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4-05-04

钟露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设置统一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统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出统一的问题,布置统一的作业。然而,这样的统一式教学不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纯属浪费时间;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基础展开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优势、需求、技能、能力、背景和经验之间的不同,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换而言之,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摆脱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根据所有学生的整体水平决定的。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是先天形成的,有的是后天形成的,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這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明显不公平,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理解和消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

2.教学方法不完善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仍在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清楚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和记忆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开展下一步教学。

二、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智力水平。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如教师可以布置分层作业,将作业分为选做题、必做题和提高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做哪部分的题目。不仅如此,对于课堂上的基础性问题,教师可以多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对于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回答。

2.改变考核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校的考核方式不科学。为了公平,在分班时,学校一般会按照学生的成绩平均分配。比如一个年级有10个班,那么年级前10名就会均匀地分在不同的班级,年级第11~20名也会均匀地分在不同的班级,这样就避免了有些班级优生多,而有些班级学困生多的情况。因此刚开学时,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是比较均匀的。接着,就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了。对于教师考核,有两个重要指标:第一,教师任教班级的平均分在年段中排第几名;第二,教师任教班级中的高分人数在年段中的占比情况。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成绩分布是呈橄榄球的状态,高分的学生数量少,低分的学生数量也少,学生主要集中在中间分数段。因此,教师的努力方向有两个:第一,提高中间分数段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让中间分数段的部分学生往高分段靠拢。

这就是目前学校普遍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高分段学生不公平,也不利于挖掘和发挥高分段学生的潜力。对于低分段的学生,教师会认为他们拖累了自己的业绩,对他们产生不满。中间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多,教师只能把他们视作一个整体来打磨。在这样的情况下,因材施教是很难实施的。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方式,不能完全按照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应该把学生的日常表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列入考核范围。

3.每日计划

教师应鼓励学生写每日计划,计划里包括今日计划完成的事项,以及完成的情况,然后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列清单。但是,有了解决方案还远远不够,如果外在监督力度不够,学生也会因为自控力不足而松懈。因此,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将每日计划拍照,完成打卡,并设置奖惩措施,从而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威慑力。如果不想让学生接触电子产品,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完成打卡环节。这样一来,不但教师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学生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赞贤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