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儿童,是一个个活泼而又丰盈的生命。教师眼里没有了儿童,课堂就缺乏了生气,教与学便会分离。历经多年教学实践,我真正体悟到:倘若赋予磨课以价值,那就要回溯到教育的原点——只为儿童。
在南京市赛课第一阶段“视频课评比”结束后,我有幸获得了在长江路小学参加现场赛的机会,带着区赛时较成熟的教学设计走上了现场赛的讲台。凭借趣味的设计,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恰到好处的文本解读,我执教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拿到了代表南京市参加省赛的唯一名额。
如果那一次成功有密钥,我想应该是趣味和对儿童的高度关注。
低年级语文课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有趣的教学环节才能牢牢抓住儿童的注意力,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趣”字。研读课文写作背景后,我发现《枫树上的喜鹊》是郭风写的一篇带有童话色彩的回忆性散文。其中,叙述喜鹊弟弟学字母和看日出的段落十分有趣。因此,教学这两个片段时,我都是以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通过抓住文本中的标点带领学生感受内容的趣味。
师:我们也一起去学学喜鹊发明的拼音字母吧!(出示第6~8自然段)谁愿意做喜鹊阿姨?
生:鹊!鹊!鹊!
师:喜鹊阿姨教字母响亮又有力,就像“鹊”字后面的感叹号。“我知道,这便是ɑ、o、e。”喜鹊弟弟也来跟着学啦!谁来做喜鹊弟弟?
生:鹊,鹊,鹊。
师:喜鹊弟弟刚开始学,还不太熟练,叫的声音有点低。注意“鹊”字后面是逗号,谁再来试一试?
生:鹊、鹊、鹊。
师:瞧,喜鹊弟弟学得多努力,多认真呀!是的,“我”一有空,就站在枫树下看望喜鹊弟弟,看到他们飞,听到他们叫,“我”想到喜鹊阿姨是在教他们——
生:唱歌,做游戏,学字母。
初始备课阶段,受到课后习题“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的啟发,我把文本核心主旨确立为“我喜欢”。课文第1~3自然段直抒胸臆,作者用“我很喜欢它”“我喜欢极了”“我真是喜欢极了”这样的句子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教学时,我结合“绿荫”“遮蔽”这两个词从字形的角度带领学生感知枫树的茂密和发现鸟窝的不易,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喜欢”,进而通过指导学生以朗读的方式体会课文内在流淌的情愫。
教学课文后半部分,如何更加聚焦“喜欢”?当我把自己备课的疑惑告诉江宁区教研员周爱华老师时,周老师夸赞我肯钻研。在周老师的启发下,我发现了两个与文本主旨紧密关联的词语“知道”和“懂得”。正是因为喜欢喜鹊一家,文中的“我”才会在高大的枫树下驻足,才会边听边想象,想象喜鹊是在学字母、看日出。
师:这时,“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
生:鹊!鹊鹊鹊?
师:小问号,语调上扬,就能读出疑问的语气了。喜鹊弟弟快乐地回答——
生:鹊!鹊鹊!鹊鹊鹊!
师:你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喜鹊弟弟的那一份快乐和激动呢!喜鹊一家的对话“我”都听懂了,文中有一个生词,谁来读?
生:懂得。
师:“懂”,左边的竖心旁表示心里的活动,“懂得”就是指心里明白、心里知道。“我懂得”是因为“我”喜欢。正是因为喜欢,“我”才会一直站在高大的枫树下抬头看喜鹊一家。一直站着,一直看着,“我”真高兴啊!
“懂得”一词的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将字形的认读与文本的理解建立了联系,还将文本的理解与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勾连起来。课堂沿着情感线顺承而下,直接将文末最后一句“我真高兴啊”推向了教学的高潮。我从学生脸上童真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读懂了作者的内心。
距离省赛还有一周时间,市教研员徐艳老师带领骨干教师团队相约江心洲,继续打磨《枫树上的喜鹊》一课。这次研讨“研”出了新课标背景下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基本范式,因此注定意义非凡。
教研的价值在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之前的试教中,团队老师发现低年级课特别容易出现因串讲而形散的问题。仔细揣摩文本语言,徐老师和周老师坚定地认为教学板块可以重组,部分段落可以重整,更加凸显重点段落的教学价值。我们精简设计,在取舍中回归本真,所有的教学语言都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1.文本细读。课文以“我们村的渡口旁”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讲述了一个乡村孩子的故事。由课文可以推断,这个孩子需要撑渡船,还要到渡口对岸打柴,生活十分辛苦。即使乡村生活辛苦,但是文中的“我”通过细致观察大自然(枫树、鸟窝、喜鹊),获得了无限的喜悦和美好的回忆。基于此,我在教学导入环节紧扣“渡口”“渡船”“撑”,以讲故事的方式创设了文本学习情境,既揭示了核心主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农村的孩子。村子里有树、有河,还有渡口。他上学之余,经常要撑渡船到河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你瞧,“撑”字的左边表示——
生:手。
师:右边是“掌”,字里也有个“手”。他用双手紧握住撑船的竹篙,一篙一篙地把船撑到河对岸。谁来读读这个字?
