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伟
摘要:在帮学课堂中,教师要准备一堂精彩的历史课,需像庖丁解牛一般,在课堂的导学、研学、应用、反思四个环节做足文章。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学策略,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 帮学课堂 导学策略
一、批邰导寂——导之有心
《庄子·养生主》中有“批大郁,导大裒”一句,于是有了“批邰导寂”一说,比喻一个人做事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新编历史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史料丰富、信息容量大,而历史课程内容对于大部分中学生而言,比较久远,如何在一节课内让学生快速进入相对陌生的历史背景中,感知历史人物和事件,并顺利过渡到基础知识的研学中,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历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教师在导入中引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历史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历史课堂导学的重要性,并研究导学策略,结合自身的特色和课本的实际篇幅,调整自己的导学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准备导入环节时,历史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才能通过“批邰导寂”的大智慧在历史课堂挥斥方遒。
二、教导有方——导之有方
导学的意义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其次在于给学生行动的目标和行动的任务,学生的学习有了方向,课堂教学效果才有了保障。这时,教师的关注点便是富有成效的导学方法。成功的导入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引导需要方法,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1.情境导入
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丰富的情境导入既新颖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初中生大都喜爱唱歌,所以教师可用歌曲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播放《保卫黄河》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曲,将学生们带入战争年代。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爱国之情,立即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一节课结束,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新知识,还给学生渗透了爱国教育。在教学《元朝的统治》时,教师可请学生代表配乐诗朗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通过诗词的文学魅力,使学生感受到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并进入到元朝的历史背景中。在教学《秦王扫六合》时,教师可拿出一枚康熙铜钱,告知学生这种圆形方孔钱的创意来自秦始皇统治时期,学生对于古钱币的兴趣就会转移到探索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上,从而拓宽了课堂的广度。
2.问题导入
熟练地运用提问策略,能让学生投入到更高级的思维过程中,所以教师必须善用问题导学法。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教师可播放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频道的《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作为课堂导入,学生观看后会产生诸多问题:北京人头盖骨为什么如此珍贵?北京人头盖骨现在还存留在世上吗?北京人到底生活在哪一时期,且如何生存的?教师利用学生对于北京人的好奇探索之心,与学生一齐走进历史最为久远的中国古代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在教学《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这一课时,教师可直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你们想知道它的具体情况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的风采吧。”这样,教师由学生熟识的长城知识引向学生不太熟悉的,甚至是未知的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本课。
3.故事导入
历史离不开故事,历史教学更离不开讲故事。对于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经典战役,历史教师应该信手拈来,方能在三尺讲台将历史岁月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武王伐纣、姜太公钓鱼、烽火戏诸侯等故事;在教学《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广东人陈益在越南带回番薯解决当地饥荒的故事;在教学《最可爱的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毛岸英主动請缨奔赴朝鲜战场为国捐躯的故事;在教学《民族团结》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焦裕禄援藏的故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对政治、地理、文学和时事知识都应有一定的储备量,才能在课堂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才能对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才能将相对枯燥的知识用幽默的语言渲染,引人入胜。
4.传统节日及习俗的导入
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流传和演化了诸多传统习俗。教师可利用导入,让学生探究或缅怀中华传统节日及习俗的变迁,让历史走近学生的生活。如端午节源于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跳汨罗江,这可作为《中华文化勃兴》教学的导入;祭祀黄帝的习俗可作为《华夏之祖》教学的导入。元旦在宋代最受重视,在《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的教学中,教师可从现今人们元旦时期的衣食住行入手,逐步将学生引入到探究宋代的社会风貌中,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
5.导学案
对于重点和难点突出的历史课堂来说,导学案是新课程改革的体现,其解读了帮学课堂的内涵。导学案适用于历史帮学课堂的预习、导入环节,甚至可以贯穿于历史帮学课堂的始终。创作导学案时,教师需立足于课本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在目标呈现和任务分解上推陈出新,提高学习效率。
三、因势利导——导之有机
帮学课堂是一种以学为主的课堂,帮需有度,特别是这种帮来自于教师的时候。所以,课堂中教师的帮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导学时,教师应顺着课堂发展的趋势,随时加以引导,不拘泥于导学的先机,创造性地抓住课堂时机,将历史课堂的帮学与导学融为一体,达到帮学课堂的最高境界。
如在教学《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由于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兴起,各政权的更迭频繁,学生很容易陷入枯燥和混乱中,当学生眼神迷茫时,教师可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靖康耻?”学生回答:“北方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耻。”教师接着问:“这个时候,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儿子背上刻字,让儿子保家卫国,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学生马上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就可以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中“光耀千古的诗坛”时,教师可以科举选三甲的方式进行“唐诗背诵比赛”,既结合时代背景,使文学素养和史学素养有机结合,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诗文水平和朗诵技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狄美峰.浅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2]宋信祥.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使用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第二十四中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