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黄国华 涂海丽 赵园妹
近年来,投资驱动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成本优势下降,生态文明建设下资源环境制约性增强,经济新常态下增速下滑、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中国制造2025计划”、“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都给江西省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005年,江西省国内生产总值为40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9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725亿元;2015年,江西省国内生产总值为167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38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035亿元。2005-2015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5%,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8.7%。2005-2015年间,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是江西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但生产性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基础上,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长[1]。
(一)土地资源对投资增长的制约加剧
投资的高速增长必然伴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土地供应大幅度上升。2005年,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670.66平方公里,城市面积2628平方公里;2015年城市建设土地面积增加至1722平方公里,城市面积增长到3603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9.9%,城市面积年均增长29.9%,而同期城镇化人口增长只有3.9%。虽然土地供给有所增加,但远不能匹配市场对土地的需求,部分签约项目等地开工,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农业用地红线与生态红线限定城市边界不可无限扩展,城市用地必然趋于减小,土地使用成本上升必然会制约投资的增长。
(二)资源环境对投资增长的制约日益凸显
人类处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城市系统是复合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城市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内通过协作而形成的复合系统,经济系统承担城市生产功能,社会系统承担资源调控与城市稳定功能,自然系统承担城市发展支撑功能,三者和则共生,分则皆亡[2]。城市投资的高速增长对自然系统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量重化工、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投资项目的建设及生产对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使空气和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另一方面,投资的高速增长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包括粗钢、钢材、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而这些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对自然环境带来破坏,这种高消耗、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15年,江西省生产钢铁4788万吨、有色金属178万吨、铜308万吨、造纸174万吨、水泥9438万吨、火电843亿千瓦时,全年运输货物13.02亿吨;城市污水排放8.89亿立方米,工业排放废水77.8亿吨,固体废弃物1.08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71亿立方米。从1998年起,江西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从1998年的0.53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2.2亿吨,年均增长8.2%。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急需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三低一高”集约型发展转变。
(三)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
人口红利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将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3]。2000年,江西省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11%。2015年,江西省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44%,年均增长2.9%。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和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表明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人口红利优势有所减弱。江西的轻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市场对一般劳动力需求大,用工成本持续上升。2015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130元,相比2000年的7014元年均上涨12.5%。用工成本上升和外需不足交织在一起,使江西省依托低劳动力成本获取企业价格优势不再明显,企业盈利空间压缩导致持续投资意愿与能力减弱。其实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劳动力上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江西省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企业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面临成本上升、外部市场萎缩下经营困难。
(一)政府加快转变观念与职能,提升科技创新地位
1.加快政府的自我革新
社会资本往往是向政府管制最少的地方流动,如果一个地区或组织外部环境越宽松,企业创新就越容易出现[4]。所以,政府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让位于市场,让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立足建设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约束和规范各利益主体行为,做好市场规则的制定者、监管者和服务者,保持好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2.聚焦政策发力点,提高科技创新引导带动作用
首先,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应以提升工业创新能力为导向,而不是以扩大制造业规模作为基本的政策指向,加快将生产性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型投资驱动。加大政府对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政府支持政策从低程度技术创新转移到高程度、原发性技术创新,让政策资源锁定在企业的研发环节,让政策在市场失灵最为突出的科技创新环节发挥作用[5]。其次,整合创新资源。应对相关职能与权限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更具效率的科技行政体系;应加强科技设备与条件的整合集成,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对中小企业使用、租赁费用实施补贴。最后,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科技创新本就是一个投资的过程,江西省2015年R&D经费支出占GDP约为1.09%,低于2.07%的全国平均水平。
3.强化科技创新市场导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科技创新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既不是创新投入不足,也不是创新能力不够,而是创新动力不足[6]。国有企业因政策性资源优势,易获得超额利润,致其有创新能力,而缺乏创新动力;民营企业因融资难和缺乏政策支持,致其有创新动力,而缺乏创新能力。所以,激活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将是江西省科技创新驱动的关键。应大力构建科技创新机构网络,引导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市场导向下开展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共建、开发融合的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更大力度促进一批成长期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和完善微小企业技术进步贷款补偿机制,通过风险补偿、贷款增量补偿、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技术进步贷款投放。鼓励有实力企业积极承担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省市科技计划优先向企业开放,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原则上必须有企业参与。
