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宋宗广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历史试题严格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题型题量、情境呈现、问题创设、分值设置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本文试从“一核四层四翼”角度,对甲乙卷试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2023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备考策略。
一、202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命题特点
(一)紧扣核心目标,考查核心价值
表1体现了202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立德树人的考查主旨,凸显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观”这部分试题无不指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育人目标。从考查范围来看,涉及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艺;从考查方式来看,不仅考查了“是什么”,要求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的内容、特征,还考查了“怎么做”,着意引领考生尊重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在“树人”方面动真脑筋,下真功夫。“凸显‘四史学习,筑牢为党育人”这部分试题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素养的考查要求。“强化治国理政,体现为国育才”这部分试题涉及的“治国理政”内容既有具体的技术性措施,更有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长远国家发展战略,充分落实了“高考改革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要求。“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部分试题有的灌注了历史人物的奋斗精神、斗争意志,有的贯彻了审美价值导向,都突出了“育人”的考试功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这部分试题从不同维度引导教学关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彰显了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同时揭露了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动面目,客观上有利于坚定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强化了考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紧扣学科素养,考查关键能力
1.时空观念考查表征直接
(1)时序方面,考查思维偏向于差异性。甲卷第31题给出的时间为1987年,故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甲卷第33题给出的时间是在1740年之前,故排除D项“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甲卷第35题给出的时间是1951年,故排除A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以上几道试题都是直接考查相关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考查表征直接。乙卷第29题通过D项“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要求考生理解“时移则事异”;乙卷第33题要求考生掌握16世纪中叶,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还不能说“迅猛发展”;乙卷第41题第(2)问要求考生“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这几道试题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2)空间方面,考查了不同空间的差异与联系。乙卷第24题考查了商、西周时期“南北方联系的加强”;乙卷第34题材料讲的是德国的贸易发展,而A项“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适用于英国,“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则适用于法国和美国,这道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区分不同国家的发展背景,重视空间的差异性。
2.唯物史观不能机械套用
甲卷第33题A项“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D项“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甲卷第34题B项“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D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乙卷第33题C项“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乙卷第34题C项“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这些选项分别从经济、技术、生产等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看似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但都不是正确选项。可见,我们要有学科素养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机械、片面地套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要点。
3.历史解释突出思维品质
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是思维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解释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生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要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解释。如康有为编纂《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目的在于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但乙卷第28题讲到,陈宝箴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恰恰与平常所学知识相悖,此处典型地考查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体现了高考试题对考生“能够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同一个问题”的要求。
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可概括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几乎都提供了材料信息,几乎每道试题都要求考生具备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主观题除了个别试题以“概括”“归纳”为设问词,基本都要求考生具备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特定的设问类题型应有的一些基本答题思路。
(三)以“四翼”为原则,考查必备知识
“四翼”是联结“四层”高考考查内容与高考命题实践的纽带,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必备知识是“四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其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考查的基础性。
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充分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原则。如甲卷第24题就考查了老子的思想主张,乙卷第25题考查了盛唐楷书的风格特征,这些都是对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综合性强调能够调动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从纵横两个不同维度整合知识、能力、素养。应用性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甲卷第35题涉及美国人权,第41题有关中国海军实力的考查都较好体现了试题的应用性特征。创新性要求创设合理情境,考生能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历史学科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第42题开放性试题的设计。
二、备考建议
综合以上对202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的分析,对2023届考生进行历史学科备考复习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以高中年级基础知识为指导,以单元主题脉络为框架,构建一个较为完备的基础知识系统,作为“必备知识”的应考对策之一。注重时代特征下的历史阶段性发展特点,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按照知识点—贯通—关联—整体把握的复习思路,建立“点—线—面—体”的知识系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态势。
二是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在学习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既要掌握知識要点,更要理清知识的结构、内容,对照其中每个版块的每个要点,逐一落实到日常复习当中。
三是注重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以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为切入点,增强获取史料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处理史料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拓展阅读、主动思考,避免一味地限时训练或机械性刷题,切忌过度追求做题速度,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四是熟悉高考试题,掌握考试技巧。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学习,可以了解题型的特征、材料呈现的情境、设问的指向、表述词语的程度性和历史要素的表现特性等,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逻辑归纳能力,熟悉答题的基本要求,学会用历史语言规范地回答问题。
综上,通过对202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的分析,总结梳理了试题特点,提出了运用必备知识有效规避试题陷阱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2023届考生应在深化历史学科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勤于结合大事年表、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善用时序思维梳理重大历史事件脉络,这有助于在答题过程中规避时空陷阱,学会举一反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