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淳美语文:追寻母语的本色

时间:2024-05-04

周小艳

一、淳美语文:彰显母语本色

淳美语文是一种回归母语本质的语文。母语不是抽象的文字,不是简单的交际工具,而是一种“同源同感的情感认同”,是一种“骨肉相连的文化确证与表征”。淳美语文教学,应努力发掘母语中潜藏着的淳美因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在母语学习中“狂欢”。

1.彰显母语“真”的特质。“淳美”之“淳”,贵在一种“真”的品格。在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学”“真思”“真探”“真评”。淳美语文秉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主张、观点,彰显了“淳真”“醇正”的特质。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文本,从表层感知向深度思考拓展、延伸:“少年闰土”和成长在高墙深院中的“我”有什么不同?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由此激发学生对文本本义、真义的追寻。在对“文本之真”的探寻中,学生能感悟到,文中的“我”是“少爷”,而闰土是“乡下人”;“我”的生活环境局限,见识如井底之蛙,而闰土生活自由,见多识广,等等。文本解读彰显了母语“真”的特质。

2.彰显母语“美”的特质。母语蕴含着很多“美的基因”,体现为文字之美、音韵之美、意蕴之美、智慧之美和文化之美等。淳美语文,致力于彰显母语“美”的特质,主要引导学生品语言之美、悟情意之美、感意象之美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味、去领悟。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气势恢宏、朗朗上口的句子中领略酣畅淋漓的“热血之美”,感受蓬勃向上的“力量之美”。以美启真,透过文本内容内在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真”,了解作者的写作年代背景、写作目的等。母语“美”的特质,能催生学生言语发展,培养学生审美眼光,生成学生家国情怀。

3.彰显母语“善”的特质。淳美语文教学,是一种努力追寻见情、见性、见灵思、见神韵的语文教学。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印象深刻的话语——“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从而认识到“园子里的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进而让学生认识到“萧红园子中的生活是自由的”,由此追问“萧红园外的生活是怎样的”,并且引导学生认识、联想到当下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淳美语文,注重在引导学生“学文”的同时“育人”“育德”,这就是淳美语文“善”的品质。

在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发掘蕴藏在课文中的极其丰富的母语文化因子,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审美感知,促进学生的审美理解。通过淳美语文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母语的“根”的情结,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淳美语文教学,能为母语的发展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驾护航。

二、淳美语文:实践母语本色

淳美语文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思维品质、淳朴表达。“淳美语文”课堂,语言淳美、情感淳美、意象淳美,进而让课堂具有一种厚重感、畅达感、起伏感。要从母语本色出发,让淳美语文教学按照母语的美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充分展开。

1.语言品味,深化学生对母语淳美的感悟。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和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母语,与母语亲密接触,从而感受、体验到母语的特质。淳美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母语教育的“语言学转向”,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学习进行言语品味。通过言语品味,深化学生对母语的淳美之感悟。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品味,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还能提升生活情趣。

比如五年级上册许地山的《落花生》,该文淳美、醇正,语言质朴而有味,值得细细品味。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中的语句。如“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等。通过这些平实的语句,学生品出“文中意”,读出“话外音”,体验“文中情”。平实的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朴素真挚的情感,更能加强学生对平实的表达方式的体认。在对言语的品咂中,学生能有效地借助关键字词,如“有用”“只”“印”等,领略到花生的精神,感受、体验到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质朴情感。这种情感,能升华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的体认。在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淳美性交往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一家人”的对话活动,将平实的语言融入日常的对话之中。淳美语文教学,借助于语言品味,能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2.情感交会,深化学生对母语淳美的体认。母语是淳美的语言。对母语的淳美特性的体认,不仅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更要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形成一种情感交会。只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作者等形成情感共鸣、心灵共振,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学生淳美情感的发生,在笔者看来,是一个事件。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学生淳美语文情感的发生也有一个过程。只是有时候,情感发生的过程比较隐秘、短暂,从而导致我们认为情感发生好像只在一瞬间。认识到这一点,在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学生情感交会,最要紧的就是要催生情感事件的发生。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时,笔者让学生反复阅读文中李大钊被捕前的一段充满“危机感”的文字以及李大钊被捕后的一段表现李大钊“淡定从容”的文字,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中三处关于李大钊的反常表现,引导学生聚焦课文中对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等的描写。借助于课文中的文字,学生就能感受到一种“白色恐怖”的氛围,进而对“李大钊有机会离开,为什么不离开”“李大钊手中有枪,为什么不开枪”等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对党的忠诚,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深厚的爱。

淳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交会追求的是一种“素读文本”的情感,是一种多主体情感的交会,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感,学生与文本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的情感,学生与文本背后的作者进行神交的会意情感,等等。这样的情感,是一种丰富性、多维性的体验。

3.意象表达,深化学生对母语淳美的领受。语言是语文之根本。淳美语文教学,首先要立足于语言,通过语言达意,进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达至“言意共生”的境界。学生深化对母语淳美的领受,进而产生“意”和“象”的表达。这种“意”和“象”的表达,能催化学生对文本的发现、建构和创造。

以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童话,其结构脉络是十分清晰的:巨人外出,孩子们尽情嬉戏,花园鲜花盛开、喜气洋洋、十分美丽;巨人回来,赶走孩子,花园入冬、漫天飞雪、寒风凛冽;巨人醒悟,与孩子们共玩,春回花園。显然,在这里,花园是一个核心的意象。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围绕花园展开对比研讨:鲜花盛开的花园象征着什么?寒风凛冽的花园象征着什么?孩子们围绕着意象,能展开多样化的表达。有学生说:“喜气洋洋的花园象征着和睦,寒风凛冽的花园象征着无情。”也有学生说:“鲜花盛开的花园象征着美好,寒风凛冽的花园象征着寂寞。”还有学生说:“鲜花盛开的花园象征着友善,漫天飞雪的花园象征着痛苦。”在对花园这一核心意象的研讨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花园做出意象概括,更重要的是,能深入文本之中,去寻找支持意象表达的“文本证据”。这样的一种意象表达,必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中的文字,调动自我的经验进行想象。其间,为了活化学生的想象,还可以让媒体介入,借助花园中两种截然相反的景象,引导学生比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融通性、辩证性思考。两种不同的“象”生发出两种不同的“意”,促使学生认识到文本中“快乐源于宽容与分享”的深刻意蕴。

淳美语文学习是一种“诗与思”的对话,是“我与你”的交往。淳美语文教学从学生立场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心灵去领受。通过与文本的交会,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淳美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点燃学生的激情,进而让文学直抵学生心灵深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