(二)夯实中坚产业2.0,借助2.5产业推进制造业两端升级
江西省工业具有显著的劳动力密集、科技含量不足等特点,生产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处于“四大不强”的基础阶段,企业往往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模仿、轻创新,重利润、轻投入”的不良行为,全省工业整体尚未达到工业2.0。现阶段主要是“补齐2.0,并行3.0,示范4.0”。补齐夯实2.0是2020年前的重点,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制造产业,通过自动化、数字化、虚拟化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培育中坚产业,夯实工业2.0
一般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就是抛弃原来附加值低的产业,但同一产业往往因为生产工艺、员工素质、产品质量等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附加值层级,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获得不同附加值水平[7]。江西省具有数量众多的传统制造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多,单个规模小,生产设备较为陈旧,产品种类丰富,但一般产品质量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但这些企业是江西省现今的中坚产业,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政府应该通过财税政策引导这些中坚企业视角内向,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升级,将收入中更多资金投入到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和创建企业研发中心中去,以实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全面夯实工业2.0,从容应对突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发展瓶颈,完成制造业升级到2.0时代。
2.依托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两端升级
信息技术产业是介于二制造业与三服务业之间的产业,也称为2.5产业。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提升企业效率。完整产业链由“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销售—服务”构成,就附加值而 言 ,设 计 (higher)、零 部 件 制 造 (high)、组 装(low)、销售(high)、服务(higher),处于产业链两头的设计、销售与服务的附加值高,处于中间的加工与组装附加值低[8]。武汉传统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加工与组装部分,随着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的利润不断缩小,盈利变得非常困难。对于这类企业,可以借助2.5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从产业链两头发力,提升研发、销售和服务的效率,从而提升产业附加值。比如借助计算机网络征集产品设计,集思广益提高设计水平与来源,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研发,使设计的产品更贴近消费者需求;另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产品线上销售,减少自建销售渠道成本。
(三)以发展和聚集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产业园区创新升级
1.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聚集作为武汉市“十三五规划”重点
在“工业革命3.0”和“工业革命4.0”的进程中,突出的特点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引领转型,发达国家一般有 “两个70%”:一是服务业比重占70%以上,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70%。江西省产业园现还主要是以上大工业项目为主要目标,以工业总量扩张为特征,引领产业创新升级的作用并不明显。江西省在落实“十三五规划”中,应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调整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制造业创新升级还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美国的硅谷和北京的中关村都是因为形成了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才能引领工业不断创新。应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提供地理空间、资金以及相关政策上的支持。
2.发展大学科技园,做强做大赣江新区
南昌具有发展研发设计产业的良好基础。南昌具有众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读大学生数十万。南昌应该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借助大学科技园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师生进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将高校科研成果与创意尽快孵化成产业。南昌可以学习上海“三舍得”做法:“舍得腾出最好的土地支持大学就近就地拓展,舍得把商业和地产项目让出来建设大学科技园区,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整治和美化大学周边环境”,形成各自的“知识经济圈”。随着这些知识经济圈的扩大,将来会连成“知识经济带”,这将有力地支持产业园制造业的提质升级。按照“独立成市、产城联动、城城互动、园园互补”的总体要求,做强做大赣江新区。将赣江新区打造成为类似武汉光谷、上海张江、深圳南山的创新示范区,做大做强四大板块。“大药都”以原中药产业为核心,联动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做成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区。“大航都”以飞机研发与制造为支撑,以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为补充,建成集材料与部件研发、零部件与整机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航空产业示范区。“大临空”将以昌北机场为核心,将其建成集先进空港设施、现代航空物流、综合保税服务和经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机场。在核心圈层内,将航空运输及物流、临空高科技产业、航空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大临港”以九江港为中心,以长江航运为带动,以港口物流区、集疏运体系为支撑的临港核心产业功能带,全力打造九江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3.推动人力资源在地域上的聚集
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取决于能否提供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端劳动力的工作条件、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如果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在未来10年内能不断提升,应该能够推动经济总效率约20%-30%。而要实现这一点,有几个条件是必须的。第一,江西省应加大大型城市建设,将人口集中在地级城市一级;争取在2030年时,将南昌市建设成为市辖区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大型城市,将昌九走廊建设成为城市人口超500万以上的人口聚集区。第二,将二元劳动力市场转变成一元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的充分流动,自愿流动是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第三,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能有效地提升劳动生产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和大学毕业的劳动力,他们的生产率指数分别为43、108和300。江西省要留住我们的毕业生,要将这部分高端劳动力投放到具有竞争优势与长期发展能力的高端制造业中去。
[1]徐匡迪.经济转型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J].全球化,2014,(11).
[2]曾刚.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基础与谋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3]迟福林.转型抉择-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4]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
[5]吕铁,吴福象,魏际刚,李义平,吴晓波,张建平,王佳宁.“中国制造2025”的六重玄机 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深度对话六位知名学者[J].改革,2015,(4).
[6]张来武.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软科学,2011,(12).
[7]周乃翔,徐美健.中国苏州发展报告.2014[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5.
[8]韩云.资源约束与苏州制造业增长[J].华东经济管理,2009,(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