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合心合意,飞向未来

时间:2024-05-04

微微

“合肥最好玩的地方是合肥南站!因为可以买一张票去附近任意的热门旅游城市。”这是网络上很多人对合肥的调侃。每当有网友想求一份合肥的旅游攻略时,评论区总有不和谐的声音:合肥没有文化底蕴,是“美食荒漠”……合肥真如网友所说的这般不堪吗?

作为来合肥求学的外乡人,在合肥生活了这几年,只觉得这样的言论实在是有失偏颇。在我心中,合肥的“合”,是合心合意的“合”。真实的合肥如何?一起看看吧。

合肥的“科里科气”“出圈”了

从“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之一,到跻身新一线城市,合肥的“科里科气”“出圈”了。

量子通信、墨子传信、悟空探秘、九章计算、本源司南、祖冲之号……一批科技成果从合肥走向世界,合肥也被推向了世界的舞台。从接手不被看好的京东方,到押宝存储芯片,再到“抄底”深陷低谷的蔚来汽车,每一次不被看好的“豪赌”,都让合肥赚得盆满钵满。“中国最牛风投机构”“中国最敢赌的城市”,人们这样形容合肥,而这背后,是合肥对科技创新的无比重视,是这座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苦心经营,真心付出。

为科学家省吃俭用,合肥可是有传统的。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战备疏散”南下,合肥勒紧了裤腰带接纳了他们。给口粮,给土地,给校舍,给一切……甚至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了彼时南方唯一有暖气的高校。2020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4%,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一。

如今,在高新区云飞路,数百米长的街道聚集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人们亲切地称其为“量子大街”。在科学岛附近,合肥的第4个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已正式交付启用,通透美观的玻璃外立面,造型别致的非线性屋面……园区内14栋单体建筑身上都有着满满的科技感。有人说,走在合肥的路上,科研机构和创新创业基地随处可见,连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科技的气息。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科技合肥仍在积蓄力量,奔向更光明灿烂的未来。

最舒适,是合肥温度

在合肥求学的这些年,独在异乡为异客,却不曾有丝毫不适。这座城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在不经意间传递着最舒适的合肥温度。

“长江淮河都能在这里牵手,你怎会没有繁华大道。”“遇见你真好,我会陪你从新鲜感走到安全感,再走到归属感。”“天南地北大汇合,对,合肥的合。”……这不是哪位诗人笔下的浪漫诗句,而是火遍网络的合肥地铁文案。走出地铁,迎面而来的大屏幕上亮起这些动人心弦的句子,让初来乍到的我不自觉便红了眼眶。到合肥时已接近晚上11点,我正要打车,却发现地铁仍在营业,询问之下才得知,合肥地铁实行弹性营业时间,考虑到近期人流量增加,地铁运营时间延长一小时。深夜到校,学校门口的“老乡鸡”店铺仍亮着灯,让饥肠辘辘的我们能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碗热汤,洗去一路的风尘。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安徽人自己的品牌,24小时营业,永远会默默等待晚归的学子。

合肥的骆岗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每逢节假日游客众多,却选择免费开放,让所有游客自由入园,为千万市民提供了一个假期的好去处,打造属于合肥人自己的后花园。如果深入游览合肥,你会发现合肥市政府为市民打造了多个免费的后花园,如包河区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庐阳区的逍遥津公园……也难怪合肥在2022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没有课的午后,我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城隍庙附近的街区穿行,感受老城区的慢节奏生活。坐在台阶上,看人们虔诚地向财神爷祈祷,金色的阳光打在斑驳的楼梯扶手处,香火的味道在空氣中弥漫,十分惬意。到菜市场,听老人们用合肥话熟练地讨价还价,我总是喜欢停下脚步,跟他们学上几句。在转角处,总能发现藏在深巷里的美食,红砖平房的烧饼让我念念不忘,庐州烤鸭令人垂涎欲滴。待朋友来时,我兴冲冲地为他们做向导,介绍起来滔滔不绝,朋友笑说“你好像本地人”。融入合肥,真的很简单。

2021年,合肥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0万人,60%以上毕业生选择留在合肥。从“被抢来”到“抢着来”,选择合肥的理由愈来愈多了。心动不如行动,接下来我们走进合肥的高校圈,去探访那些实力不俗、各有特色的大学。

第1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许多人在刚听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校名时,都会发出一个疑问:“这个学校不是在北京吗?怎么会在合肥呢?”

