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百川文化”校本建构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5-04

王文英

摘要:百川文化是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因现实的特点、发展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学校文化,她具有包容、整合、净化、尊重与发展的功能。“百川汇海,和而不同”是“百川文化”的核心理念,个性发展是其核心目标。“百川文化”的实施策略主要为以点及面、科研引路、项目推进、内外联动以及故事传播,具体通过环境建设、教师培养、特色活动等途径实施,十年的执着探索,“百川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品牌,引领着师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百川文化;内涵解读;校本建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A-0017-05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物化环境等的整合和结晶,她彰显了学校的精神,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并通过师生的行为予以外显。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是有个性的,应该具有学校的特点。笔者以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百川文化”校本建构为例尝试加以阐述。

一、为什么提出“百川文化”?

(一)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校原名“板桥小学”,成立于1921年,是一所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后因区域合并,更名为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2006年8月,为满足开发区企业职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学校整体搬迁,扩大办学规模,并被指定为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小学。于是,学校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问题一:办学品牌缺失。学校虽办学历史悠久,但并无深厚的积淀。搬迁后,校园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的同时,内涵建设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内外兼修”,办出特色,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

问题二:教师发展滞后。我校原是中心小学,办学相对闭塞,教师发展稍显滞后,且教师群体相对老龄化,近35%的教师为“民转公”。办学规模扩大之后,新教师大量涌入,教师年龄结构呈两极化,老教师需要更新观念,新教师亟待适应岗位,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大问题。

问题三:生源基础不佳。作为定点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小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多为偏远农村、山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的孩子来到学校,给办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让这些孩子不仅“有学上”,更要“上好学”,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通过什么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文化可以改变这一切。因为文化具有无微不至的渗透力,具有雄强宏阔的整合力。

(二)“百川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那么,用怎样的学校文化来改造学校?我们提出了以“百川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这是基于以下考虑:

1.学校发展的应然状态

如何打破学校相对闭塞的局面,拓宽素质发展途径,为这所老校焕发新姿创造条件?我们必需打开校门来办学,以开放的姿态学习、生活、思考、交流、探索、实践,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百川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对推动学校开门办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2.文化融合的必然选择

如何把来自不同区域、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学生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如何让同样来自不同省份的新教师融入新环境,让“老中青”教师统一思想观念,为学校发展凝心聚力?这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办学胸怀去接纳和包容,并从中筛选、整合,让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相融相生,凝聚成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营造和谐生动、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为师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宜的文化环境。

3.教师进步的迫切需要

如何让新教师尽快成长、中老年教师快速提升,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如何打开教师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我们必须以百川归海、海济百川的互动精神,请进走出,博采众长,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让新的理念武装头脑,让好的措施为我所用。

4.学生成长的环境要求

如何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在面临新环境时消除不安和胆怯?如何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自信地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以海一般宽广、博爱的胸怀,创设平等、温馨的学校环境,从内心去尊重、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寻找快乐,建立自信。

综上所述,学校的发展、生源的特点、教师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融合,都需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需要开放的思路、创新的举措。于是,“百川文化”应运而生。

二、什么是“百川文化”?

(一)对“百川”内涵的解读

“百川”本义为江河湖泽的总称。作为一所学校努力打造的品牌——“百川文化”,“百川”突破了它原本的意义。我们理解的“百川”,喻义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丰富多样的课程、灵动多姿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百花齐放的教学风格、百舸争流的校园形态。“百川”的教育意蕴是自由、平等、开放、执着。

(二)对“百川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百川文化”是一种校本文化。她意味着包容,包容各地各族学生,包容多元文化。她意味着整合,将不同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的师生凝聚一起,形成发展共同体。她意味着净化,帮助师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师生学会识别和甄别,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她意味着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个体,尽可能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服务。她意味着发展,着眼于师生的未来,从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做好当下的教育。

“百川文化”是自然生长的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办学进程中,因现实的特点、发展的要求应运而生的。活力、智慧、和谐是“百川文化”的三个重要元素,百川竞流、气象万千是其独有的姿态。

