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设情境 变教为学

时间:2024-05-04

戴跃华 孙盛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优化设计,创设快乐、高效的学习情境。学生在优化的教学情境活动中,“情感”“思维”“审美”综合发生作用,学习主动性被充分发挥,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乐读书,爱表达,会思考,逐步提升语文素养。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对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乐学课堂”的建构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利用角色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角色效应”就是指现实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在讲授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被动接受的情绪状态中学习,缺乏主体意识,很难获得主动发展。如果能利用 “角色效应”,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激发主体参与意识,进而进行各种言语表达、思维活动、想象活动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的热烈情绪中成为主动学习者。

例如,二年级下册《千人糕》一课,文后习题一要求:“默读课文。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这个学习任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简单,需要他们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联结生活、借助关键词,再组织语言进行有序表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这种“高难度”的表达训练,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任务,却往往被老师们忽视,一般都是在讲授完课文后,布置学生自己回家练习说话。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表达欲望,更谈不上语言能力的发展。

结合低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表现这一年龄特点,在导入环节,笔者利用视频连线一年级语文老师,她告诉我们班的学生,一年级学生特别想知道千人糕是怎么来的,想邀请“优秀小解说员”到一年级去讲讲千人糕的做法。这样一来,学生的角色变了,他们由单纯吸收的被动角色,转变为积极参与的主动角色。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能向一年级同学进行介绍,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这种“有我之境”的导引下,笔者充分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把主任务分解设计成多个子任务:大米是怎么来的?红糖是怎么做的?米糕是怎么做的?它们又是如何来到我们餐桌上的?笔者又引导学生抓关键句、联系生活、观察插图,通过圈画、自由练说、小组互说、互评等多种方式逐步完成主任务。课堂上,笔者只是组织、指导、评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个个都想当“优秀小解说员”。教学完毕,笔者组织部分学生轮流去一年级教室当解说员,其余孩子们通过录制语音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

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任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无意识中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体验角色心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态度,甚至思维方式都会发生变化。他们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流连课堂,沉浸其中。

二、组织进阶游戏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儿童在游戏比赛中感受到快乐,就会迸发出极大的生气与活力,爆发出热烈的学习情绪。同时,快乐的感觉会促使儿童乐于学习知识,他们的思维、想象、创造、合作能力也能得到发展,挑战精神也能得到培养。

游戏比赛并不是指简简单单在课堂上开展几个活动。当下许多课堂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课堂热热闹闹,目标却糊里糊涂”。教者往往不清楚为什么要设计比赛活动,也不知道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鉴于此,笔者认为,游戏比赛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能驱动素养目标实现,能激发学生持久思考和探究的活动。游戏比赛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达成教学主任务。

《羿射九日》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神话故事。依据教学要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体会羿的美好品质,又要让学生能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领会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么多任务,如何才能一个个达成?为此,笔者结合学段特点,把“讲述故事”定为核心任务(这也是训练低年级学生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通过闯关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层层进阶,达成核心任务。

《羿射九日》故事擂台赛

挑战一:猜神话品题目。看图猜神话故事,品读题目,学会抓题目概述故事。

挑战二:课文词语我会读。运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和句子。

挑战三:故事内容我会理。围绕课题质疑,默读课文,找关键词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思维导图,说主要内容。

挑战四:神奇语言大搜索。圈画神奇语言并交流,抓重點词填入思维导图,在识记、理解、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挑战五:抓住神奇讲故事。依据梳理的思维导图,按照顺序,借助插图,抓神奇之处参与故事擂台赛。

挑战六:神奇汉字写美观。归类汉字,用“一看二写三比对”的策略自主观察,交流、书写、点评,写美观。

上述挑战设计就像一级级阶梯,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核心任务。挑战一的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猜神话故事,更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故事题目的特点,为学生把握故事内容提供了策略。

挑战二的词语和句子的朗读教学,让学生为讲述故事做好基础准备。笔者还有意识地把“炙烤、艰难、黑暗、滋润、奔腾”这些词语进行归类,引导学生识记理解,为达成主任务做准备。

挑战三让学生学会了质疑。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思维导图,是讲故事的重要条件。

挑战四有点难度。笔者在学生充分默读、圈画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并结合一处神奇之处,用“我找到的神奇语言是……我觉得这里神奇,是因为……”这一句式联系生活进行思考、表达。最后再让他们交流探讨课文中的其他神奇之处,可谓水到渠成。

在四次挑战学习中,学生一步步梳理出思维导图,主任务挑战五也顺利完成。继而,让学生进行小组练说、全班交流。最后,给完成挑战六的学生颁发一张三年级学习资格卡。

学生每一次挑战成功后,笔者都用奖杯图配合掌声对他们进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学习的内部动机被有效激发,进而乐学、爱学,不断走向深入,达成目标。学习结束后,达成目标的学生都获得了一张三年级学习资格卡,这使处于二年级期末阶段的学生因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而进入了“沸腾”状态。

三、引入资源,多元联结拓展情境,使学生乐学

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教材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笔者走进低年级教室,常看到学生上课学的是教材,早读读的是教材,课间桌上放的仍然是教材。没有适当的拓展延伸,学生思维就会固化在教材中,思维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互联网给学生呈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知识乐园。许多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如雨后春笋般不停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能实现共享。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并运用这些网络资源拓展学习情境,这能够让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由于纯粹的识字教学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传统节日》识字韵文时,引入国家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与网络老师共同执教。由于资源库老师准备充分,教学经验丰富,线上线下同时教学,能够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雪孩子》一课里“雪孩子救小兔”这一重点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是在教室里进行情境表演,很难设身处地地理解雪孩子的无私与勇气,对此,笔者播放了一段雪孩子救小兔的相关动画片段。看着熊熊烈火中奋不顾身救小兔的雪孩子在慢慢融化,同学们不禁流下了眼泪,雪孩子奋不顾身救朋友的美好品质也定格在了他们的心中。

除了网络资源,学生本身也是重要的资源。在教学完《千人糕》后,我播放了学生之前搜集资料后发的语音“羽绒服是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做成的……”在同伴引领下,学生通过之前搜集的资料也纷纷练说,完成了文后习题二的教学任务。

在教习《羿射九日》时,笔者配合情境中的图片,请四名学生“开火车”读课文中“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边缘都要熔化了”这一部分内容。前三名学生声音较小、语调低沉,最后一名学生音量高、语调昂扬。我及时发现课堂资源,让学生评价后提问:“你喜欢谁的朗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生成资源情境的对比评价,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家长也是重要的资源。在学习《端午粽》时,笔者提前请一名会包粽子的家长把包粽子的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播放,并将带来的粽子分成小块,请学生品尝。学生在看、尝、读、悟中完成了这课的学习。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课堂上进行自学、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时会遇到各种困难:或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或不知道如何说理由,或打不开思维……笔者在充分预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常提前制作“小锦囊”“小信封”“小卡片”“小貼士”“小妙招”等资源包,如“我认为……理由是……”“我还要补充……”“我不同意……因为……”“完成学习任务后请用动作表示”等。在学生困惑时及时给予助力,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那些资源也会慢慢积累内化成学生今后学习的策略。

教师将丰富的资源引入低年级语文课堂,将其融入教学过程,课堂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由仅仅依据教材的单线条学习课堂转化成了多元联结的进阶学习课堂。丰富的资源也拓展了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极其广阔而又崭新的学习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课堂也由教师死气沉沉的“满堂灌”,变成了快乐的学习平台。

低年级学生处于最宝贵的发展时期。情境教学理念下的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课堂设计,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品质、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平昌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