确实,中科大是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的,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20世纪60年代末期,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北京的部分高校被外迁,中科大也是其中之一。安徽合肥出手接纳了中科大,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中国的科学苗子。从此,中科大在合肥落地生根,时至今日已成为合肥一张闪亮的名片。

“学校不是在修楼,就是在准备修楼的路上。”

安徽“举全省之力发展中科大”,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在中科大搬迁来合肥之前,就已经是拥有上千学子的大学,收纳这样大体量的高校属实是难上加难。但安徽人的热情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先是将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校区腾空给了中科大,接着又批准中科大使用建立多校区需要的大量土地资源。因为担心北方学子南迁至中部地区会不适应,还为他们单独开通供暖。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中科大仍被戏称为“合肥唯一一所有暖气的高校”。

“学校不是在修楼,就是在准备修楼的路上。”中科大学子调侃的语气中透露出学校财力的雄厚。尤其是新建的高新校区,据说豪华程度令人咋舌,校园内处处考虑周到,为学子们营造了一个绝佳的学习环境。高新校区的图书馆充满科技感,被学子们盛赞“太酷了”。挑一个晴好的午后,去图书馆躺在摇椅上,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读书,阳光洒在身上,暖意洋洋,真是一种享受。

“我们很自豪,讯飞源于中科大。”

中科大在科技创新领域可谓人才辈出,科大讯飞的成功创办及上市便是证明。

“我们很自豪,讯飞源于中科大。”1999年,一群来自中科大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创办科大讯飞,它成了中国第一家大学生创业的上市公司。他们不忘初心,多年持续和母校中科大保持着鱼水情谊,双方在产、学、研、资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

多年来,科大讯飞在攻克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但从未忘记创业之初母校的鼎力相助。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说,科大讯飞最早的智能语音研究就源自中科大王仁华老师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在他的帮助下,他们首次将语音合成技术做出雏形。“当年读书时的中科大校园,有一座象征着学校文化的‘孺子牛石刻雕塑‘牛转乾坤——两头牛低头用劲推着地球转动。在十几公里外的科大讯飞园区,我们也有这座雕塑,并叫它‘顶天立地。作为校友,我们有对母校的感情,做人做事都得顶天立地,这是科大精神在产业领域的延续。”

丰富多彩的中科大校园生活

如果你以为工科生的课余生活很无趣,那可真是错了。中科大学子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光是音乐节,就很值得一看。每次音乐节的现场都格外热闹,大家一起喊一起跳,对于释放学习压力再合适不过。

中科大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地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学校的留学生数量也比较庞大。中科大特有的中外文化节在每年的11月开展,现场会设置多个展位。各国学生精心筹划,结合本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通过美食、服饰、海报、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全面立体地展示本国绚烂多彩的文化,让大家不出校门便能见识到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为文化节特制的“护照”,更是让学生们有一种亲身在国外游玩的真实感。

“美丽邂逅”是校研究生会组织的品牌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联谊晚会、游戏互动等活动形式,为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交友机会,扩大同学们的社交范围。活动发展至今,已有不少其他高校加入。活动现场一般分为多个区域,覆盖举办场地的多个楼层,如“晚会区”“游戏区”“八分钟交友区”等,每个区域都有具体的活动形式,参与者凭票入场后能够在不同区域自由活动。热烈的气氛能驱散冬日的寒意,不少人在活动中结下了一生的友谊,这场活动也成为他们青春记忆中难忘的一页。

第2站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合工大”)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蕴含着对莘莘学子实现工业兴国的殷切期望。一代又一代合工大学子,始终牢记“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弦歌一路高声唱”的热情和勇气,为祖国的发展和腾飞贡獻力量。