“百川归海,和而不同”是“百川文化”的核心理念,个性发展是其核心目标。“海”喻为学校,即学生成长的理想环境。百川归海,意喻来自五湖四海的师生带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汇聚学校。和而不同,喻指师生在学校文化的浸润下实现融合,并在宽松、自由、和谐的成长环境里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展,优点得以放大,引导师生成就最好的自己,彰显出多姿多彩的教育风格和成长个性。endprint

“百川文化”是在“异、合、异”的文化嬗变中实现价值的。前一个“异”,是指原始状态下文化的多样性,是针对群体文化的状态而言的;后一个“异”则指向个体,是指个性得以张扬、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后所呈现出的人与人的不同。两个“异”之间需经历文化的融合,“合”是促成个性发展的前提。因此,百川文化是通过文化的融合最终指向个体的发展。

(三)“百川文化”理念下儿童观和教师观的确立

发展是“百川文化”下师生生命成长的关键词。尽管存在差异,但我们始终坚信“每个儿童都能发展”,明确提出了“每一个水娃都可爱,每一个水娃都重要,每一个水娃都能成人成才”的儿童观。尽管教师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基础有厚有薄,但我们也坚信“每一位教师都重要,每一位教师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每一位教师都能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在确立儿童观和教师观之后,我们就秉持这样的观念,为师生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类平台,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发展和超越自我。

三、如何构建“百川文化”?

(一)“百川文化”校本建构的主要策略

1.以点及面

学校文化的发展需要抓手,往往通过某一个做法、某一项举措或者某一次活动的成功实施,由此及彼,实现全面推进。“百川文化”的建设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百川讲坛”的创办、坚持与变革,使“百川文化”萌芽、生长,最终成型。

“百川讲坛”创办于2007年9月,当时定位为青年教师锻炼口头表达、培养自信心的一个平台。从一开始采用的“读课文,练口齿”,到后来的“讲故事,练表达”,“百川讲坛”由培养口头表达,发展到有观点的表述,再到有思想的交流……前后经历了七次转型。在成功举办“百川讲坛”的基础上,学校又成立了面向学科骨干的百川学科核心工作组、35周岁以上教师参与的“百川论坛”以及由班主任参加的“百川沙龙”,这四个发展项目覆盖了校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由此,百川系列的教师发展体系构建完成。此后,由百川系列的教师发展项目,又衍生出面向学生的“水娃”系列活动(如下图)。这些平台的搭建,使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建设拥有了可供操作的载体,有力推动了百川文化的深入发展。

2.科研引路

科研可以帮助教师改变思维方式,拓宽视野,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科研的方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从而推进学校文化的发展。如何让科研引领学校的文化发展?

一是通过课题引领。立足“百川文化”校本建构的研究,我们一方面申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同时也积极加入苏州市教育局义务教育阶段特色项目研究团队,制订研究计划,每月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定期请外聘导师前来指导,切实推进文化研究的步伐。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每学期初,学校行政会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围绕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环境建设等方面,梳理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归类形成一个个小课题,由相关部门认领,作为学期研究课题。

三是普及小课题研究。每一学期,每一名教师都需要思考工作上的困惑或是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作为学期研究的课题,记录并存档。教科室汇总梳理教师小课题,让研究同类课题的教师结为研究团队。平时,教研组、班主任培训活动围绕小课题进行。科研已经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这样的行为方式让“百川文化”的研究不断迈向深入。

3.项目推进

每个教师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管理就需要激发他们的潜能。我校以项目承包的方式,将学校的环境布置、各个特色功能场所的管理、学校活动的设计等分别作为项目,对每个项目列出实施的目标和要求,然后由工会和办公室负责与具有一技之长并有承包意向的教师进行洽谈,洽谈成功就签订相应的协议书。譬如:朱慧老师是一名心思细腻、电脑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男老师,他承包了开放式阅览室——成长屋。自从承包之后,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这个书屋”(同事们这样评价)。他从家里带来了毛绒玩具装饰小书柜,从网上购买了电脑防尘罩。他定期下载并更新电子书;他千方百计寻找优秀的影片,拷到电脑给孩子们观看;他与同事合作,几乎找遍全国各地的宣传片,让孩子们在课余能够随时在触摸式电脑上欣赏各地的风土人情……

