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陈筱云 仲 玫 殷姝媛
大学新生入校时间不长,处于探索和适应的阶段,能否正确理解大学学习的实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影响同学们专业素养的形成。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及成因,提出提升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对策建议。为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提供参考意见。
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与W大学2017级新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随机选取16名入校刚满2个月、有学业困惑的大一新生作为访谈对象,组成研究样本,具体资料如表1所示(新生姓名使用编码替代)。其中女性9人,男性7人;本科在读学生11人,专科5人;艺术类专业者7人,非艺术类9人。年龄18-19岁,江西省内学生10人,外省6人;城镇学生6人,农村学生10人。
2.研究工具与实施
笔者通过观察、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式收集资料,真实记录新生对于大学学习的主观感受及影响其学习的因素。
其次,与每位受访学生进行约60分钟的访谈,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从家庭文化背景、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学业目标的制定和学习计划的实施执行等多个方面和新生进行学业探讨,深入了解其学习困惑产生的原因。
最后,对样本资料进行类别分析,归纳形成研究结论。
结合学者研究和新生学习实际,笔者从学习自信心、学业认知、学习动机、学业目标和学业规划执行力等五个维度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
学习自信心是同学们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面对学习困难,通过客观评价学习问题,正确认识自身学习能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战胜挫折的勇气。访谈中,不少同学表示面对学习感觉 “压力非常大”,“没有信心”。W-1604说:“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差劲,周围朋友都说英语四级很简单。我做了真题,分数离过级线差的远。”W-1609提到:“来到大学,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觉得自己比不上人家。”
在新生的心目中,大学的学习是怎样的?所读的专业又要学些什么?访谈中,W-1606描述:“想象中的大学非常美好,来了学校发现,和之前的预期差的很远。”提到所读的专业,W-1602说:“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是我的第一志愿,对目前的专业没有什么了解。”追问W-1602是否会转专业时,她回复到:“没想过这个问题!虽然对现在专业不是很感兴趣,毕业证还是要拿到的。”
访谈发现,专业填报的随意性和缺少专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同学们的学习动力不足。W-1607说:“当时填报高考志愿时,为了能上本科所以随意报个专业”“平时在寝室不是玩手机就是和大家聊天。”W-1607补充到。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媒体迅速发展。据今年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数量达7.72亿。庞大的网民群体借助互联网这一相对自由的媒介空间所形成的舆情力量自然不容小觑。而教育由于其固有的的涉及面广、专业门槛较低等一些特点,在中国几乎形成了“人人对教育都有话可说,人人都可以说教育,人人都是教育家”的局面,根据各大网站对热点话题的统计显示,教育问题始终位居各个网站热点话题的前列,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高度自由导致一些教育热点话题被社会舆论绑架、歪曲事实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探讨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校长舆情领导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缺乏内部动机也是新生出现的普遍问题。W-1605说:“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为了让父母开心,要求自己考出好的成绩。”W-1608也反映:“家庭对我要求严,希望我成绩出色。”这些外部因素,不是本身对学习感兴趣而产生,目的达到,学习动力下降。
一是由于就业目标和所读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差距,造成部分新生学业目标混乱。W-1613为语文教育专业的新生,他说:“当老师没意思,希望以后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显然,语文专业希望从事英语工作,使学业目标的制定面临挑战。二是部分新生对专业认识不足,不知如何制定相应学业目标。三是学业目标制定过高,对自己要求严格,希望自己做到最好,因此制定学业目标超出学习能力,造成目标实现困难。
新生中,缺乏学业规划或执行力差的同学不在少数。W-1610谈到:“专业老师推荐课外书籍学习,专业学习时间不够。”除此之外,有些同学制定学习计划,时间安排满当,导致学习倦怠造成学习效率下降的情况。更有部分同学脑中描绘愿景,没有实际学习规划。
1.未认识高中学习和大学学习的差异
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存在本质差异。两者教育目的不同,培养目标不同,造成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和学业评价等多方面的差异。
(1)课程设置差异
高中课程内容以高考为导向,根据高考大纲将学习内容分为具体知识点,同学们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识和运用。而大学教育在课程内容上除包含个人素养提升的通识课程,还有大量专业课程的学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如W-1602所言:“老师上课内容广,很难理解。”
(2)教学模式差异
高中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板书具体知识点列明讲解。课后作业练习和考试检测等方式帮助同学巩固知识。大学教育注重启发式教学,根据课程需要帮助同学搭建知识框架,引导自主学习。因此,习惯标准答案的新生难以适应探索模式学习。
(3)师生关系差异
高中阶段,学生心目的老师是“权威”的代表,自己则为被动教育的对象。大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性、创新性。大学老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秉持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的态度,师生共同学习。访谈中,W-1607提到:“大学老师上课基本不点名。布置分组作业让学生课堂展示,进行讨论。”
(4)学业评价差异
课堂测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冲刺模拟考是高中学业评价写照。大学的学业评价在于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W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中明确提出,学生测评内容包含思想品德表现测评、智育表现测评、体育表现测评和技能表现测评。既考察学生的各科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也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社会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
2.缺乏学习主动性
访谈中,笔者发现新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专业学习对新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多数同学没有主动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平凡。受访者表示,课堂上发言不多,课后不会找老师谈论学习。
3.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存在差异,新生学习适应过程出现诸多问题。W-1615谈到:“上大学,突然从高中紧绷的学习状态中松懈下来,没老师监督,没家长管束,学习上确实懒惰不少,想学,但行动不够。”
调查得知,W大学的入学教育主要为新生开课前老师为同学安排一次专业导读,对大学学习进行简要的介绍,短暂的交流,不能满足解答新生学习困惑的需要。同时,导读是一次全员的入学教育,无法针对同学们差异问题进行解答,指导有限。
新生进入课程学习后,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短则2-3个月,长则一年及以上。因此,入学适应教育应是动态的,持续的。W大学的入学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完善。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能力低,不单是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问题,关系到各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机制。因此,要提升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高考这根“指挥棒”,使得不少高中老师激励同学们奋战高考脱离“苦海”。然而,这样的“激励”却给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过程造成影响。因此,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尽早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除此以外,如何做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这样描述我国普通高中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当前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关系,正如两个圆,外相切而不相交。”好的高中教育是将同学培养为一名合格的准大学生。
一是加强新生心理疏导。面对新生产生的焦虑、厌学等问题,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帮助新生充分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重建学习自信心。通过学长学姐的朋辈咨询,院校心理咨询老师的关心指导,多渠道多方式的拓展帮扶工作,以帮助新生实现学习心态的转变。
二是建立完善的学业指导体系。一方面,积极搭建高年级优秀学生和大一新生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以专业为单位,设立专门的指导老师对新生进行学业指导。引导新生理解专业培养,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尽早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业规划。
作为学习主体,新生应当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的学习是自发性学习,是为了满足自身求知需求的学习。需要同学们积极转变学习观念,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
面对学习困惑和挫折时,有的同学灰心丧气,有的同学却成为学习的强者。在新生学习适应过程中,只有客观认识内外在环境,积极探索调整改变,做到学习者自助,才能实现从被动学习到驾驭学习的华丽转变。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3]张亚玲,郭德俊.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特点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4]聂晶.我国学习适应问题研究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桑利杰,陈光旭,朱建军.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