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郭奇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自美国20世纪最具才华的作家、编剧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之手。他对小人物盖茨比的多维度描写细腻,试图以小人物悲惨的一生来形容他幻灭的人生,隐喻“美国梦”的虚幻性,揭示“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在品读了这本小说后,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一、“美国梦”是什么
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年的年轻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背景下,“美国梦”曾经引领无数美国人追求梦想。在人们怀揣梦想的心理作用下,无论社会地位高低,或者肤色是否不同,每一个美国公民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国梦”。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人民开始对政府不信任,导致许多“美国梦”成为支撑某些人的精神寄托,所以“美国梦”的本质是悲观的、无奈的、彷徨的,甚至可以说“美国梦”就是一场噩梦。在如此社会背景下,菲茨杰拉德以小人物的视角创作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試图在这一敏感时期抨击“美国梦”,反讽美国社会中人们奇怪的,甚至有些细思极恐的生存状态。
二、小说中诠释的“美国梦”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非常特殊,他用几近完美的文学艺术形式深刻、生动,且充满讽刺地呈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那种隐匿于浮华背后的世风日下,社会中充满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与微妙的人际关系。整部作品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它完全预言了未来美国国情的发展走势,更预示了“美国梦”必然像泡沫一样幻灭。在小说中,从第一人称青年商人尼克的回忆视角认识了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盖茨比追求心中女神黛西的整个过程。
当时,年轻的尼克正在纽约学习股票经营,他认识了同为年轻人的盖茨比,盖茨比虽然和尼克一样出身贫寒,但是过着极尽奢华的“富人”生活,他通宵达旦地参加各种聚会派对,宴请朋友。后来,尼克才明白,盖茨比这样做的目的并非炫富,而是希望吸引由于战争而和自己分手的女友黛西。和盖茨比不同,黛西出身于上流社会阶层,性格温柔纯情,而当盖茨比从战场上归来时,爱人却早已离去,利欲熏心让黛西另攀高枝。盖茨比伤心欲绝,但并未放弃,在尼克的帮助下,他再次与昔日的爱人重逢。虽然表面上两人旧情复燃,但实际上黛西早已不是曾经那个纯情、不懂世事的少女,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是自私、贪婪和庸俗。即便如此,盖茨比依然对爱人抱有幻想,希望重温旧日爱情。但殊不知好景不长,盖茨比对旧爱的渴望成为葬送他“美国梦”的导火索,在一系列的厄运下,盖茨比被残忍杀害。在小说最后,是尼克对盖茨比的遗憾,那种愤世嫉俗的语气与情感油然而生。美国社会少有盖茨比这样充满了希望之光的人,在利欲熏心的社会大背景下,盖茨比只能作为他人的殉道者而牺牲,这种对“美国梦”、对改变事态的绝望感和无力感就是尼克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三、我理解的“美国梦”与盖茨比的“梦”
盖茨比追求与黛西有关的爱情“伊甸园”之梦,实际上就是现实中残酷的“修罗场”,“美国梦”狠狠地抽了盖茨比一记耳光,让他到死也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但是,读者在小说中能深刻感受到,所谓的“美国梦”在盖茨比身上没有得到印证,所印证的却是“财富梦”,是黛西的梦。在小说中,父亲在葬礼上带来了盖茨比年少时的“个人决心”与“作息时间表”,可以看得出盖茨比从小就是一个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生活,以摆脱贫困的身份,这种决心与勇气是“美国梦”应该鼓励的。但事实上,当盖茨比进入社会的大染缸后,他是那样的无力和无奈,社会的流俗与腐败让他迷茫。在那时,盖茨比的“梦”映射不到“美国梦”,更映射不出他的“爱情梦”。在小说中,河对岸黛西住所的绿色灯光始终明亮,它也预示着盖茨比遥不可及的爱情,盖茨比错在将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黛西身上,这种一见钟情在“美国梦”和黛西的私欲中变得一文不值。
盖茨比虽然死去,但是他一生对人生梦想、对爱情的追求是纯粹的,他的“梦”与“美国梦”截然不同,而“美国梦”也随着盖茨比生命的终结悄然落幕。他值得每一个人反思,也值得所有读者回味与反思:在那样的一个社会中,盖茨比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了不起?
(作者系广西梧州第八中学高三八班学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