,说明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在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专业支持。

(四)研究

仅有16.3%的教师表示会对《课标》以及《课标》实施进行研究。其中7名教师表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他们会主动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多种反思:或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或反思自身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或反思学习结果是否源自课程标准;等等。其中4名教师表示会主动参与关于《课标》系列的专题研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旨,依据教学实际与教学情境,调适自身的教学行为,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其中3名教师正主持或参与和《课标》实施相关的课题研究,基于专业判断,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通过研究,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然后再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创造性地实践课程标准,力图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丰富內涵与实施要领,将标准中重要的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的清晰图景,落实课程培养人的价值追求。

(五)执行

对教案文本分析是评价《课标》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分析结果显示,15.1%的教案符合《课标》要求,主要表现为:教师能正确理解课程总体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与构建教学目标;针对目标,开发评价工具,注重评价内容、方式与评价时机的设计,突出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与发展等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学开展的工具;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保持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的一致性。45.4%的教案则部分符合《课标》要求,其显著特征为:缺少对课程标准、学生特点与教材特征的综合分析,只是从形式上反映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机械地运用其中的内容要求;教案中有课堂教学评价,但是,评价并没有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教学内容的选取参照《课标》中的“课程内容与要求”,但是主要依賴教材。39.5%的教案与《课标》中的要求明显不符,教师只是根据个人经验组织教学,《课标》不是他们日常教学的依据。为进一步弄清《课标》在课堂的落实情况,课题组对相关专业教师跟进了课堂观察,结果显示,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与教案文本中预设的教学过程基本吻合。

三、建构《课标》实施的策略

(一)及时跟进校本培训

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发动,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常常是通识培训,其根本目标是帮助教师了解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新精神,领会“学标、贯标、用标”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课程标准在规范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材编写以及打造高质量课堂、提升教育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实施课程标准的紧迫感与责任感。通过参加通识培训,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认识高度。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次数往往有限,而且每所学校仅有少量的骨干教师才有机会参与活动,因此,需要学校及时跟进分类别、分专业的校本培训,帮助每一位专业教师理解并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这样教师才可能准确按照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去进行教学实践,实现由理念向操作层次的转移。

(二)增强教师《课标》意识

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是开展贯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教师作为课程标准的直接实施者,不仅要解决对标准从不知到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信念,主动规避基于个人教学经验或教材文本的课程实施,其中蕴含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实施的理性思考、现实妥协与角色、功能的准确定位。课程标准反映的是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对学生接受过职业教育之后的预期结果的一种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超越了广大教师所熟悉和运用的教学大纲,它着眼于课程,在理念、内容和实施上都提出了新的教学主张。这些新的要求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所熟悉的,因此,在实施初期,尤其需要增强教师的课程标准意识,提升教师对课程标准本质与内涵的认识、意义与价值的认同,在此基础上,激励教师把内在的意识转化成外在的行为,彰显实施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建立专题活动制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一种新的课程实施的范式,具体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理论层面的课程标准解读到技术层面的课程标准分解,从理解理念、熟悉思路到掌握程序、方法与工具,究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深入交流、协商研讨。这些问题的系统解决必须通过专门的活动才能完成,因为只有专题活动,才能有效保证全体专业教师行动起来,以专业组为单位,就确立关键目标、设计表现标准、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磋商,在相互借鉴与启发中,实现课程实施水平的持续提升。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只有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分享交流,为教师提供行动支架的学校,他们的专业教师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规格、培养途径、培养特色,并以此作为组织专业课教学活动的依据。

(四)强化《课标》行动研究

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就是与标准互动,基于自己的理解与动机展开课程运作,并进行专业反思,促进自身个体学习的过程。从标准内涵的把握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模式与操作策略,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探索。同样的课程标准,由于贯标能力的差异,教师基于标准的教学实践表现各异。从实践的角度看,教师的贯标能力始终浸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构成了实现课程目标的行动力,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因此,贯标能力的建构必然是一种实践性的建构,在持续不断的行动研究中展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课程标准,在研究过程中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实施的要旨,形成依据标准开展教学活动的明确认识与清晰思路,藉以增强贯标能力。教学反思、专题研讨、课题研究都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动力,推动教师形成现实批判和超越自我的良好品质,提升实施课程标准的智慧。

(五)评估《课标》实施水平

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其实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课程实施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课程标准作为对学生接受过职业教育之后的预期结果所作的一种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是不能突破的底线。教师实施课程标准包含了从正式课程到运作课程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新的信息、进行认知处理与心智转换、产生情感体验、调整教学行为,这是一个复杂多维度的转化,期间会出现增减甚至异化课程标准的现象,因此,对于教师做出的课程决定,需要学校层面的持续跟踪与及时评估。评估不能单纯局限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和运用步骤等技术层面,更要关注教师在分解实施课程标准时,是否清楚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学生达到标准时的具体表现;通过怎样的途径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的水平;是否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等,以此促进课程标准规范执行。

参考文献:

[1]方健华.面对职教新体系的教学抉择[J].江苏教育,2016(7-8).

[2]马成荣.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内涵释要与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3]崔允漷,等.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测量工具的研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8(2).

[4]冯志军.标准引领:江苏职教课改新视界[J].江苏教育,2016(7-8).

[5]陈向阳.让“核心素养”成为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灵魂[J].江苏教育,2016(7-8).

[6]袁丽英.从“标准研究”到“教学实施”[J].江苏教育,2016(7-8).

责任编辑:陈向阳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Cor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Specialty

TIAN Meihua

(Jiangsu Changsh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hangshu 2155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pecial investigation of 86 full-time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12 schools of agricultural,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specialty in the province, different results on the behavior orientation of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respectively knowledge, attitude, sharing,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can be observed. The analysis data shows that each school should follow up the school-based training in time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standards; enhance the teachers' awareness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establish a special activity system; strengthen the action research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specialty; curriculum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本文系第四期江蘇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课题编号:ZCZ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9-02

作者简介:田妹华,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熟,215500)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职业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