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动员力提升路径研究

时间:2024-04-23

赖晓琴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我们党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当代青年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高校共青团要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教育治理创新的新常态,加快高校共青团治理模式变革与青年动员体系建构,提升对大学生的组织动员能力。

一、高校共青团动员力的重要价值与丰富涵义

1.开展青年动员的历史启示。政党、国家与青年的互动,在本质上就是国家、政党对青年的动员。对青年的团结与统战,是当今世界的普遍潮流,正所谓“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回顾历史,青年作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群体,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争取的对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各党派和政治力量都曾为争取青年进行较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加强对青年的团结动员,发挥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2.党对青年动员的上层设计。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了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规定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推进共青团深化改革。***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对新时代加强共青团动员能力建设作出了重要判断、提出了重要要求。

3.青年动员与高校人才培养。***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共青团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门之一。高校共青团青年动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应有之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系统性工作。

二、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动员团结青年的现状

1.高校共青团青年动员的经验。共青团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迅速增长、缓慢停滞、恢复发展、巩固提升等不同阶段,并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产生不同的历史作用和实践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青年动员策略取得了积极成效。最重要的经验启示是,共青团对青年组织动员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对党执政兴国具有重要影响,是党的执政本领的重要体现。

2.高校共青团青年动员的困境。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导致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动员团结青年,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遇到新的困境。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群团工作在团结带领和服务能力方面下降。不同地方团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僚化、娱乐化、空壳化现象。一是组织官僚化,高校共青团行政化色彩浓厚,校院系科层体系严密。二是活动娱乐化,专注时髦的文艺活动,弱化了应有的政治组织功能。三是服务空壳化,尽管在学生班级、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区扩大了组织覆盖,但没有实质服务内容。服务力降低,导致动员力弱化。

3.高校共青团青年动员的瓶颈。“动员”是治理能力的基本要素,是治理创新的重要体现。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动员、团结、凝聚青年大学生不够、不力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世情国情社情带来的重要挑战,另一方面是共青团建设要素弱化或激活不够。共青团传统的政治优势、活动优势不同程度的弱化,动员内容创新不够,动员手段相对滞后,资源整合能力下降。比如,对网络动员的策略、方法、过程研究不够,动员话语时代化、青年化、网络化转换不够。

三、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动员力提升的路径创新

1.加强动员力提升的主体建设。高校共青团组织、共青团干部、共青团阵地和共青团活动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团结动员青年大学生的主体,要从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规律、话语体系特点出发,促进共青团的组织、干部、阵地和活动的“四位一体”建设。建立“共青团+”的组织设置体系,如共青团+学生社团、共青团+学生公寓、共青团+大学生专门团队;构建以引导为主的工作评价体系,克服“四化”现象,保持和增强“三性”。聚焦青年成长成才,着力抓好政治教育与文化引领,要以历史担当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开展政治教育——不能丢了共青团的根本。重视大学生素质培养与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共青团组织优势整合资源,建立 “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和创新创业园区(基地)。支持学生社团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在学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精品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与教育教学第一课堂、学社社区第三课堂无缝对接,促进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健全动员力提升的制度保障。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团结动员青年大学生的能力,需要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予以保证,使各项措施、内容和平台的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健全共青团“民主+”机制,发挥“双代会”作用,积极创新学生校(院)长助理等制度,尊重共青团员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找到 “存在感”。建立健全共青团“维权+”机制,维护共青团员的正当权益,让青年学生增强“获得感”。要深入团员青年班级、社团和社区一线,倾听学生呼声,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发展,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共青团“监督+”机制,发挥共青团员的监督作用,让青年学生得到“幸福感”。组织活动请学生一起设计,部署工作请学生一起参与,绩效考评请学生一起评议。建立健全共青团 “开放+”机制,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建立联系合作,争取社会资源支持。学习研究国际面向大学生的公共政策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传播青年工作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经验。

3.完善动员力提升的支持系统。要优化高校党组织的支持、上级共青团组织的支持、财务经费的保障、干部队伍的建设等传统支撑系统。重点搭建共青团支持平台,建立专职团干部联系班级、社团制度,建立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团学工作制度,校外力量参与学生社团建设制度,争取建立校领导担任精品社团导师制度。建立高校共青团组织团结动员大学生的评估和动态监测办法,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和问题控制机制。构建思想动态实时预警体系,不断提高对大学生思想出现问题时进行有效介入与控制的反应速度和实际能力。高度重视网络支撑系统,探索共青团主导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信息“云集”综合管理制度,依法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学校、家庭、课堂、宿舍、学业、素质等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参与的新格局。

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提高共青团自身的团结动员能力,才能有效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共青团要健全指导思想,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思想;不断优化组织环境,强化青年组织的工作职能,完善青年组织的管理层次;不断创新方法,积极探索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方式;不断健全运行模式,建构全社会共同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共青团动员模式改革,加快共青团动员话语转换,加速共青团动员手段升级,不断丰富、调整、创新动员的方式方法,促进立德树人,服务人才培养,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倪瑾;共青团的功能定位:组织动员和资源整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刘新玲,顾方园.共青团青年动员发展轨迹解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12).

[4]陆玉林.社会大变革时期共青团的青年动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