“机械四小龙”活力不减,

“汽车界的黄埔军校”风采依旧

从建校伊始,合工大便以理工科见长,在当年与湖南大学、燕山大学和吉林工业大学(现并入吉林大学)并称为“机械四小龙”,直属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之前,还有过“南有合工大,北有哈工大”的说法。合工大在汽车工业方面尤其突出,被业界称为“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其实力可见一斑。走在合工大的校园,可以看见实验楼、创新平台基地,还有设备齐全的金工实践基地,可以作为招生门面的航天模型和自制潜水艇模型等。“工业报国”的抱负,刻在每一个合工大学子心中。

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合工大也与时俱进,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合工大学子经常戏称校内“人手一个小锤子”,因为在这里,不论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必须要参与金工实习,而制作一把小锤子是学生金工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理渗透”的理念还融入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如外国语学院开设了工程英语、工程印尼语等专业课程,致力于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复合型人才。

书香古韵美如画,

“吃在工大”不虚传

合工大在安徽合肥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宣城设有宣城校区。校区风光各异,共同构成了合工大的绝美画卷。

在庐阳区的寿春路和环城路之间,合工大的六安路校区藏匿在梧桐树的树影里。这里原是段家祠堂,北边不远处,是段祺瑞家的后花园。校园内的娘娘池是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庐州古迹,据说因为段祺瑞的夫人常在池中洗澡,所以得名“娘娘池”。

在屯溪路校区,红墙白瓦的校史馆书写着合工大的过往,历史的厚重感在这一砖一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馆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和一组组数据,记录了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历史时刻,再现了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斛兵礼堂建于20世纪80年代,因紧邻校园内千年古风的历史文化遗迹斛兵塘而得名。屯溪路校区独特的校园风光还吸引了电视剧《县委大院》来此取景,剧中青年梅晓歌推开礼堂大门的那一幕,令无数合工大学子感到熟悉又亲切:屏幕中的礼堂正是斛兵礼堂。

翡翠湖心形公路,很多合工大学子还未来校报到时,就已从学长学姐们口中听说了这条“全安徽最浪漫的路”。沿着合肥翡翠湖风景区、合工大翡翠湖校区行走一圈,途经环翠路、翡翠路、丹霞路,恰好构成一个巨大的心形,两人结伴行程是13.14公里,谐音“一生一世”。

俭园的黄焖鸡香气四溢,馨园的瓦香排骨味道迷人……每每到饭点,校园的空气中便飘来各种美食的香甜气息。在合肥高校圈,素来流传着“吃在工大”这一说法,说的便是合工大。合工大的食堂是外校学子最想打卡的地方。学校还会给大家发美食,中秋节发月饼,清明节发青团,端午节发粽子……学校此举不仅让学子们品尝到美味,而且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我最爱的便是合工大的中秋月饼,不仅每年都在创新口味,而且在造型上下足了功夫。

第3站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历史悠久,1928年,肇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市,开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赓续襟江带淮崇教文化之菁华。学校几经易址,数度更名。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前来视察,亲笔为学校题写下校名“安徽大学”,这一天也被定为校庆日。

安徽大学既是“211工程”大学,也是“双一流”建设大学,在安徽省内,实力仅次于中科大和合工大。虽然实力不俗,但在中科大和合工大的光环下,相对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也因此得了个“千年老三”的“美誉”。但其综合实力却是不容小觑的。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安徽大学的法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生态学、应用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被评为B。

安徽大学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共建安徽省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由杨振宁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并亲题院名;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大学合作建立了4所孔子学院,其中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先后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示范孔子学院”荣誉称号,***主席访智期间曾亲切接见学校派驻的中方院长及教师代表;与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韩国、墨西哥合作高校共建有9个“中国中心”。

中科大、合工大理工科优势突出,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安徽大学,得到了很多文科优秀学生的青睐。学文科的女生不少,拉高了学校的男女比例,不似中科大、合工大那般男女比例悬殊,因此在安徽高校圈里还有“爱在安大”这一有趣的说法。

