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堂评价任务:问题与重构

时间:2024-05-04

钮雪芬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评价任务既能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推进教学进程。因而,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开始关注评价任务的设计与运用。然而,课堂评价任务的设计与运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高质量的评价任务就必须关注任务的目标性、层次性、可测性以及拓展性。下面笔者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案例的描述,谈谈评价任务设计与运用的问题与重构。

一、避免过于追求任务内容的趣味性,关注任务的目标性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设计和运用评价任务时更加追求趣味性,因为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常见的,如教师更多地会采用一些比赛、游戏或唱歌等比较活泼的评价任务,应该说这非常合理。然而,我们必须避免的是,不能因为过于追求“乐”,而导致评价任务偏离学习目标。

【案例1】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1A Unit6 On the Farm时,学生学完新授单词a cat、a dog、a duck以后,教师设计评价任务:分小组讨论支持哪个小动物。授课教师询问学生支持哪个小动物,提问几个学生后,播放三个小动物赛跑的Flash动画,并配上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学生用英语大声叫着自己支持的小动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案例1中授课教师的本意是设计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单词,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还制作了精美的动画。表面上看,这样的设计确实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学生也的确很快乐,但问题在于: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什么呢?此任务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新单词的掌握情况,达成操练和巩固新单词的教学目标,可学生的注意力被精彩的Flash动画吸引,节奏感很强的背景音乐掩盖了学生读单词的声音。可以说,该授课教师过于追求任务内容的趣味性,忽视了任务的目标性。然而,促进学生的评价任务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评价任务除了考虑其趣味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能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否则目标就会落空。

因此案例1可以将评价任务调整为:Listen, guess and act。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多种背景和动物的叫声,学生根据画面和声音猜动物。接着,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边做动物模仿操,将各种动物的形态、动作表演出来,一边随着音乐的节奏,说韵律诗“I am a cat, miao, miao. I am a dog, wang, wang. I am a duck, quack, quack.”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评价任务的设计对维持他们的兴趣增长点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在设计与运用评价任务时仅追求内容的趣味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以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技能为前提。促进学习的评价任务必须要指向目标,绝不能游离目标,只要有预设目标就应该有评价任务去检测。

二、避免过于追求任务形式的多样性,关注任务的层次性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多样化的评价任务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应该说多样化的评价任务确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我们要避免的是不能因为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只为了表面的热闹,而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做支撑,忽视了任务之间的层次性,学生学习就会没有前进感。

【案例2】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4 Buying fruit时,授课教师在教完A部分对话内容后,运用以下评价任务:1.根据课文内容给句子排序。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从表面上看,案例3中的三个评价任务紧密相连,形式丰富,学生通过完成排序、填空和复述等任务来巩固课文内容。但实际上,学生在学习A部分对话内容时已经表现出对课文内容掌握得相当扎实,而教师却忽视了这样重要的信息,三个评价任务虽然学生完成得相当顺畅,但是这三个任务是停留在同一层面上,都是以课本原文为基础,缺乏学生的个人创作。 在这样简单的任务中学生很难生成丰富的信息,没有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学生也很难生成高质量的信息。

因此案例2可以将评价任务调整为:Level 1(初级挑战):模仿课文编对话。Level 2(挑战升级):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购物用于创编对话。Level 3(终极挑战):能创编对话,并有感情地表演出来。

调整后的评价任务层层递进。首先,学生依托课文内容编对话,前提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得相当扎实,第二个任务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创编对话是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力。最后学生在情境中表演对话,学生真正将所学语言融入生活。这个三个任务既关注了多样性,又兼顾了层次性,学生在循序渐近的过程中习得知识。

在设计与运用评价任务时要注意层次和梯度,要准确处理评价信息。如果信息证明学习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而且学习难度适中,学生是经过合理学习困难之后达成目标的,那么可以推进学习;如果目标虽然达成,但难度过易,学生未经努力就完成目标,就要考虑适当增加学习的难度,以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三、避免过于追求任务表达的概括性,关注任务的可测性

教师在设计评价任务时,有时任务的表达会过于简单和笼统,可测性较差,学生根本就无法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教师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往往是主观印象,缺乏必要的信度。

【案例3】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6 Colours一课时,授课教师在操练课文朗读时设计了如下任务:分小组准确朗读课文对话。

“准确朗读”这样的表达不但显得过于简单,而且缺乏实质性内容。何为“准确”?是读准每一个单词呢,还是读准语音语调?学生根本就无法判断,这必将给评价的实施带来困难,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必定是无意义的。教师根本就无法检测学生是否能准确朗读课文。

因此案例3可以将评价任务调整为:1.多媒体出示评价标准:能准确流利地表达(一颗星);能准确流利地表达,富有情感(二颗星);能准确流利地表达,富有表情,并配有恰当的动作(三颗星)。2.学生对照标准小组操练。3.上台表演,学生互评。

同样是检测课文朗读情况,教师提供星级标准,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对话,学生在操练时就会关注自己以及同伴的表情、动作以及朗读的流利程度,并及时进行调整。运用这样的评价任务教师也就能够得到有意义的评价结果。

一个好的评价任务的表达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容易操作的。如果任务的内容和标准含糊不清,很有可能导致搜集的信息不能有效反映评价的内容。所以,设计评价任务时要尽可能采用描述性语言,避免语言过于概括性。

四、避免过于追求任务指向的明确性,关注任务的拓展性

评价任务应该是明确的,明确地指向学习目标。作为一种原理,这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明确”不应该成为“封闭”的代名词,不应该使学生的学习紧紧地死扣“标准答案”,而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更多的学习空间。

【案例4】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8 Open day一课时,授课教师在操练句型Whats in/on/near the...? There is/are...时,教师紧扣范例将评价任务碎化成如下几条:1.Whats near the bed? 2.Whats on the chair? 3.Whats in the desk? 4.Whats near the window?

案例4中教师所运用的评价任务虽然明确的指向目标,然而学生在这样一问一答的封闭式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评价任务当然也就催生不了我们所期待的评价信息,学生不能系统地思考、完整地学习,其原因是教师并没有提供检测学生能否系统思考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评价任务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更多的空间。

因此案例4可以将评价任务调整为:用There be句型和所学方位介词描述自己房间内物体的位置。这样的任务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教师直接询问物品的位置,这样点对点的问答显得比较封闭。而学生在介绍自己房间时操练的there be结构的重点句型,这样的任务虽然是创设出来的,但却是真实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有回答的欲望,同时学生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语言的功能是交际,交际的环境是生活。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任务应该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过程的模拟和演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相关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关注评价任务的拓展性,贴近生活的任务更能打开学生思考的空间。

合理的教学评价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设计评价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目标性、层次性、可测性以及拓展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