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时间:2024-05-04

郭玉贇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一、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生正处于感性时期,相较于单调乏味的物理概念教学,直观有趣的实验教学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物理实验,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如在教学《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时,教师可分别设计三个实验,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一:将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在切割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是否产生了感应电流;实验二:将磁铁插入金属线圈中。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当磁铁插入、暂停、抽出的过程中,线圈是否产生了感应电流。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磁铁在插入与抽出时,金属线圈的磁场发生改变,产生了感应电流,而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时,磁场并未发生改变,也没有产生感应电流;实验三:用变阻器或开关来控制一个线圈的电流。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断开回路、闭合回路的瞬间以及快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是否产生了感应电流。

以上三个实验中,感应电流的产生分别会发生磁场或面积的变化,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找出一个包含了其他两者的物理量——磁通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感应产生电流的条件。

二、科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流水线式的实验教学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物理课程单调乏味,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适当地增加实验的应用性、趣味性和探索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物理实验的主人,教师则成为物理实验的合作者与组织者。如在教学《物态变化》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依据实验现象来讲授晶体凝固、熔化的条件,以及其反应的过程与特点。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以其凝固与熔化的知识作为教学载体,科学地引导学生探究晶体凝固与熔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先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如可从“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常见的日常事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出凝固与熔化这一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凝固与熔化的条件,并鼓励学生猜想与探究凝固与熔化的条件,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合理利用实验来验证物理规律

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规律,可以将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鲜活化、直观化,从而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实验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教学重点是研究物体的运动,教学难点是分析与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如果教师只讲解理论知识,就难以让学生全面、直观地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变化规律。对此,教师可以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与学生一起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四、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生活化

教师可以从学生常见的现象或事例着手设计实验,就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知识,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现象或事物背后所蕴含的规律与特质。如在晾衣服时,水会从衣服上“跑掉”,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教师可以引入这一事例,让学生直观、快速地认识到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与改进实验教学方式,以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军晖.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J].物理实验,2007,(1).

[2]梅正锋.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1).

[3]韩瑛.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尹绍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J].科技信息,2009,(4).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油石中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