第4站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因校门、官网上的校名采用的是繁体字,常常被误看成“安徽酱料大学”,同学们也常自我调侃要去“酱料大学”上学。事实上,安徽医科大学有着不俗的实力,是安徽省医学人才的发源地,为省内医学高校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上海东南医学院,由留学日本的一批归国学子创办,教师大部分是留日归国的医学生。建校初期,由于教学设备条件简陋,学校与日本医学教育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1949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医学院,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年迁至省会合肥。寄生虫学是学校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基于安徽省曾流行的若干寄生虫病和其他虫媒传染病,例如丝虫病、血吸虫病、出血热等。老一辈教师在疾病发生现场指导学生,将课堂下移在防治一线,这种深入基层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了该学科课程教学的优良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

“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是安徽医科大学学子们在医路上砥砺前行的行动指南。扶贫义诊、下乡义诊是安徽医科大学学子们刻进生活的日常。多年来,不论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凛冽,都动摇不了安徽医科大学学子们为人民奉献的心。如今,安徽医科大学学子们义诊的脚步已遍布安徽省内的多个地区,他们以白衣为战袍,以听诊器为武器,尽己所能与病魔作斗争,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之光。

在曾经严峻的疫情面前,安徽医科大学的学子们也没有退缩。一批又一批“准医生”们毅然出征,奋斗在疫情一线,他们之中,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有规范化培训医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非凡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不忘医学初心,在人民需要时迎难而上!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安徽医科大学学子牢记前辈的嘱托,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永远不忘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5站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其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3年独立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因其农学特色,总是被同学们戏称为“安徽种地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激励着安徽农业大学的代代学子,他们走出校门后,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安徽农业大学有专门用于农学人学习的农业园,园子里的植物大多是由学生种植栽培的,包括葡萄、李子、杨梅、西瓜、黄瓜、白菜等各种果蔬。不过可千万不要贪嘴去摘,因为你可能一不小心就吃了“别人的期末作业或者毕业设计”。为了保护这些植物,园子一般不会对外开放,只有等到结课之后,才会开放园子。这时候,便是其他专业学子的福音,大家趁着这波开放入园,可以免费体验采摘的乐趣。

茶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有着灿烂的一页。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到全民饮茶,再到2019年联合国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安徽农业大学的茶学学科,是全国茶学学科的摇篮。安徽农业大学素来就有“茶界黄埔军校”之称,学校高度重视茶学的发展,在茶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助力中华茶文化的再度复兴。在学校的日常学习中,茶学人常常喜提五天“早八”和每周满课的双重“优厚”待遇。安徽茶业发达,学子们在学习之余,还可以去茶厂实践,学习采茶、制茶,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

第6站 安徽建筑大学

目前,国内只有6所高校直接以“建筑大学”命名,安徽建筑大学便位列其中,而其他5所分别是北京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6所高校的建筑学都是其特色专业,在建筑行业赫赫有名。

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凝练科研方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智慧城市、城市管理、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個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在如此强势的学科背景下,安徽建筑大学的学子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也比较广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开设了丰富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项目,与许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这使得安徽建筑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建筑老校基建美,设计之美处处在。来到安徽建筑大学,一扇气势恢宏的校门率先映入眼帘。校门浓缩了徽派建筑的三大元素——马头墙、砖雕工艺、大学士牌坊造型,四根柱子撑起写有“安徽建筑大学”的牌匾,牌匾两边是延展开的门墙。这便是安徽建筑大学著名的徽弘门,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还被设计在了学校校徽上。走进校园,眼前的易海湖是安徽省内最大的校内湖,在微风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蜿蜒的湖上小道,连通湖中一亭。风与云,水与亭,共入一画,实是美不胜收。湖上的九月桥,因桥身有九孔,与湖中的倒影连成一片如九个圆月而得名,全长72米,寓意“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光秃秃的建筑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人情味,于是学子们发挥建筑和设计方面的特长,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手绘作品。美丽的校园在学子们的笔下定格,建筑的冰冷与学子们指尖的温度碰撞,也变得生动起来。一幅幅独一无二的作品,在无声地诉说着逝去的光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