美国评论家门肯说过: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项目承包,让我们被一个个的“奇迹”所感动:学校的所有印刷品,由老师设计;校园内的所有景点布置,由老师动手完成;学校的果园,由老师去管理;学校的盆栽、“肉肉”们,由老师去照料……项目承包,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文化建设,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机会,也让他们在学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4.内外联动

学校文化的建设既要激励师生共同参与,也要借助外力助推发展。校内,我们尽可能吸引每一名师生参与学校管理,每一幢楼的命名,每一处景的布置,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我们都集众人智慧;校外,我们积极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与企业家对话教育,与家长、社区人士谈“百川文化”发展,与外聘校外专家研讨学校课程开发,每年举办“百家言百川”活动。校内外的联动,帮助我们打开了文化建设的思路,加快了文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又扩大了百川文化的影响。

5.故事传播

故事是传播文化的有效载体。我们成立故事编辑部,鼓励师生将发生在校园的充满正能量的故事记录下来,向故事编辑部投稿;我们开辟“百川故事栏”及“水娃故事栏”,为师生提供作品在校园发表的机会;我们创作故事连环画,把师生的故事作品配上插图,汇集成册,作为阅览室的特殊读本;我们设立故事会,师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校园故事作品深情并茂地讲述……这些故事传播方式,让爱生的典范、友爱的细节、合作的经历、豁达的举动等得以传播,让校园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二)“百川文化”校本建构的实施途径

1.丰富环境建设内涵,放大育人功能endprint

(1)强化环境服务文化建设的意识。我们认为,环境是形成学校文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助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环境建设要为“百川文化”的发展服务,让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时时感受百川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师生的行为。我们设计具有鲜明百川特点的十大景点:水娃分布图、寻根廊、百耕园、百果园、百川LOGO……让校园的角角落落印上“百川”的痕迹。我们专设了特色功能室:小木屋,为百川源源足球俱乐部的专用场地;手工制作坊,为喜欢手工制作的孩子们提供操作场所;乐水行,是百川文化课题组老师讨论“百川文化”发展的场所;乐山言,为德育课程研发团队开发课程服务……特色景点与特色功能教室,在为学校增添一道道风景的同时,更是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2)发挥环境推动文化发展的功能。如何更好地让学校特色环境助推百川文化的发展?我们努力挖掘环境的育人功能:首先,把环境作为教科书。我们将学校特色景观一一梳理,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编成环境电子教材,作为班队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其次,把环境作为课堂。我们将百耕园、百果园开辟为学生的课程基地,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来到这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农耕工具,了解各季蔬菜瓜果,研究它们的生长过程。第三,把环境作为交流平台。寻根廊,是各省风土人情介绍的集聚地,孩子们能感受各地文化,了解各地风俗。于是我们设计了“走进寻根廊”系列活动,在“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伙伴的家乡”等活动中,寻根廊成为孩子们了解各地文化,交流各地文化的重要平台。

(3)挖掘环境建设凝心聚力的价值。如何让环境建设的过程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过程?我们发动师生参与环境布置,将其作为凝心聚力的重要渠道。如体育馆的“浮雕”,是发动师生收集废旧报纸、烟壳锡箔粘贴而成;“用梦想装扮校园”是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梦想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粘贴在七彩梦想墙,构成特殊的画面装扮校园……诸如此类的活动,让环境建设过程本身成为了集众人特长、分享各人智慧的过程。

2.丰厚教师培训意义,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丰富的学识、扎实的专业素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执着的工作态度都影响了校风和学风,自然推动了学校文化的发展。为此,我们十分重视教师培训:

(1)把培训作为文化研究深入的抓手。我们认为,培训应该是有效的研究活动。为此,我们围绕项目研究内容,设计相应主题,如“心怀百川做教育”、“做‘活的教育”、“孕育‘活的课堂”、“构半亩方塘,秀七彩个性”等活动。每一次活动,我们都精心策划活动议程,邀请专家莅临指导。每一次培训,都将某一主题的研究推向深入,由此,培训即研究,在我校得到充分的体现。

