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

时间:2024-05-04

廖湘平

朗读是形成语感的基本手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朗读教学成了被很多教师“遗忘的角落”,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中学生并不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另外,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抱着渐趋功利的心态,认为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朗读既然不在考试的范围内,就认为与其在朗读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不如多做点阅读题,为学生增加些实战经验。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自然会使学生产生朗读不重要的错误认识。

2.朗读方式单一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齐读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朗读,如果哪位学生读得不合拍,教师就会批评他,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朗读个性。虽然有些教师会让学生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但在学生朗读完后,教师只是简单、笼统地进行点评,或者不做任何点评。这样都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感。

3.朗读的随意性大

对于学生朗读的教学,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读音的指导,而忽略了对调动学生的情感、把握好文章的基调等方面的指导。而且,只有在有多余课堂教学时间的情况下,教师才会简单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由于没有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往往收获也不大。

4.朗读时间不充分

当前,教师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讲授知识,而很少做示范朗读,更不用说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了。虽然《语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性的朗读,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读完一遍课文。因此,朗读成了一个过渡环节。

二、改变朗读教学现状的建议

1.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则是最有效、最积极的一种“刺激”方式。只有通过有效的朗读训练,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主题、体裁、语言、结构以及风格等方面来赏析课文,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态度和真实的感情。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感受作者对伟大祖国美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境中进行朗读,学生就能读出黄河汹涌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山河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3.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指导学生运用默读、朗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阅读习惯和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朗读,做到因文而异。

4.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及时、恰当的指导和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棒了”、“读得很好”这一类的评价只见其表,不见其里,过于笼统和简单,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寻求有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有机地渗入朗读中、附在内容上。

5.让学生体验朗读的快乐

教师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朗读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验朗读的快乐。首先,笔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读错字、不唱读;其次,笔者还经常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如让读得好的学生做示范、同桌互读、个人挑战读、小组比赛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互相欣赏、互相发现问题、共同提高,使他们品尝到朗读的快乐。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形成感悟、获得感知、培养语感、熏陶情感,真正收获阅读带来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