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教育科研出发,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时间:2024-05-04

杨波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了教育发展的普遍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已势在必行。作为教师,只有心里想着教育科研,并参与到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去,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教育变革,才能适应自身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才能获得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幸福。

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归因

为了切实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需求,我们作了专项调研,调研的主要形式是问卷调查。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目前的学校教育教学中,教育科研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状态之中,多数一线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得广大教师对教育研究望而却步,多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薄弱,教育科研的研究能力不足。更缺乏在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指导下进行实践改进的意识,致使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长期处于“原地打转”、没有进展的状态。

其次,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数量不足,研究团队发展缓慢,大多数教师对教研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评名师是极少数人的事,是专业科研人员的任务,与普通教师无关。还不如死盯学生,盯出成绩可以多拿奖金。应该说,这种思想正日益成为一线教师参与科研的最大障碍。

再次,学校科研目标导向不太明确,冰冷刚性的决策、监督、控制等科研管理制度让人心生疑惑而却步。另外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有限,奖励力度偏低,精神奖励较多。

由上述可知,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在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简单的劳动,收获着简单的满足,且这种满足感犹如天上飘忽的云,没有定性。一句话,这样的教师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职业的真正的幸福,缺乏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正确的理解。

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举措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对于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基于上述调查,我校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以“微火慢炖”的方式,引领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让日渐流失的职业幸福感慢慢回归教师本身。

1.关注专业知识素养

内心的强大和充实是寻求幸福最根本的前提。我们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身拥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才能真正不枉为人师,立于理想职业的不败之地。同时提高他们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思想认识,做到思想到位。因此,我们着力引导教师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读——坚持每天读相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教育专著,二写——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写一份阶段总结和一篇有价值的论文,三上——每学期上三节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公开课,四会——理念会渗透、经验会总结、课堂会评价、方法会创新,五多——多观察、多行动、多交流、多反思、多创新。近两年内,我校先后派出一百多名教师外出参加学术培训和交流,请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健华博士、特级教师张学清、项阳、高子阳等来我校作专题讲座。通过培训,用先进的理念武装教师,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获得精神的成长,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职业成功感、让原本平淡的日子充满快乐,看到了教师的自己专业成长这一明明白白的远方。

2.多样化管理方式

为了呵护“草根”教师的科研热情,我们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刚性冰冷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管理多一点人文,最大限度地关注“人”,让管理变得美丽而让人感到温暖。面向每一个草根教师的教育科研管理,脱去其坚硬冰冷的监管外壳,“发动”和“指导”的温情管理更有实际价值。

(1)打破限制,保护科研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天生都是一个研究者和发现者。教育科研工作,本来就是所有老师“与生俱来”的职业权利。学校应放弃诸多繁琐的管制,让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教育科研的研究,保护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实行全员发动,让每个教师从自身的工作角色出发,寻找自己着力想要解决的教学中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每个人都可以申报,且申报课题只要有备案,只要有心研究,来者不拒。这极大地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研究热情。

(2)降低要求,实施“民间互助”

我们拆除以往科研管理的“藩篱”,对科研管理人员实施“身份转换”,凸显“扶持”特性,校长室全力支持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提供相关保障。每个科目结成一个联盟,联盟内的活动由教师自愿参加,学校名师工作室连同科研人员组成“师傅团队”,提供指导帮扶。

联盟采取“广告”“鼓动”而不是以“通知”“命令”的形式,搜集课题,聚集草根课题研究者,形成典型的“民间科研团体”。原先管理组织中的权力干预,演变为“民间互助”,由此逐渐拆除摆在基层教师面前的科研门槛,构成了“金字塔”形的引导框架,形成了草根带动草根,思想激发思想的互动效应。将“潜伏”在教育战线最底层的科研力量激活,活动中,老师们慢慢感觉到,原来教育科研工作也可以如此温馨而有趣,深刻而美好,教育科研就在我们的工作之中。做好自身应该做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结构简图如下。

3.开展科研活动

(1)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追求之一,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既与理念经验等宏大要素有关,也与日常教学中一个个小事件、小问题有关,所以教学中出现的小事件、小问题不应该忽略。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把自身教育教学生活中遇到的这些小事件、小问题提炼为一个个小课题,并以此为起点,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边实践边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民间科研团体”的共同协作,共同探索,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这种以小课题设计与实施为载体,让教师学会聚焦问题,找准研究的目标,厘清思路,选择方法,运用科学理论去遴选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我们还经常鼓励教师书写教育日志,把一时的顿悟、棘手的问题、鲜活的案例等记录下来,以此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同时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正是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在不断的理性思辨的基础上,教师们进一步正确全面地认识了教育,优化了教学实践,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师真心、用心参与到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去。所以,小课题研究不仅革新了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师自我研究水平的提升,更提高了教师职业幸福指数。提供助力,设置“能量供给站”。当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产生了兴趣,进了科研的门槛,如何留得住他们?我们认为,应该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及时提供他们“能量”,设置相应的研修团队。由“名师工作室”“科研协调小组”组成“研修团队”,这作为学校科研组织的“移动作坊”(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且定期分别到各组交流指导),引领教师的教学研究从散乱的无意识状态转变成主动的有意识状态,使一线教师由远离教育教学研究到愿意研究,勤于研究,而且善于研究,从而逐步成长为富有研究精神的教育实践者。同时学校定期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随时随地地进行生成性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研究视野,激活教师自我参与的兴奋点,达到借助“群智”,丰富自己、提高他人的宗旨。校园中慢慢形成了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运行机制。同时,老师们也深刻认识到:潜心教育科研工作,才能延长我们教师职业生命的长度,让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会迷途,我们才真正收获属于我们自己的职业幸福感。这种美好而上进的思想行为慢慢感染到校园里每一位教师,学校也逐步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师师有特色,年年出成果”的良好氛围。仅2015年一年,我校就有二十位老师申报县级课题,并成功立项。两位老师申报的宿迁市规划课题“全面发展目标关照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文化建构研究”“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已批准立项,目前,这些课题都正在潜心研究中。笔者主持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五环·三步教学模式研究”已顺利结题,相关论文《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学—导—习”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等先后在《江苏教育研究》《语文世界》刊物上发表。

(2)科研论坛活动。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自身学习动力,需要有外力的帮助和扶持,更需要适时的展示交流,才能避免因枯燥乏味的研训学习带来的职业倦怠感。我校定期开展的“阅读沙龙”活动、“咖啡论坛”活动、“展示颁奖”等交流形式的活动,为广大教师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创造了条件,更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收获持续创生的“实践智慧”保驾护航。由此,教师在自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更收获了作为教师的幸福。

三、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收获可持续增长的幸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更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中优化教学工作,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化发展的同时,获得职业幸福感。我们的举措意在引发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热情,引发教师对自身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深刻的反思。同时通过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将研究与行动相结合,克服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病,有利于教师发现真实的问题,在真实的研究实践中寻求切实的解决方法。可以说,教育科研的提升,也改变了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教师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研究者的姿态,在对日常教育的“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优秀教师,也才能真正收获可持续增长的稳稳的幸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