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思政”视域下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时间:2024-05-04

王娟 王媛 戴洁

摘要: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大思政”视域出发,分析课程思政的新要求,研究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重点,从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下的新教学目标、开放式的教学资源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组织、强调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整体构建,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设计,探索全过程、开放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思政;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开放式教学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需选择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主要内容,聚焦城乡规划最微观的层面,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由建筑学大平台向城乡规划人居环境设计转换的关键过渡课程,是培养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重要转折点。

“大思政”建设的新要求对长期以来注重物质空间形态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专业设计类课程提出了更广泛、更深刻的课程思政要求。如何塑造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需要教师积极改革和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一、“大思政”视域下课程思政的新思考

(一)“大思政”视域下对课程思政的新要求

1.更多元的教学主体

一个优秀的居住区设计必须将建筑、规划、景园三者融合,而长期以来,受到院系行政架构及工作分配路径的影响,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通常由城乡规划系的教师来组织完成,教学主体构成缺少与其他学科背景教师的横向交流。同时,设计类课程对实践和落地的诉求更强烈,需要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相关专业行政管理专家参与其中。

“大思政”对教学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多专业、企事业专家组织多元化的教学主体,成为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条件。

2.更宽广的思政教育时空格局

在时间维度上,“大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需要追溯到我国人居建设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展现广大人民和名师巧匠的智慧。教师应紧追人居建设的新发展和新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当今城市居住区理论的思潮与理念,了解当今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信息网络化等对居住区设计的影响,以真实的优秀案例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价值观塑造。

在空间维度上,“大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师需要关注中国广阔地域不同地方的人居环境建设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国家标准和地方规范,展示中国人居环境的地方性特色,同时面向国际视野,关注各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前沿学科理论和实践项目。

3.更深刻的教学组织与实践

教学组织层面的设计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大思政”不是某一章节或某一课时的偶发行为,其设计应贯穿课程的每个环节,形成系统性的思政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学习强国等网络资源实施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促进教室小课堂、媒体大课堂、社会大课堂的思政教育深度结合。同时,教师应遵循能力建构的规律,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同时培育学生个人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以后适应职场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重点

1.纵横时空,厚植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从中国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历史切入,讲解传统里坊、街巷到当前开放式街区的建设导向,并结合优美人居参观考察、一线设计院导师项目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全过程育人,培养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其指导设计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及住宅、景观设计等相关规范综合运用于真实地块方案设计中,使学生全面认识从方案设计到项目落地这一复杂工程中的利益博弈,敢于承担责任,追求社会公平。

3.开放式教学,培养科学探索与创新思维

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解析、基地调查、方案设计等方法,组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前期,教师依托省级、校级教改课程,依托设计院的工作程序重组了教学过程,但学生思维的开放与创新仍存在不足,如何在后期的专题式教学中进一步开拓设计课程开放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仍值得探索。

二、“大思政”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一)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下的新教学目标

1.三位一体教学理念

第一,建构主义的职业知识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构建自己对基地(设计对象)现状的理解,多人多面地分析,形成多维综合认知。

第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职业能力观。根据未来城市设计师或城市管理者的能力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和设计技能、个人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应要求学生对社会民众、生态环境负责。

第三,品德传递的职业素质观。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向学生以实践经验传递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课程目标

高校应积极培养掌握城乡规划专业技能且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并制订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掌握详细规划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法制体系和法律法规,掌握详细规划的内容和设计深度要求;能力目标为综合运用设计标准和專业技能进行规划设计,绘制符合规范且能表达设计意图的图纸,并熟练汇报设计成果;素质目标为树立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能够协调多方利益,对设计方案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恰当的评价。

(二)开放式的教学资源构建

1.搭建师资“大格局”

教师依托学校、行业及网络资源,重构教学内容和方式,分配不同教学资源的授课比例。同时,高校需邀请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的教师参与交叉协助,邀请行业导师(设计院工程师以及规划局的审批专家)进行指导,组建多专业、多层次的教研团队。

2.组织教学内容“大体系”

高校围绕人居环境体系设计,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学科知識点,遵循从微观到宏观、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设计的建构思路,组织7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高校的资源建设包括优秀示范案例库、专题讲解微课、小组多任务设置、课程思政案例等内容,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选择,强化学习。

(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组织

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需要设计多任务、多平台的教学进程,设置设计专题系列,通过专题递进与开放教学联合强化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质量观为导向,教师设计优秀案例解析、基地调研、建筑单体选型及组合、景园设计方法、方案手绘构思、正试图等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点,提供相应的线上资源,训练学生对设计项目整体的把握能力、资料收集能力、方案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图纸表达能力等,邀请交叉学科教师和行业导师共同指导具体方案的设计,进行开放式学习,并向实践基地延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强调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针对学习过程评价和设计终稿考核进行综合评定。学习过程评价占比40%,考核内容包括上课出勤及学习态度、方案解析图纸、基地调研报告、方案构思过程图纸,促使学生重视过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终稿考核占比60%,考核内容包括设计大作业经方案构思、一草、二草、正图等环节,还包括修改完善后的排版提交。评价内容包括成果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创新性、美观性,同时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项目汇报能力。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设计实践的“知行合一”设计类课程,课程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立学生对职业的自尊和自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促进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知识广度、专业深度与时代温度,理解以人为本、民生为本的思想价值。居住区是反映国家国民生活进步程度的衡量指标和人民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载体,所以设计类课程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大思政”视域下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新的思考和新的组织设计仍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后期将会继续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方面进行验证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张政文.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双一流”建设根本任务的战略思考[J].人民论坛,2020(25).

[2]满小欧,刘嘉桐,李丹.基于“MOOC+PBL”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22(5).

[3]胡忠英.论中国青年“追求进步”的思想意蕴与能量转化[J].广东青年研究,2022(3).

[4]张劲松,刘惠燕.“大思政课”必须准确把握“事、时、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0).

[5]王娟.多专业联合授课模式探讨: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0).

[6]刘兴平.高校“大思政”格局的理论定位与实践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7]张雪莲.新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邮轮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天津电大学报,2022(2).

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住区微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项目编号:202102102075;浙江树人学院校级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学院城建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