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好部编教材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时间:2024-05-04

胡莉英

摘要:孝老文化关系着一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老敬老助老的新时代,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孝老文化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需要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进一步认识当前我国小学孝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挖掘散落于各册各单元中的孝老教育元素,扎实开展孝老文化教育,让孝老文化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孝老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孝老教育;部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A-0107-04

百善孝为先。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文化中“孝老爱亲”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令人自豪。但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包括孝老文化在内的各种传统的文化受到挑战,存在着“爱小”有余,“尊老”不足的普遍现象。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孝老敬老的美德观,他指出:“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1]

一、当前我国小学阶段开展孝老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但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孝老教育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孝老教育重视不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系列养老政策,但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传统的孝老观念正在逐渐淡化,尤其在农村,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房最小的也是老人,虐老事件不时发生。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偏重于孩子的智力教育,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可以了,家务活基本不让插手,甚至是孩子应该自理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更不要说对老年人的关爱与照顾。因此,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健康老齡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激活家庭养老动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中华传统美德,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2]。

2.对孝老对象认识单一

谈到孝老,大家想到的往往是对上一辈即父母双亲的孝敬,在民间就有一句俗语“屋檐上的瓦,一张压一张”。而当前小学生父母大多为三四十岁的青壮年,学校开展的孝老活动,如给父母端水、捶背、洗脚等等,能让孩子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回报父母的疼爱,但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老年人体能的减弱和生活的不便。我们的教育中,对真正丧失劳动能力、需要扶助的老年人的尊重、关爱、扶助教育,略显不足。

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孝老教育内容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国家对青少年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3]。

梳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1到6年级的12册教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编者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十分重视渗透孝老文化教育,在很多单元与课文中,有意识地强化了孝老文化的教育。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涉及孝老文化的有以下内容(见表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帮助儿童顺利实现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文化式”“文明式”状态。全册分成四个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虽然没有专题的孝老文化教育,但颇具匠心地渗透了多处尊老敬老教育的元素。教学过程中,在不冲淡教学主题的原则下,教师应重视这些细节,切实把孝老文化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更新观念,让孝老教育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面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需要任课教师读懂教材,领会编者在孝老爱老教育方面的意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走出小家庭的狭小概念,树立大家庭的意识,落实本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1.树立新型孝老观念,让孝老文化创新性发展

对于传统的孝道文化中含有的封建愚昧因素,如“愚孝”等方面,在教学中要予以剔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新型的孝老观念进行教育,那就是“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的孝老文化理念。

“孝敬”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基础,也是传统孝道文化的根本;“平等”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前提;“保障”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核心;“共享”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内容;“和谐”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人际环境。“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共同构成孝道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内容。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少让父母为我担心》《这些事我来做》《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三课为例,编写这三课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责任感。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宜地渗透孝老文化教育:通过对祖辈一天劳动与生活的观察与记录,了解祖辈生活的艰辛,引导孩子以孝心、爱心来回报祖辈的关爱;通过家务事的梳理,让孩子不仅知道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也是家务事,而且知道哪些照顾的方式是合适的、恰当的,让老年人生活有所保障,明白做家务不仅能够减轻长辈的负担,也是作为家庭成员一份子应尽的责任,树立平等的家庭观念;通过对家庭贡献和家庭责任的交流与讨论,确立共享与和谐的家庭生活理念。

2.开辟新型孝老形式,让孝老文化创造性转化

在新时代,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该如何面对新的变化,探索新的孝老教育方法,需要教育工作者多加研究,科学指导学生实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一是常陪伴,增亲情。老年人,尤其是单身老人,最是需要亲人的陪伴,因此我们引领学生孝老,首要强调陪伴。二是导心理,促健康。人老了,不仅身体不利索,思想也会有变化,有时会如同小孩子,需要对其心理进行疏导劝慰,有利健康。三是多配合,常沟通。对于老年人的照顾,不要一味地从自身出发,要学会换位思考,根据老人的需要来加以照顾。四是善养护,重和睦。孝老,需要养老,要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养护,注重家庭和睦。

如在执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造性开展以下孝老教育(见表2):

人睦千秋福,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倡导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在全社会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的今天,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更要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让孝老文化美德落地生根,代代相传,让每一个家庭充满爱与温暖。

参考文献:

[1]***.在二〇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J].中国火炬,2019(2):8 .

[2]黄秋武. 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N].中国人口报, 2019-04-0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和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2:12.

责任编辑:李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