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程建国
摘要:在现代中小学生中,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在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恰当地处理留守学生自卑心理的问题,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关键词:留守学生 自卑
一、自卑心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
自卑并非只存在于少部分人的内心当中,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这就决定了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存在自卑感。”成功人士善于让自己超越自卑,去获得优越感;而失败的人则越陷越深,逐步演化成各种心理疾病。
在现代中小学生中,自卑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自卑现象更加突出。据一项关于农村留守学生的调查显示:75.9%的留守学生认为自己不自信,无法独自担当大任;而在非留守学生中,这项的比例仅为21.7%。除此之外,留守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性格内向,存在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可见,帮助留守儿童消除自卑心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育案例
1.个案介绍
对象:刘洋(化名),女,11岁,本校六年级学生
基本情况:她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奶奶长期因病卧床,爷爷整天忙于农事,虽然对她疼爱有加,却因为生计而无暇顾及她的感受,导致她的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人缘极差,不少学生不喜欢跟她玩。因此,她产生了厌学情绪,上课不听讲,看课外书籍,甚至曾旷课半天,在学校外游荡,后来被班主任找回,并进行了劝说教育。在周记中,她多次表现对父母的失望。
2.分析和诊断
该生的自卑感很重,分别体现在她对家庭、人际关系的各种不满上,通过与其耐心沟通,笔者分析出以下原因:
(1)亲情缺失,造成性格缺陷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刘洋对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存在戒备心理,容易歪曲他人的好意,抵触他人的主动亲近行为。若遇到别人的无理轻视与恶语相向,她甚至会做出攻击行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她受到同学的排斥,产生了厌学情绪。
(2)缺少父母照顾,不讲个人卫生
从外表上看,刘洋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但由于缺少父母照顾,而爷爷又整天忙于田间,加上老人守旧的思想,刘洋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总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异味,同学的排斥更是让她自惭形秽。
(3)学习上缺乏辅导和监督
在成绩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上缺乏辅导和监督,虽然她渴望取得好成绩,但不得要领,成绩处在班级末尾。长此以往,她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慢慢地自怨自艾,逐渐滋生出自卑心理。
3.辅导过程
第一步,与刘洋加强情感沟通。笔者倾听了她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同时配合学校、班级等各项主题活动,帮助她排解心理困扰。这样,刘洋既学到了知识,又结交了新朋友,也在人际交往中吸取了别人的长处,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自己的优点,从而逐步增强自信心。
第二步,训练刘洋的自理能力,改善她的个人卫生。从上述的分析得知,同学排斥刘洋,是因为她的个人卫生差,身体总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异味,而这又是因为刘洋的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无暇顾及她的原因。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锻炼刘洋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步,帮助刘洋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她的自信心。在刘洋的自白中,笔者得知刘洋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但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她总觉得其他同学看不起她、嘲笑她。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提高刘洋的学习成绩。笔者认为,一是教她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她自觉学习;二是在上课时,教师多向她提问,适当地予以表扬。成绩的提升,有利于她找回自信。
4.辅导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辅导,刘洋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了明显的转变。在课堂上,她的自卑感明显减轻,课堂上敢正视教师,主动回答问题;在课间,她能积极地和同学交流,做游戏。此外。她的各科成绩都有了起色,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里举行的各项活动比赛。更重要的是,她走出了父母不在身边的阴影,生活也能自理了。她已经成功地克服了自卑心理,向自己的未来勇敢前行。
三、案例总结
“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缺少亲情的沟通和家庭的教育,相比常人更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如果这种自卑心理没有得到及时、恰当地处理,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最终导致行为偏差,甚至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消除留守学生的自卑心理,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留守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现状之外,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特有的性能,共同努力,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璐,叶敬忠.“大发展的孩子们”: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困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
[2]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
[3]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
[4]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万明钢,毛瑞.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孙晓军,周宗奎,汪颖,范翠英.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10,(2).
[7]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8]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9]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10]张帆,刘琴,赵勇,孙敏红,王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8).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长丰乡学校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