(生读)
师:“撑”是后鼻音,做这个动作时要用点力。(做动作:用两个手掌把自己撑起来)
(生齐读)
师:打完柴,他还要背着一大捆柴火再从渡口对岸撑回来。真辛苦啊!可是,他却说——我真高兴啊!(板书:高兴)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枫树上的喜鹊》。(边板书,边口述:喜鹊是一种报喜的鸟,人们都很喜欢它。)
2.强化整合。斯霞老师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识字教学的效率。板块化、结构化的设计需要整合,更能凸显随文识字中情境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以随文识字的方式先带领学生认读,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后揭示其本义,接着唤醒学生学习拼音时将声母与韵母合起来拼读的经验,最后串联起喜鹊弟弟“学拼音字母”这部分的教学。随文识字将识字、理解与感悟联结起来,有效地融合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可谓“情智共生”。
教学主话题的选择需要既能提纲挈领、统整文脉,又能培植儿童的思维能力。徐艳老师启发团队教师仔细研读课后习题第2题“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从教学评一致性视角确定本课的落脚点。理清了教学重点,教学变得更加轻快,结构化组块教学愈发凸显。“懂得”一词的教学就是在不断重整中找到了属于它在本课的核心内涵,而此时的教学比之前的试教又提升了一个境界。
师: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我”都听懂了。文中有个词,一起读——
生:懂得。
师:“懂”这个字,左边是——
生:竖心旁。
师:因为用心,“我”在那高大茂密的枫树上竟然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喜鹊的窝。因为用心,“我”从喜鹊的叫声中,听懂了他们说的话,想到他们在唱歌、做游戏、学字母、看日出。“我”——
生:真高兴啊!
3.梳理探究。“梳理与探究”是新课标提出的关键词之一。
(1)创设契合的学习情境,以字词句串联生字的学习。在之前的试教过程中,“梳理与探究”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因此,我从巩固字词开始就按照“字—词—句”的内在逻辑创设了“跟着喜鹊弟弟一起学”这一情境,并设计了相关练习。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我在进行字词句训练时,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进行,紧扣课文词句,从模仿开始,从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作业练习环节,我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关联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从而把语言训练和發展智力统一起来。学生通过阅读来鉴赏语言文字,又借助语言文字去表达、交流,情境与言语发展统一起来。
(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语文学习重在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由“课内得法”向“课外用法”自然迁移,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结语的设计不仅要呼应开头,还要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版的结语设计转为链接核心主旨,构建文本与学生个体经验之间的联系,较好地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基于此,我设计的结语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农村的小朋友,上学之余还要撑船到对岸去打柴,挺辛苦的。可是,枫树上的喜鹊给他带来了无限喜悦。你见过鸟窝吗?你会经常去看看小鸟吗?你能从小鸟的叫声想到什么呢?把你的发现和想到的事物写进自己的故事里吧!”
赛前,教学设计已经定稿,虽然留给我内化的时间不多,但我还是把教案反复熟稔于心。只有对教学流程十分清晰,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正如区教研员周老师在以往的公开课磨课过程中反复教导我的:“在课堂上贴着儿童教,才是一个成熟教师的标志,更是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这句话看似浅显,却蕴含着教师的儿童观。即使在省赛前一晚散步间隙,周老师还带着笑意对我说:“城静,明天的课我对你要求不高,就是始终贴近儿童。”我始终将周老师的教诲谨记于心。
紧扣文本主旨,理清教学流程,及时跟进教学评价语言,是我不断修炼的方向。赛前,我一次次对着课件,想象着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反应,心中预设了多种应对方式。句子读得不通顺怎么指导?问题回答不够全面怎么引导?“开火车”不知道开到哪儿了怎么办?……这些都非常考验教师的课堂智慧。我坚定地把握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重识字写字,重朗读感悟,重积累运用,并在字词句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夯实能力,在精简的作业设计中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双减”背景,《枫树上的喜鹊》的教学坚持读写并重,朗读感悟与连词成句有效重整。课堂上的教学板块愈发清晰明朗:在“读读讲讲”中勾连关键字词,了解“我”喜欢的是什么,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情趣;在“写写练练”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增强了学生梳理探究的意识。
为了儿童,我几易其稿,不断改进,努力让儿童的语文课充满情趣;为了儿童,我删繁就简,让“双减”真正落实在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工作10年,终磨一剑。我亲历了“发现儿童—贴近儿童—亲近儿童”的过程,愈发领悟到“儿童的语文”的真谛。教学板块的重组,教学语言的调整,教学理念的更新都是为了把更好的语文献给儿童,让他们在活泼的语文课上爱上语文,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张城静,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特等奖获得者,南京市江宁区未来科技城小学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任教以来,他先后开设多节市级公开课,曾获得省“师陶杯”论文评比特等奖、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南京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