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4-05-04

孙暖

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已逐渐深入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在其指引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和综合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并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   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具备极强的人文性,且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涉及不同的人物风格,有着不同的情感内容。由此可见,语文学科与情感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离不开语文学科,而语言是传递情感的重要桥梁,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和扎实的语言文化知识,才能够精准、恰当地表达情感。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我国对情感教育并不重视,很难真正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法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践行《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

《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教学工作中的情感教育,并要求教师将情感教育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展现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文性,帮助学生了解语文教学的内容。

2.有利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三观”逐渐形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进行深入分析文章中的人间百态、情感是非,让学生厘清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将正确的情感观念融入教育工作,时刻把控学生的情感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积极性,并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根植在学生的思维中。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挖掘文章情感契合点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诸多情感,作者借助文章的形式表达情感,展现文学才华。情感往往蕴含在特定场景、特定氛围中,所以在开展教学时,为了带领学生深入感知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可以积极借助情境教学法,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

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与远大抱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设配乐诗朗诵情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配乐,并用慷慨激昂的情绪演绎诗歌。在配乐的氛围烘托下,学生会设身处地地融入特定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认知。这样一来,教师将文章情感与学生情感相契合,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文章所表达的情怀。

2.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认知

语言是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方式,理解文章情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当前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性较小,导致学生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地理解文章感情。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视频、图片、音频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学生没有感受过、没有见过的景象,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

如在教学《琵琶行》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艺术情怀、体会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琵琶行》的影视作品片段,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诗人追思往昔、不得志、遇到知音的感叹之情。此外,语文教材中蕴含了积极的人文情怀,要想学好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感知文章中孕育的情感内容和意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汉语言文学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注重开展情感教育。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一定具备华丽的辞藻,但是都蕴含了真挚、热忱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感知文章中的情感,教师可以找到教学内容的情感契合点,创设特定情境,并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知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宇飞.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8).

[2]阳亚玲.《新课程标准》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9).

[3]王满都呼.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發现:教育版,2016(6).

[4]杨云萍.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离与重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2).

(作者单位:济南旅游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