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镇初中语文“导学平衡”课堂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04

林高峰

乡镇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因学习资源的匮乏而陷入窘境。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种适合乡镇环境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中完美结合,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接地气,让知识的学习融入生活

初中生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他们往往对知识与社会实践充满了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让他们主动深入地了解语文的内涵与价值,并在欣赏与体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将自身的生活融入其中,学生就可以明晰语文既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感悟能力。

所以,笔者巧妙地将乡镇生活融入习作教学。例如,班级里有很多学生的父母是农民,笔者便引导他们观察并讨论父母在田中耕作的过程。看似简单的种田,却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笔者鼓励学生和父母一起去种上几垄田,让他们和父母好好地学习一下。由此,学生对于劳作中的学问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学生由此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和赚钱的不易,也学习到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本领。这既是生活与语文的完美融合,又是一节生动鲜活的德育课。

教师的“导”既要接地气,又要彰显学科特色。教师不能生硬地引导学生去学,而应该让他们体悟到语言文字的美,从而真正喜欢上语文。孔子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笔者在讲授这则材料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人物性格方面,笔者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孔子的人格魅力;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几个情节,学习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的方法;在语言方面,“于我如浮云”生动形象地使用了比喻修辞,让孔子那淡泊名利的形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彰显。经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对这则材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师的“导”要接地气,要符合乡镇中学的特点,要建立在乡镇中学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如此,才能让学生多受益,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提升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潜力

优化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还要注重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实现与教师的“导”学完美结合,促进乡镇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的健康发展。

我校语文学科实施了“三单式”教学策略,即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落实自主预学单、课堂实战评学单、课后巩固作业单。如此,可以精选学习内容,分层推进实施,有助于“减负增效”的落实。

如笔者设计的“自主预学单”,主要内容分为认知性作业和理解性作业,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质疑。教师先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仔细梳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接着,教师将“自主预学单”提供给学生,例如讲解什么是描写手法,有哪些主要分类,一般要如何鉴赏等,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语文知识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为新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再如“课后巩固作业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继续扫除学生学习课文时遇到的基础性障碍,包括对教学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框架;二是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既有与教材相关联的阅读材料延伸,也有一些配套的鉴赏理论和拓展训练。

因为有了“三单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语文有了更好的抓手。他们通过自主预习获得了很多课外知识,还在生活中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也更加自信了,他们将学到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养,特别是在写作方面,他们的表达更加个性化。学生在写作时喜欢将乡镇特有的文化、习俗、风物融于笔端,文风真挚独特,也因此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然而,如何更好地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依然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两者的协调和衔接的问题。各个乡镇中学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学校及教师的实施情况,要根据自身的学情来开展。例如,有的学校是封闭式教学,在预习单的设置方面,就可以多一些理解性的作业;如果走读生比较多的话,就可以多一些认知性的作业。不同的学校或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处理“导”“学”之间的平衡关系。

总之,乡镇初中语文教学尽管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地汲取先进的理论知识,结合乡镇的实际环境和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刻的思考与探索,既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汤泉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