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受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4-05-04

姚姚伞greta

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情况,在上晚自习课时,只要周围有几个同学在说话,你就会被他们影响。你会开始环顾四周到底是谁发出声音,并且试图打断他们的交谈,否则你会难以进入学习状态,甚至影响你整晚的学习效果。

又有一次,本来计划好今天一定要完成数学作业,结果就在拿出作业时,听到隔壁邻居的装修声。不出意料,吵闹的装修声影响了你,并且你原本要完成数学作业的计划也被打乱了。你开始苦恼、生气和反思,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忽略噪音,静下心来学习呢?

以上这些情景时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有同学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呢?其实这里涉及心理学的认知风格和自我同一性这两个概念。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了认知风格的概念,这个概念迅速成了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时,我们会受我们自身的风格影响。

威特金将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两种类型。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每个个体都会受到场的影响。威特金认为有些人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们的个体在对外界信息作出反应时,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自主对事物做出判断,这称为场独立性。具备场獨立性特质的人通常会表现出自立的特点,能更独立自主地做决定,自主承担责任。例如在学习时,这类人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外界环境进行评估,内心有自己的节奏,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但这类人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太过于独立,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能感知他人的情绪。

相反,场依存的学习者,会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为参考去评估环境。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例子,在学习时会受到外界的声音、光线等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这就是场依存的学习者的常态,他们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且在决策时会更被动、更缺乏主见,不太自立,常常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参考他人的意见。

那么,这两种认知风格又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是学习者的认知因素,比如学习时的情绪、自身的经验、价值观等。举个例子,如果你是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那你这时候的认知风格通常会以自身作为参考,从而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或者,你之前曾经有过在吵闹的环境中也能静下心来学习的经历,那这些经历也会影响你后续对学习环境的评估。

其次是认知对象因素,比如认知对象的魅力、知名度等。就像上课的时候,老师对我们的吸引力有多大,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风格的稳定性。曾经有一件趣事,笔者在初中的时候,由于平时的历史老师需要去别的学校培训一段时间,因此在教师紧缺的情况下,政教处主任来给我们班上历史课(政教处主任是专门管理纪律和处理停学开除等事宜的老师,平时非常严格,很有威严),于是那几节课上课的时候,班里同学就前所未有的安静、认真。

最后,认知情境因素。空间距离、背景环境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比如强烈的噪音、上课的地点等都会影响我们学习状态。

前面提到那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风格,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笔者得和大家说一下,认知风格通常是稳定的,不会一下子随着我们的环境变化而变化。认知风格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威特金就认为认知方式是人格差异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既是一种认知方式,又是一种人格特征的描述,是从知觉的角度看人格,是认知控制中的人格组织作用和理智能力。很多同学会觉得如果自己是场依存的类型,就会有些厌恶,其实这两种认知风格都是人格的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如果大家觉得自身的认知类型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那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我们的学习状态。

场独立的学习者可以多关心他人。

场独立的学习者由于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以自身参照为主,因此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他人感受。如果你是场独立的学习者,可以多与伙伴们交流,真心实意地与他人交往,感受他人的感情,时常帮助他人,这样才容易与他人成为朋友。笔者就是一种很典型的场独立的学习者,不管外界环境怎么吵闹,都不会影响我的学习状态,但是我也常常因为没有及时注意到他人的想法而感到苦恼,再后来我就认真倾听他人对我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才减少了我在这方面的忧虑。

场依存的学习者可以多独立做决定。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场依存的学习者,在听取他人的建议的时候,可以尝试独立做决定,培养自身的独立意识。例如在家时,父母通常想要指导你做决定,这时候你可以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需要怎么做,然后独立自主地做出行动。这样一来,便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以此减少外界环境对你的干扰。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认知风格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关系,当学生的认知风格与教师的认知风格相匹配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就像开朗的老师遇到开朗的学生,那学生的配合度和积极性就会更高。而且我相信有很多同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某一科的科任老师是自己喜欢的教师,那这个学科可能学得更好。这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风格与自身的学习风格相匹配在发挥作用。

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和我们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息息相关,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我们正在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因此我们会极大地吸收外界环境的信息作为参考。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他认为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思考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脱离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似与差别;认识到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同时,我们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也是我们探索自我的一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外界的信息中对自己进行反馈,从而促进自我的成长。很多人在做决定的时候会倾听他人的想法。确实,在成长路上能有长辈向自己提出建议,是很珍贵的,俗话说“听人劝吃饭饱”,也是希望我们能够少走弯路(在这里要注意分辨一些长辈盲目提意见的情况)。但是如果太过于在意他人的情绪、在意他人的看法,一直忽略自己内心的声音,那就会容易导致自己没有主见,形成依赖型人格。因此我们要客观看待容易受他人影响的这一行为,没有绝对的好坏。

总之,在学习时容易受环境影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认知风格在发挥作用,每种认知风格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认知风格做出行为去对学习状态进行调整。并且,认知风格没有好坏,都是人格的一种类型。如果是在生活中容易受他人影响,那可能是我们的自我同一性在起作用,我们需要根据外界环境对自身进行反馈,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成长。

最后,笔者想和大家说,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多参考自己的意见,所有的外界影响,即使是父母也不能主宰我们做决定。只有让自己真正独立起来,才可以减少内耗,才可以减少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