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白送别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05-04

丁宏喜

一、积累古诗

1. “自古多情伤离别”,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有许多送别诗。以“送别”为关键词,男女生交替背诵。

2. 这些诗歌都是写送别,但内容和写法各有特色。今天这节课,我们来鉴赏一下李白的两首送别诗。(课件出示《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反思】小学六年,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教者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归类、复习,激活“库存”,组块联结。

二、理解诗意

1. 默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把诗意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给大家听。

2. 《赠汪伦》一诗中“忽闻”能否改成“听闻”?(不能,“忽闻”写出李白的惊喜之情)请通过朗读表现李白的惊喜之情。

3. 水运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长江江面船只络绎不绝,李白为什么说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孤帆”恰恰说明李白与孟浩然情谊深厚,李白眼睛只盯着孟浩然的船。后有诗赞曰:“过尽千帆皆不见,眼里只有故人船。”)

【反思】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诗歌中意思不尽相同,如果将字词的意思逐一解释给学生听,是“教知识”,而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意,是“教方法”。知识是教不完的,教方法才是高明的做法。

三、查背景,感悟诗情

1. 我们借助注释,从字面上读懂了两首诗,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随园诗话》关于李白创作《赠汪伦》的背景记述)

2. 孟浩然和李白是一对忘年交,感情深厚。李白略有诗名时,孟浩然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两人因诗结缘,相互欣赏。李白曾写有《赠孟浩然》一诗,(课件出示)直接表达了李白对诗坛前辈孟浩然的仰慕热爱之情。

3. “下扬州”是一个典故。扬州在唐朝是东南都会,繁华昌盛,很多文人雅士对扬州情有独钟。南朝人殷芸所写的《殷芸小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四个人在一起谈梦想,第一个人说:“我的梦想是做扬州刺史。”第二个人说:“我的梦想跟你的不一样,我的梦想是腰缠十万贯。”第三个人说:“我的梦想是驾鹤飞升,羽化成仙。”第四个人说:“你们的梦想都太小啦。我的梦想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便是集升官、发财、得道成仙于一体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中化用了“骑鹤上扬州”这个典故,有祝福老朋友之意。

4. “孤帆”背后也有一个故事。据《列子·说符》记载:有一个齐国人嗜金如命。有一天,他来到一家金店,旁若无人地将柜台上的金子装进自己口袋,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开。店主没想到会有人堂而皇之地抢劫,一时惊呆了,等他反应过来,便慌慌张张地报了官。当吏卒抓到那人,问他光天化日为何公开抢劫时,那人说,他根本没有看到有人在那里,当时他的眼里看到的只有金子!故事中的齐人只见黄金不见人,可见他太爱金子了。李白巧妙化用了这个典故,他站在长江边只见孟浩然的“孤帆”,不是说宽阔的江面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当时他的全部感情和注意力只集中在老朋友乘坐的那只船上。

5. 现代作曲家陈小奇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境,创作了歌曲《烟花三月》,传遍扬州大街小巷,我们听一听,学一学。(课件出示歌词,播放歌曲)

6. 李白和孟浩然感情深厚,第二年,李白再次来到送别孟浩然的黄鹤楼,触景生情,又吟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江下行》。(课件出示,学生朗读,领会诗意)

【反思】这个环节,通过读、讲、听、唱等语言实践,知人论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古诗文真正活跃在学生的表达中,让诗人抒发的情感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四、作比较,体会表达技巧

1. 比较是鉴赏古诗的常用方法之一,找出诗歌的异同,能更深入地理解诗的表达特点,同时能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掌握更多相关知识,获得更多审美体验。请同学们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填一填下面这个表格。(课件出示)

2. 学生读诗,试填表。

3. 通过填写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两首诗均写送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都采用了“水”的意象。但在很多方面又有变化。例如,一是长江流水,一是桃花潭水;一是從长度写情长,一是从深度写情深。《赠汪伦》以离者身份写,表达离者对送者的感激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送者身份写,表达送者对离者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4. 通过这样的比较之后,说说你的新体会,重点交流表达上的体会。

5. 写作要有读者意识,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注意表达要得体。

【反思】比较是“群诗阅读”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作比较,使两首送别诗在表达方面的秘妙为学生发现。教学中多一些这样的发现,学生的习作就得法了。

五、学迁移,鉴赏古诗

1. 运用比较的方法鉴赏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 陆游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同之处?请在词中圈出关键词,说说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各有什么特点?(陆游词中圈“寂寞”“独自愁”“零落”,体会梅花的“孤独凄苦”;毛泽东词中圈“花枝俏”“烂漫”“丛中笑”,体会梅花的“勇敢坚强、不畏严寒”。)

3. 通过朗读表现两首词的语调。课后完成下表的填写。

【反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迁移学习,实现群诗教学由“教过”向“学会”转变。

(作者单位:仪征市实验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