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高峰时期,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以激发儿童想象力为核心的小学科幻主题课程,旨在把儿童天真的思维方式、大无畏的童心、创新开拓的精神引入学习中,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课程诉求:激发儿童想象力的价值取向
1.课程满足了儿童探知未知世界的需求。在以书本为载体的教育中,课本永远是有限的。小学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想象的最佳时期。但据“城市儿童想象和幻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较少组织和从来不组织启发幻想和想象的活动的学校占了约1/3。中国儿童的想象力受到压制,是一个社会和文化问题,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也要为此负责。指向激发儿童想象力为核心的小学科幻主题课程,融合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对科幻主题的开发,给予学生宽阔、自由的想象空间,在学生发展目标、特色课程建设、校本课程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会大大激扬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满足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需求。
2.课程实现了多学科融通的可能。新课标强调:“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亮点之一。科幻主题课程,倡导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优化组合,使各学科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原有的分科界限逐渐缩小。以“小牛人探访未知世界”主题课程为例,我们整合了语文、美术、科学等学科,形成了横向链接、彼此关照的“课程链”:语文进行科幻童话创作《小牛人来到未来世界》,美术创作科幻画《魔力小牛人勇闯未来世界》,科学研究未来世界的气候、环境变化。通过整合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它打破了学校教育的壁垒,突破了书本、教室单一而抽象的学习方式,由此带来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学习途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3.课程开拓了社区资源参与学校教育的前景。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几次重大国际性会议上一再强调开发、利用社区资源的重要性。《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家庭、社区成员和社区内各组织的参与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提升社区资源参与学校教育的认识,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达成认识一致,目标统一。在科幻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社区资源参与下的小学科幻教育是课程设计的亮点之一。依托社区科技资源,延伸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得益彰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需要。
二、内涵特征:对小学科幻主题课程的理性认识
1.对“想象力”的认识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从某种程度上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但受传统文化负面影响,鼓励顺从、听话,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不鼓励异想天开……儿童的想象力受到严重束缚。同时,学校教育在激发儿童想象力方面也方式单一,仅限于游戏、绘画、文学艺术等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儿童的想象基本受具体活动主题与教师引导的制约,想象的空间与程度都有局限。人类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而创造的历史就是想象力发展的历史。想象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2.对“科幻”的认识
科幻简单的解释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幻想,指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科幻的核心精神是儿童天真的思维方式、大无畏的童心、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科幻,必有依据。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由包括时间上、空间上、行为上、思想上等多方面的自由。但这种“自由”,绝非毫无根据,任意妄为的“自由”。它以科学为基础,是基于科学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的所谓的“科幻”与科幻精神渐行渐远,把科学技术妖魔化、把未来黑暗化,都不是科幻精神的正确取向。
科幻,激扬创意。当代中国最红的科幻作家,也是以写“硬科幻”著称的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创意。科幻不是以当前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而是以未来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体系作为基础判断事物,它能教给学生如何更加开放地面对未来。凡是能激发儿童探索无穷的未知世界的做法都值得肯定,凡是可用于探索和辨识世界的想象都值得分享、借鉴与鼓励。
3.对“科幻主题课程”的认识
科幻主题课程,从课程定位来看,是以国家课程为主体,通过对国家课程中含有“科幻”元素的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从课程特点来看,基于学校实际发展需要,依赖学校已有的资源,自主独立开发而成的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建构的特色课程。
课程通过整体建构和理性思考科幻主题课程体系,研究如何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信息、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国家课程中二度开发“科幻主题”,以“快乐星期三”学生社团活动拓展延伸科幻主题教育,以及在少先队活动课程、“聆听窗外声音”等德育课程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起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系,开发社区资源参与下的小学科幻主题教育,以此来形成小学六年系统化的、符合儿童兴趣需要的、主题化的课程体系。
三、实施策略:小学科幻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践endprint
1.创设环境:让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余秋雨先生在《秋雨时分》谈话节目中讲道:“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小学科幻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首先要在校园中形成一种群体文化,利用物的存在创建一种氛围,并利用这种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
在学校科幻主题特色课程的建设中,学校时时处处彰显物质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整面的科幻画主题墙呈现在校园的各个区域,色彩鲜艳的科幻画张贴在校园最醒目的墙面上,惟妙惟肖的建筑模型、精致小巧的科技创意制作更是摆放在楼道里、教室里……漫步校园,你能随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技文化气息。依托学校一流的现代化办学条件,学校新建了两个阳光房,一个是蝴蝶屋,供学生养殖蝴蝶,观察记录;一个是蔬菜种植棚,学生在里面种植了四季蔬菜,开心地当起了“小农夫”。有的学生还建议要开展无土栽培实验,与蔬菜种植棚的同学进行比赛,同时种植同一种蔬菜,分组实验,看看到底哪一组种植的蔬菜长得更快、更好……
