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王成忠 丁亮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要求职业教育从立足学生技能认知规律出发,联合企业协同育人,这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育人;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C/08C-0093-03

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方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对今后职业教育的走向及改革做出重要部署。《方案》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当前职业教育中所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工作思路。

当下,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仍以政府办学为主,缺少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职业意识和专业匹配度相对偏弱,从而导致学生走上社会后,竞争力不强,影响了学生就业和今后专业的发展。纵观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过程中,无不重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学徒制,瑞士的“三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均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生到企业接受新技术、新技能、新标准培训作为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笔者学习《方案》后,结合学校“双元制”本土化办学实践,就落实校企“双元”育人,阐述自己的粗浅思考。

一、校企“双元”育人的关键:高质量且有机联系的工学交替

要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要有高质量且有机联系的工学交替学习安排。一是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通过调研、走访、问卷等形式,向企业人事、生产组长及经理了解,获得最新市场需求、职业能力需求和行业需求情况,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使得岗位标准与工作内容、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二是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高质量的工学交替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搭建平台,吸引企业、教师和行业人员参与其中,多方围绕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引入专业案例,尽可能多地将专业知识与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企业,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借助企业、行业,引入标准,保障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三是开发项目式课程。以项目为载体,重塑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岗位及专业发展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进行教学项目设置,每一个项目即为一个产品(含模拟产品),包含多门学科内容。如:机电专业开设卷帘门教学项目,该项目共需20周完成,项目涉及机械识图、金属加工、气动控制、传感技术、继电器控制和PLC控制等知识,学生需要通过独立的查阅资料、制订计划、选择方案、动手实践、自检反思等过程来完成。项目具有跨学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校企“双元”育人的根本:体制机制健全的校企深度合作

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参与,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优选合作企业。深度合作企业规模一般在100人以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或技术优势,否则合作期望容易偏离,达不到深度合作的要求。同时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投入,这就要衡量企业的付出能力,并要兼顾企业负责人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只有在互相认同的情况下,后期才能无障碍沟通,较容易达到深度合作。二是完善合作机制。组建校企管理委员会,弥合双方在文化、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会议磋商制度,重大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如我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建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培训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联合管理委员会以企业、学校的相关领导为主体组建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合作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培训委员会以企业、学校的业务骨干为主体,吸收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等参加,负责合作项目的专业方向、培养标准和教学建议等的制定。考试委员会由行会、政府、企业、学校等代表组成,負责项目考试、考核和评价的组织与实施。学校教学管理处对教学模块进行项目抽测;质量控制与督导室对教学运行过程进行监控;AHK/HWK等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多方协同,确保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三是健全合作保障。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政府建立经费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制度,以保障合作双方的权益。学校建立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和激励考核评估反馈制度,企业建立培训条例、师傅遴选标准等制度。通过建立考核和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太仓为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元制”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太仓市对德合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对在企业建立培训中心奖励200万元,对在学校建立培训中心奖励100万元。按照取得德国职业资格证书且与太仓本地德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数量,补贴培训中心每生1.5万元。

三、校企“双元”育人的载体: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实施教育教学的载体,通过吸引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提高实训基地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水平。一是建设企业内培训中心。企业规模一般为大中型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学生需求量大,通常在企业内部建设专门技能培养的场所,建有合适的空间和环境,配备专门的人员和教学装备等。二是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通常在某一企业内部或工业园区内联合多家企业建设专门技能培养的场所,建有合适的空间和环境,配备专门的人员和教学装备等。三是建设企业“学习岛”。没有建设企业培训中心或跨企业培训中心的企业,在其工作场所的合适地方建设工作本位学习的专门空间、条件和环境等。四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建设专门用于弥补企业技能教学不足的空间、条件、装备和环境等。

四、校企“双元”育人的保障: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应具有培养服务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素质结构要求,其内涵为既能进行理论授课,又能进行实践教学。一是组建学校教师团队。学校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学校与企业的教学分工,配备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一般学校基础课、专业课教师总数与学生总数比不小于1:16。二是组建企业师傅团队。企业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学校与企业的教学分工,配备企业师傅。企业师傅团队由专职师傅和兼职师傅构成,专职师傅团队通常是建有培训中心的企业按专职师傅标准配备一定数量专门负责学生培养的师傅。兼职师傅团队通常是建有培训中心的企业和未建培训中心的企业按兼职师傅标准配备一定数量在工作岗位上指导学生学习的师傅。一般以5名兼职师傅作1名专职师傅计,企业师傅与学生比例不小于1:8。三是学校教师团队培养。学校组织教师团队学习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文件和方案、理论与实践经验,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和企业实践。四是企业师傅团队培养。企业组织师傅团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开展相关教学方法培训。选送专职企业师傅参加省级及以上专门培训或企业培训师培训。

校企“双元”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不断地投入到育人过程中去,并通过建立相关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相互协调,确保各方投入和收益均衡,同时还要接受第三方的监控和评估,确保育人质量。

责任编辑:曹鸿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