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 熊四华 万赞文
美丽青春在脱贫攻坚一线闪光
——记鹭鸶港乡雷溪渡村“第一书记”吴文巧
□ 熊四华 万赞文
吴文巧,女,1983年2月生,良种场党委副书记。2017年5月8日,根据余干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通过良种场党委推荐,吴文巧担任鹭鸶港乡雷溪渡村“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以来,吴文巧深入开展调研、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被村民亲切地叫做“美女书记”。
吴文巧(右)对贫困户进行心理疏导
召开贫困户座谈会
入村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体察民情。吴文巧担任“第一书记”后,首先通过村干部了解雷溪渡村的基本情况和村中比较贫困的农户情况,用10天的时间对村中56户贫困户、特困户进行走访,对该村基本情况有了深刻了解。吴文巧除了向工作队长汇报工作外,坚持每日必到村开展工作,双休日也经常在村里开展工作,把上级组织部门对”第一书记”驻村的工作职责做到位。担任”第一书记”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有时打着点滴还在工作,吴文巧的工作态度得到村民的肯定。吴文巧常会以一些暖心的话语,柔情的行为方式走到贫困户中去,例如:给缺失亲情的留守儿童带去五颜六色的彩笔,教会孩子们描绘美好的人生;又例如与扶贫工作队员带上自己花钱购买的菜肴去到贫困户家中,亲自下厨只为让更多扶贫对象感受有爱的氛围等等。
统一思想,规范工作。雷溪渡村位于鹭鸶港乡东南面,县城北郊,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属典型的贫困村。吴文巧任”第一书记”后,立即投身村务工作,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村干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和村干部一起讨论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确定发展目标,以先急后缓的原则干成几件实事,赢得群众的信任。通过短信、谈心等形式,吴文巧与村支部书记交流自己近期打算、雷溪渡村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等问题。吴文巧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很快进入了角色,能正确处理指导与领导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处得好”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尽责不越位,倾力办实事,着力谋长远。
吴文巧(左)慰问贫困户,了解情况
密切关系,维护稳定。雷溪渡村财力薄弱,需要投入资金的工作很多,吴文巧多方奔走,筹措资金,为村里排忧解难。一是村委会办公环境极差,办公桌椅破旧不堪,没有会议桌凳,吴文巧为村委会配齐了办公设施。二是为了方便对村民宣传国家政策和下达相关通知,吴文巧依靠本单位支持,帮助筹集一万元为村里安装了电脑、打印机。三是个人结对帮扶村里6名贫困户,助其脱困,贫困户舒相信是村里手艺比较好的石匠工,吴文巧动员舒相信积极走出雷溪渡村进行创业,并帮他在城里找到活干,由于他手艺好,现在找他做事的人很多。雷溪渡村是个杂姓村,村里有两家因琐事经常闹矛盾,积怨较深。吴文巧到任不久就碰到了双方打架的突发事件,她一方面叫村干部马上制止,一方面给两家做细致的协调工作,让双方进行有效沟通,达成谅解,化干戈为玉帛。
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吴文巧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的确立了发展种植茵菇为主的脱贫致富路子。对接县主推的产业项目,着力组建成立以贫困户为主的茵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力争精准扶贫对象大都能进入合作社发展茵菇种植,力争年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吴文巧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舒家组的贫困户舒相信,家有三口人,妻子因病导致家贫,儿媳妇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一个2岁的孙女也被带走了,家里的住房也是“裸房”,对于他来说,家有病重的妻子,儿子、儿媳婚姻又破裂,家庭压得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舒相信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吴文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舒相信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吴文巧经常到舒相信家帮助照顾重病的妻子,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家里内部矛盾,同时帮助舒相信介绍在县城做石匠活,他既能照顾卧床的妻子,又能挣钱保障家庭开支,现在舒相信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今年就能脱贫。
吴文巧深入贫困户填写资料
吴文巧认为,组织干部驻村扶贫攻坚的初衷,既是体察民情、帮扶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措施,又是传递政府温暖和关怀、密切干群关系的一种方式。干部不能脱离群众,干部要帮助群众,干部要把自己的关怀传递给群众,让群众体会到温暖,感觉到希望。在深刻理解此次驻村活动意义的基础上,吴文巧基本天天下村走家串户,特困户则询问疾苦,致富户则倾听经验,有脱贫意愿的农户则帮忙筹划,让村中的农户都感觉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形成“政府并没有忘记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让群众觉得,政府尊重他们的愿望,政府会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从而增加了他们对自己脱贫计划的信心。
熊四华、万赞文,余干县扶贫和移民办。
余忠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