2.开发课程:形成科幻课程整体建构
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普及面,小学科幻主题课程包括两大类型,七个具体课程:
(1)普及参与型: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对科幻的兴趣为主,引导参与,进行大众科技知识的传播。这类课程全校学生均必须参加,确保学时,从而形成广泛而坚实的科技活动基础。(涉及课程:电影欣赏课程、阅读创作课程、综合主题课程)
(2)拓展探究型:面向部分学生,学习目标较之“普及参与型”的课程要求有较大提高,是对基础课程的发展与提高,以此形成科幻活动的骨干力量。(涉及课程:绘画手工课程、魔术表演课程、奇幻短剧课程)
小学科幻主题课程的整体建构,兼顾了课程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
横向拓展——课程之间融汇贯通,体现课程的联动性。世界是一个整体,各种事物之间有其紧密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我们完全可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使其融汇贯通,以弥补分科教学所带来的遗憾。以“科幻”为主题,各课程之间形成一条指向明确、相互关联的“课程链”:电影欣赏课程(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创造思维)→阅读写作课程(学生创编科幻剧本)→绘画手工课程(设计科幻形象)→动漫设计课程(将文本故事变成影视作品)→奇幻短剧课程(将科幻故事搬上舞台演出)。
纵向延伸——学段之间上下贯穿,体现课程的层次性。知识有系统的体系,尽管在不同的学段对知识的达成目标不尽相同,但学段之间、知识的前后之间却能串联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把知识比作一条线段,在教学中我们可将封闭的线段向前后延伸作射线,将旧知与新知加以综合,使知识更为系统化。
科幻主题课程在建构时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在课程的垂直方向上重点研究上、下年级之间的衔接,使活动内容有层次性,体现一定的梯度。低年级为兴趣培养,以观察了解的方式加入到学校的科幻教育中;中年级为科技素养的发展阶段,以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为主;高年级为科技素养的提高阶段,以发明创造为主。各年级校本教材既体现连续性又相互独立,将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技能贯穿于实践活动中,加强校本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如“科幻创作写作”课程,分低、中、高三个年段逐步推进:低年段以科幻的绘本阅读为主,中年段科幻童话故事为主,高年段以科幻小说为主,从绘本到童话,再到小说,课程内容逐级爬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台阶,体现了知识之间的纵向衔接。[1]
3.走进课堂:批判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以儿童想象力为核心的科幻主题课程,倡导开展批判精神引导下的课堂改革,强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普遍怀疑的科学态度,自我认知的主体意识。
(1)提供土壤——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创造性思维。民主和谐的课堂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自觉地引导和启发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情境,实现课堂民主教学;其次,师生的对话要基于“平等”,通过言语与非言语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善于引导学生对信息决定、推论,区别事实与观点,做出判断和创新;再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从学习、理解到表达,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对发展创造性思维极为重要。
(2)帮助生长——鼓励普遍怀疑的科学态度。“怀疑一切”是哲学的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之后才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创造能力。倡导批判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将质疑作为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敢于对权威说“不”,敢于给教材“纠错”,使学生在质疑中完善认知结构,在质疑中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渐形成既谦虚谨慎、又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当然,“怀疑一切”不等同于“否定一切”。我们提倡的是理性的怀疑,反对的是“否定一切”的盲目怀疑。哲学的怀疑精神要求人们既尊重知识,又不迷信权威,既相信书本,又不被书本所束缚,从而达到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批判性思维的成熟同步发展。
(3)找准路径——建构自我认知的主体意识。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鼓励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活动,认为学生个体在调节和控制学习中起核心作用。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与教学的发展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回应。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彰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外部学习环境,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学生有意义的自我建构方式而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4.设计活动:做儿童喜欢的科幻教育
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要让科幻走进每个学生的世界,做学生喜欢的科幻教育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社区资源参与下的科技活动。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利用学校地处太仓市科教新城这样一个有利条件,学校广泛开展了基于社区资源参与下的小学科技实践活动。走访大学科技园的创客空间,亲身体验3D打印机,邀请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伯伯”进校园,现场讲解“风云二号”研制过程……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发挥了学校教育所无法企及的作用。
科学幻想“六个一”活动。学校开发了“六个一”的科幻教育活动:看一看(科幻电影)、读一读(科幻文学作品)、写一写(科幻童话、科幻小说)、画一画(科学幻想画)、做一做(奇妙的科学小实验)、演一演(科幻童话剧)。这“六个一”的活动充分尊重了儿童爱动手、爱动脑的年龄特征,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从地域特色与学生发展出发,提出了建设以儿童想象力为核心的小学科幻主题课程。它给了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态度。学校将继续以“科技点燃智慧,教育成就梦想”为办学宗旨,让每个孩子兴致盎然地走在科学发现的旅程中。
参考文献:
[1]白翠霞.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5(3).
(吴敏敏,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215400)
责任编辑:赵赟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