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朗读助益小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4-05-04

程升芳

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语言学科,包含着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朗读   《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读和写是语言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缺一不可。朗读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词语的发音、感情含义的掌握在朗读中都可以较为真切地表达出来。

一、语文朗读多形式,充分表达学生的个性

語文朗读不应该形式化,应更偏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品德,学生在朗读中的表现也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正是促进语文朗读有效进步的重要依据。

要充分展示学生在语文朗读中的差异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研究语文朗读的开展形式,力求语文朗读开展形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语文朗读中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表达路径,并且在语文朗读中展示个性化的自己。

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在朗读文章时有音乐的伴奏或是视图的展现。这样,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朗读环境下更容易进入情境,进而促进学生在朗读中充分展现自我的感情。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选择多形式化的朗读内容,让学生不仅能朗读这一课的文章,还可以朗读描写秋天、歌颂秋天的诗词、散文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文章体裁下展现不一样的个性。

二、语文朗读多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准方向

虽然语文朗读是偏向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指导。小学生处于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方向拿捏不准,独立学习语文学科的能力较弱,这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指导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用。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表达的指导、字词发音的指导和朗读速度的指导,力求让学生在语文朗读中有所收获,在下一次的语文朗读中做得更好。

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学生在这一课的朗读情感基调便是对秋天的赞美和歌颂,以及表达自身对秋天的喜爱。在学生的语文朗读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着力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把握字词的感情和声调,力图让学生的语文朗读走出死板、空壳和感情缺乏的泥潭,从而让学生的语文朗读成为有感情、有思想、有表现的语文朗读。

三、语文朗读多趣味,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助力,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展现积极性的动力,这有助于语文教学走得更远。语文朗读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在语文朗读中展现出来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语文朗读中的收获及语文朗读开展的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兴趣,让学生的兴趣成为语文朗读开展的重要参考方向,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提高语文朗读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朗读活动之前,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及有关秋天的趣事,以此为基础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通过了解的学生兴趣,在语文朗读中设置了一些趣味互动,让朗读的学生和倾听的学生实现互动,助益语文朗读。

四、结语

朗读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表现,学生在朗读中赋予了字词自己的感情。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字词,能表达自己对字词的理解和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曹金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微[J].学周刊,2019,(11).

[2]祁莉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大溪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