(2)把培训作为团队凝心聚力的途径。我们认为,培训并不应该仅仅针对专业技能的提升,还要着眼于团队意识的凝聚。在培训活动中,我们强调合作,注重分享;我们突出个人能力的展示,同时也体现团队合作的力量。如我校班主任培训的“规定项目”——团队拓展,已经成为我校打造班主任队伍的创新之举,在提升班主任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一年,德育处都会精心策划班主任拓展培训。从培训前的游戏热身,到拓展活动的项目安排,再到拓展后的团队PK,我们将班主任应知应会的常识、班主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班主任才艺展示、即兴演讲、主题阐述等活动融入其中,拓展活动成为别开生面又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

(3)把培训作为管理深入人心的契机。我们认为,培训也是管理者与教师对话交流的契机。在策划“百川讲坛”时,我们将管理上的一些难题作为话题交给老师们讨论,如“如何让绩效发挥激励作用”、“百川学堂的仪式教育”、“当团队中出现不和谐的声音”、“网络的利与弊”……我们也通过培训向教师们介绍即将出台制度的背景,如在谈论“我喜欢的一本好书”后,在点评阶段进一步明确读书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并传递出台相应读书制度的信息;在讨论“我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时,让老师们意识到优秀班主任典型树立的必要性。

如今,集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团队意识、服务学校管理于一身的培训活动成为我校教师培训的特色,同时也渐渐凝聚成我们的管理文化。

3.策划系列特色活动,推动文化发展

特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学校文化得以传播的渠道。为此,我校策划了“1+2+3”特色活动。

“1”是指“百川节”,这是专属我校师生的一个节日。每年11月上旬第一个星期五,我们以“家校共携手,华夏一家亲——品美味小吃,赏各地文化”为主题开展庆祝活动。这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共同参与的活动。那天,孩子们可以不带书包,上午欣赏民间艺人的表演,观看“爸爸队”与“源源队”的亲子足球赛;中午,品尝各个班级家长设摊当场制作的风味小吃;下午,观看不同省份的风土人情介绍以及各地宣传电视片,让师生尽情感受多元文化的丰富以及其乐融融的校园氛围。

“2”是指两大百川系列活动——“五月百川”和“岁末百川”。“五月百川”指向德育,展示德育课程研究成果,组织班主任沙龙。“岁末百川”指向教学与科研,开展“百川讲坛”总冠军决赛及百川课堂展示。每一年,我们都要事先根据研究进展反复推敲确定主题,多次讨论策划形式,组织学习深入交流,可以说,每一次筹备会都是一次深刻的课题研究活动。两大活动,虽有固定的活动方向,但因主题不同,策划新颖,内容丰富,每一次活动都令人期待,吸引了省内外兄弟学校教师参与。因此,两大活动的坚持,不仅推动了“百川文化”的研究,更是宣传了文化研究的成果。

“3”是指三个舞台——水娃小讲坛、水娃梦想舞台、百川大舞台。水娃小讲坛是属于每个学生的小舞台,它无形地存在于每个教室中。在每天的晨会课,学生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说心得、谈感受,培养阅读兴趣,锻炼自信表达。水娃梦想舞台是属于具有一技之长学生的中级舞台。它坐落在万象馆的大厅门口,只要在艺术、体育、语言表达等方面有某方面的特长,都可以在对应类别的主题中一展风采。这个舞台刺激了更多学生产生拥有特长的梦想,也给了他们专注学习技能的动力。百川大舞台是属于有一定能力学生的大舞台。每年五月底,学校在体育馆搭设百川大舞台,组织“七彩雨”少年宫的学生进行汇报演出。这个一年一度的演出,让学生们的特长得以展示,自信得以流露。三个舞台,为每个孩子的亮相提供了机会,为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通过这些特色活动,百川文化的因子慢慢植根在每个师生的心底,百川文化就这样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当然,“百川文化”校本建构的实施途径并非只有以上三条,我们还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专家学者的把脉和引领等路径来推进“百川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Baichuan culture is one kind of school cultures, which is created by our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local reality and development with functions of tolerance, integration, purification, respect and development. Its core concept is “numerous rivers converging into oceans and harmony allowing diversities”, and its core goal i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are as follows: from point to plane, scientific guidance, project promo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peration, and story transmission. Also,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contain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characteristic activities.

Key words: Baichun culture; connotation interpretation; school-based construction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