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单元视角 紧扣语文要素

时间:2024-05-04

在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暨优课评选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蜜蜂》第一课时,获得了特等奖和李吉林教学奖。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在笔者反复的推敲打磨中,逐渐跳出单篇教学的狭隘视角。笔者立足单元主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力争把这篇课文上出鲜明的家常味、儿童味、语文味。

一、依托单元主题创设情境

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课后资料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告诉学生:“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全世界小朋友都喜欢的书。”随后,教师出示《昆虫记》图片,组织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在充分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告知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文章——《蜜蜂》。”这样的导入,是想借助《昆虫记》和作家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对于许多热爱科普类图书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开始。

《蜜蜂》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发现”,笔者整合单元内容,与科学组跨学科联动,以“奇妙的大自然”为主题,共同规划校园科技节的三年级活动内容,为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创设一个真实、丰富的校园生活情境。

后来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先和学生聊聊校园科技节活动,出示“招募成功实验者”的活动海报,并告诉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写一篇实验小作文,优胜者可获“小法布尔”奖章。谁是法布尔?怎样做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在具体问题的引领下,本课教学安排了“梳理实验过程”和“实验大揭秘”两个主要学习任务。课堂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到这儿,法布尔和他的蜜蜂实验,对你做实验和记录实验过程有什么帮助呢?”再次回归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从设计实验和写好实验两方面,对零散的学习所得,进行梳理建构。

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动因。创设校园科技节的活动情境,联系单元习作要求,确定了特别的阅读目标,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依托单元要素梳理经过

课文第2~7自然段是实验经过,篇幅较长,如何概括、梳理清楚并有序地介绍出来,是本课的一大难点。教师一开始可借助课后习题一的图表,指导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概括实验目的,提炼方法,设计如下。

1.比较发现。法布尔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呢?课后习题一概括为“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对照图表,默读第1自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概括内容的好办法呢?

2.方法提炼。看来,我们可以删除课文中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师示范用符号删除修饰语句),提取关键语句(师示范圈画“辨认方向的能力”),再增加“验证、是否”这两个词,就概括了实验目的。接下来,教师请学生用“提取关键,合理增删”的方法来概括实验经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依然不能简练而准确地理清实验过程。显然,“提取关键,合理增删”的方法,并不是学生梳理实验的金钥匙。后来的修改如下:

(1)自主先学。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第1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法布尔做了一件什么事。

(2)符号演示。看,这位同学抓住“捉、放”两个动作。捉什么?蜜蜂。圈一圈,连一连(师演示圈连过程)。放在哪?纸袋。圈一圈,连一连(师演示圈连过程)。这样就概括了法布尔做的第一件事—— 捉蜜蜂并放入纸袋。(出示:圈一圈,连一连。)

(3)布置任务。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抓住法布尔的动作,圈一圈,连一连,找一找法布尔做的其他事情。

课堂教学中,学生圈得快,找得准,轻轻松松地概括了实验过程。教师通过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把模糊的思维过程层层剥笋般呈现出来,把抽象的要素形象化、具体化,切实提升了学生语言能力。

三、依托儿童质疑探究细节

“体会法布尔严谨求实、善于观察的科学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设计中,教师安排了“我是小小法布尔”这一板块,设计如下。

1.示范指导。一个实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应当非常严谨。笔者在读“捉蜜蜂放纸袋”这一句的时候,就通过“纸袋”这个词感受到了法布尔的严谨。笔者用法布尔的口吻把它变成了实验提醒:“值得注意的是,装蜜蜂的必须是纸袋,这是为了不让蜜蜂看到路线,从而验证蜜蜂到底能不能辨认方向。”

2.合作讨论。你们能发现法布尔安排实验周密的地方吗?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当一回“小法布尔”,为大家做实验提醒。

(1)默读第2自然段,圈出体现法布尔安排周密的地方。

(2)小组讨论,用下面的句式,为大家做实验提醒:值得注意的是: ,这是为了。

3.小组展示,互动交流。小组展示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的情境。学生能找到几处体现法布尔实验严谨的地方,但不能找全,做实验提醒时,学生语言略显生硬,互动不太活跃。

