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何英高
摘要: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纵五横一平台”重要内容。本文提出对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采用校本数据平台和诊断与改进服务相分离系统架构,针对该系统架构,提供基于关系型数据和大数据技术两种诊断与改进平台技术实现思路以及具体建设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平台;诊断与改进指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C/08C-0096-05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顺应校园教育信息化新需求,不断加大了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有线无线一体化认证;建成数字化校园云平台,实现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虚拟化应用;新建了校园“一卡通”和无线门禁系统等较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为教育管理信息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已完成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包括移动应用门户)、数据中心平台等基础平台和教务、学工及网络教学平台等众多业务系统建设,同时完成了现有业务系统的身份认证、信息门户和数据交换等集成对接,实现了各系统间数据的共建共享,为学校师生提供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服务,也为当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二、建设目标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建设数字校园期间,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数据标准,并梳理学校自身信息化对数据要求,建立了学校的数据标准。高职院校需要基于诊改工作需求继续完善现有数据标准,全面整合学校现有信息资源,加强数据治理,建设一个内置数据切片、数据聚合及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算法的全量校本数据平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校本数据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等),建设一套能够实现质控点管理、数据分析、数据画像、数据监测及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诊断与改进服务平台,实现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判断发展变化趋势,学校自主诊断改进,促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体系建设,提高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诊断与改进平台系统架构
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常态化,提高问题诊断与问题解决的效率,“诊改”工具的开发与数据系统的支撑必不可少[1],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作为“诊改”工具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提供支撑。质量诊断与改进需要以诊断为前提,诊断以标准为基础,诊断的本质是发现偏离标准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2],诊断与改进平台为高职院校质量问题诊改、分析和预警提供数据支撑。虽然当前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具体到每个院校信息化水平和建设内容会有巨大差别,同时后续对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支持力度也不一样,大量充足的数据资源是诊断与改进平台所需的养分源泉,高职院校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建设力度决定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对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服务能力,高职院校需根据自身诊改需要规划诊改平台建设技术架构和建设思路。根据我校当前调研成果和建设经验,可以将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归納为一种系统架构,两种技术实现思路。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总体系统架构。它由校本数据平台和诊断与改进服务平台两平台构成,每个平台可实现跨平台部署(支持Unix、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和独立运行。校本数据平台由数据源、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功能构成。诊改服务平台可以调用校本数据平台接口,以从“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对学院诊断与改进情况实现可视化展示和报告输出。诊改服务平台和校本数据平台需与学院现有身份认证和信息门户集成,根据权限和角色访问授权资源。
实现上述系统架构,可采用两种技术实现方案:一种基于关系型数据,另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架构。两者比较如下表1所示。
四、 具体建设内容
(一) 校本数据平台
1.数据标准及其管理。
数据标准为校本数据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定义和平台逻辑模型。它是校本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治理的依据和根本,是诊改服务平台及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需要参照国标,部标(JY/T 100X—2012)进一步完善学校现有的数据标准内容,提供数据标准的管理工具。提供对数据标准的数据集、数据项进行管理和数据集的检索、查询、增加、修改、删除功能,并可对数据标准集进行浏览,能够基于某个数据表,查看其字段规则下的存放数据。提供代码集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代码集目录管理、代码集的检索、查询、增加、修改、删除、导入导出功能。
2.数据集成与采集。
诊改平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除了将学校现有数据中心平台数据、业务系统数据、机器日志数据、互联网数据和高职院校上报的数据全量集成到校本数据平台外,还需要建设统一的数据采集通道,将还缺乏的数据采集到校本数据平台中,为数据分析与决策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撑。
校本数据平台应提供ODI、Kettle和sqoop等ETL工具、网络爬虫和智能数据采集等多样方式采集学校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全量存储在融合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Hadoop集群组成的融合技术校本数据平台中; 对于需要填报数据提供智能化数据采集工具、数据采集填报平台;对于高基表等文本数据和excel文件形式数据提供智能化数据导入工具,导入数据到校本数据平台;对于有字段缺失的数据,可根据需要采集的字段,定义采集库及快速生成填报页面,以达到填报补采的要求。
提供采集策略管理,能根据采集工具及数据源类型,定制采集方式,采集频率等;提供数据采集日志管理,提供至少包含数据类型、采集对象、采集频次类型、采集状态、起止时间、执行时长、数据总量与新增数据量、数据更新量等内容的监控。
3.数据查询。
采用导航式的分类查询,能方便用户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按照自定义信息根据权限快速地进行信息的查询。
4.分析与预警。采用导航式的分类查询,能方便用户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按照自定义信息根据权限快速地查看学院、部门、教师、学生和各类主题分析数据,出现预警情况能通过APP、微信等推送信息。
5.诊改报告。
质控部通过平台进行任务发布,展现学校各个诊断点的情况,各负责人依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按诊断指标、诊断标准、质控点数据计算自动出诊断结果,负责人撰写自我诊改意见,形成诊改报告,支持领导与专家查阅并审批报告。
6.诊改画像。
根据“五横五纵”中横向数据(学校、专业、课程、老师、学生),将每个层面的内控指标和画像展示点,形成五个层面的画像,通过画像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学校五个横向层面详细信息,掌握实时动态数据变化情况。
学校层面主要包括辦学条件、机构设置、师资科研、专业状况、学生情况、教学经费、学校荣誉、质量工程等几个维度。
专业层面主要包括各学院具体专业开设情况、专业分类、国际合作专业、专业招生、专业教学、专业资源、专业就业等能够全面地反应专业的整体情况。
课程层面主要包括可统计显示课程类型,使用教材性质、课程资源、校企合作等数据汇总呈现。
教师层面包括学院、部门和个人三个视角进行教师画像,具体包括教师人事、科研、资产和社会服务等。
学生层面也可分为学院、部门和个人三个视角进行学生画像,主要包括学生基础信息、学业成绩、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生获奖和校园生活等。
7.其他功能。
系统除了提供组织机构、用户、权限(页面权限、功能权限和规则权限等)管理和日志管理,还需要提供快速、便捷的大数据报表展现和打印功能。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支撑的信息平台建设模式也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纵五横一平台”建设内容,提出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可采用校本数据平台和诊断与改进服务相分离系统架构,并建议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信息资源现状、诊改业务规划和投资收益,有选择地采用基于关系型数据或大数据技术完成校本数据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林玥茹,石伟平.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必要性、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4).
[2]游渊.高职院校专业质量标准的价值、要素及构建[J].职教论坛,2017(33).
责任编辑:曹鸿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