后来的教学中,在学生指着过程图有序说清实验过程后,教师安排了“蜜蜂实验大揭秘”的学习任务群。第一个小任务是“问一问”,让学生指着实验过程图,问一问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在过程图中添加问号。例如,“为什么叫小女儿等”“为什么画白色记号”……随着一个个问号的添加,学生猛然发现,实验过程中处处都有为什么,质疑的种子激发了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激情。

第二个小任务是“解一解”。教师出示:“我把蜜蜂放进纸袋,是为了 。我 ,是为了 。”学生先默读课文思考,再分组合作交流,最后小组汇报展示。学生通过沉浸式研读,循着“主动质疑—默读思考—合作解惑”的学习路径,借助适切的语言表达支架,巧妙而深刻地探究出实验的严谨,俨然成了法布爾的代言人。一问一解,学习环节简单明了,家常味教学中沸腾着儿童智慧求索的思辨之美。

四、依托文体特色品读文字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既能把实验经过写清楚,又要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蜜蜂》这篇文章选自《昆虫记》,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是一篇值得细细品读的习作范文。

(一)品一品文学性

课文对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描写得特别生动细致。想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这种语言密码,教师一开始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默读填表。放飞蜜蜂后,法布尔又观察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根据“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完成表格填写。

2.展示交流。教师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法布尔放飞蜜蜂后,不但用眼睛看,还在用心想。

3.指导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边看边想的感觉。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填表速度较慢、效率较低,而且没有品悟出“看”和“想”交融的生动有趣,朗读也没有兴致。经修改,笔者设计了“品一品”的小任务,把填写表格改为画线批注,让学生用“ ”画出法布尔看到的事物,用“ ”画出法布尔想到的东西。经过默读批注,学生发现这段记录中,“看”和“想”水乳交融,读起来也有滋有味。

(二)品一品科学性

品味《蜜蜂》一课语言的准确性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笔者一开始的设计如下。

1.比较分析。在这段记录中,有几个特殊的词语,(出示第2自然段,“左右、好像、几乎”等词加着重符号。)这几个词能不能去掉呢?请大家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2.小结点评。这几个词语都有不确定性,说明在实验没有得到验证以前,法布尔一直心存疑惑,你又发现了他的什么特点?(相机板书:严谨求实)

3.呼应名言。这也再次印证了法布尔说的话(出示“资料袋”中法布尔的名言),全班齐读。

上述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这些表达的不确定性,体会到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课后习题二则要求学生在体会部分词语表达效果的基础上,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语句,和同学交流。此项习题既是练习,也是方法提示。学生对比发现,在理解表达效果的基础上,再去寻找同类的词语,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以及乐于探索的精神,而“发现”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惊喜的阅读游戏。于是除了呼应名言之外,笔者的修改如下:

(1)随文读词。“大概、阻力”是本课的生词,我们一起读。

(2)感知“准确”。“大概”是什么意思?这段话中,“大概”这个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自主发现。这段话里,还藏着几个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谁能找到?(相机圈画:左右、好像、几乎)

(4)提炼形象。法布尔用这么多词写他的不确定,写他的猜测和疑惑,这就是科学家语言的准确。我们描写实验过程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从这些准确的语言中,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板书:严谨求实)

五、依托核心任务拓展延伸

这一教学设计中,一开始,考虑到学生完成了梳理实验过程这项重要任务,笔者在总结延伸板块设计了一份阅读型拓展作业。

读一读:阅读《昆虫记》中的《红蚂蚁》。

理一理:抓关键步骤理一理实验过程。

后来,考虑到大主题情境是校园科技节,聚焦“做实验写实验”的核心任务,笔者认为,仅限于巩固型阅读的拓展任务是肤浅单薄的。于是,笔者设计了实践型拓展作业,建议学生根据下面的表格,充分准备,做一个小实验,要求严谨设计实验过程,注重观察与发现。

实践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梳理实验经过时,能逐步预设实验过程,在实验大揭秘的基础上,准备充分,摩拳擦掌地开始了他们的小实验。

应该说,这堂课最初和现在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预设是一致的,但是在一次次的研讨调整中,笔者不断发现单篇课文与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实用文体和儿童学情之间的联系,逐步统整资源,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改变教学路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让儿童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陈凤,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特等奖和李吉林教学奖获得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海门区聚贤小学副校长,曾获南通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课评比一等奖、南通市网络团队教研競赛一等奖,有2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