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项平++袁媛
儿童阅读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是童年一份特殊的营养大餐,它丰富了儿童的阅历,促进了儿童精神与思想的成长。结合学校文化,融合教师智慧,设计适合于本校儿童的阅读课程,是促进儿童阅读健康、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全息阅读”可以给儿童阅读提供360度的支持。为此,我们提出了“全息阅读”的校本阅读课程核心理念。我们所理解的“全息阅读”,旨在用全息的思维方式观照儿童阅读的全过程,通过打造“全时空”“全学科”“全路径”的现代儿童阅读软环境,全面表征阅读信息,加大阅读量,丰富阅读实践,提升童年阅读品质和趣味。我们期待儿童在阅读中成长,并最终为他们的一生播下热爱阅读、擅长阅读、享受阅读的种子。
一、 遇见“全时空”:创造支持儿童阅读的空间
1. 建设电子平台,营造分享的阅读氛围。教育3.0时代已经悄然到来。网络、信息技术、智能手机的发展,为“全时空”阅读的实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我们理解的儿童阅读,应该是“多媒体,全时空”的,儿童捧起书本是阅读,阅看微信是阅读,推荐书目是阅读,观看影片是阅读,参观博物馆也是阅读。学校在微信平台发布学校阅读特色活动,推介新书好书,发表学生阅读心得。学校在校园走廊和墙面上布置了“小导游”“故事迷”“班级图书角”“佳作赏析”等,营造了浓浓的阅读氛围。学校还在每层楼设置了“电子书发布平台”,让儿童感受上百种书籍中的奇妙形象、独特故事。而随时获取自己喜欢书目的二维码,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立刻下载电子书进行阅读,实现了真正的互动,让儿童感受到阅读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2. 创办教室“故事林”,演绎展示阅读的样式。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教室“故事林”,可爱的“小漂鸟”,彩色的“小脚丫”,芬芳的“湖畔芳草地”,浪漫的 “彼岸花开”,稚嫩的“新芽畔”…… 这些来自各个班级的头脑风暴产生的名字,染着浓浓的童趣色彩。
打造全新的、全方位呈现儿童文学阅读的阅读工作坊——“欢乐岛·全息阅读室”。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配备适合各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各类型图书,体现个性化、舒适、温馨,并让儿童参与到书籍的管理中去;开展 “好书交流会”“我是故事迷”“绘本推荐会”等阅读主题活动;定期举办“佳片有约”和“名家进校园”等活动的第二室,为儿童播放由名著改编成的电影,让阅读全方位地进入儿童生活。
二、 观照“全学科”:探索推动研究式阅读的策略
“全息阅读”以学习者的需要为基础,开展多元阅读活动,覆盖儿童所有感兴趣的学科。在此理念下,我们提出了“全学科”阅读,旨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针对各学科课程的知识点,选择或编写富有童趣性、知识性的阅读教材,组织开展适合儿童的阅读活动,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如英语学科的“全语境”阅读,音乐学科的“全音符”阅读,美术学科的“全图像”阅读,数学学科的“全思维”阅读,语文学科的“全文本”阅读等。今后还将以此为基础,进行跨界式阅读的尝试。
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试图基于当前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教科书,展开系列研究阅读,并形象地以“全息阅读树”来呈现(见下图)。树的主干是与课文相关的主题,“作品研究”和“作家研究”是两根有力的枝干,作品及相关阅读信息就是枝枝叶叶。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吕先生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确立“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不能单纯地就教材讲教材,而是应该以此为中心,把教材文本作为一个点,全面辐射开来,引导儿童读书,追求阅读范围上的沟通。
【主题研究】我们开展与同主题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某篇课文的阅读,带出同主题的一组文章或书籍进行阅读。如上图所示,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后,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继而再以“探险”为主题,推荐《格列佛游记》《唐·吉诃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金银岛》等一系列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探险类文章写作特点的研究。
【人物研究】我们开展主人公相关背景拓展研究。在儿童有效阅读文本,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往往对课文中的人物产生浓厚兴趣,想要迫切地了解这个人物身上发生的更多事情。例如,《海伦·凯勒》一课,令儿童对这位身残志坚的女子心生敬佩,老师就可以适时推荐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继而引导儿童阅读海伦·凯勒更多的作品,使儿童真正走近人物生活之中,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场景研究】我们开展向相关阅读材料拓展研究。这一类阅读中,普遍会涉及儿童“并不了解、却又渴望更多了解”的一些场景,做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例如,学习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之后,对于文中“不毛之地”“冰冷荒凉”的火星,儿童很想多了解一些,老师便可以推荐《火星三部曲》《火星人完全档案》《登陆火星》等和火星有关的书籍,供他们选择。
纵向阅读:作家研究阅读
儿童对作者的认识大都始于具体的课文。比如冰心,儿童就是从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开始认识她的,然后阅读她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渐渐喜欢上这个作者,再去找更多她的书来读,渐渐地就形成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研究阅读。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或课前,或课尾,或课中,要适时地把作家请出场,推介给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起对作家的初步认识,开启一扇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阅读大门,从而对其作品产生阅读期待。推荐内容大体包括个人生平、对文学的贡献、后人评价、经典作品等。
我们相信,树上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一条须根,只需加以“灌溉”,就能散发枝叶。久而久之,在儿童心中,将培植出一片茂密的“阅读丛林”,最终让大量地阅读,广泛地积累,成为儿童知识能力
讲坛
发展的动力。
三、 探索“全路径”:构筑享受旅程式阅读的渠道
书籍世界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呈现,只有读者走进去,才能激活文字世界,享受其中的无限精彩。让儿童喜欢阅读,才能打开阅读之门,才能走进奇妙的书籍世界中。我们努力为儿童设计一种旅程式阅读的路径,让儿童充分享受阅读中的快乐、辛苦、发现以及表达,让分享成为阅读旅程中的必要表达。
1. 旅程第一站:讨论“阅读路线规划”。在各班阅读主题确定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全校阅读路线的规划,邀请学校优秀教师结合班级阅读活动进行经验交流,并由课程负责人对全校的阅读规划落实,进一步分析梗概,使老师们不仅明确新学期的阅读方向,也对自己年级儿童的阅读规划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阅读路线规划”讨论会某一片段的现场回放:
3月的一个下午,会议室举行了学校“阅读路线规划”讨论会。会上,大家就“究竟什么是阅读规划”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有的认为,“阅读规划”是一种比较全面长远的阅读发展计划,集中体现了全校阅读的发展愿景;有的认为,“整体阅读规划”就是对儿童小学六年的阅读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应该是设计未来阅读整套行动的一种方案。随后,大家对“启蒙、成长、自然、经典”四个关键词的范畴进一步界定:认为“启蒙阅读”应该更多地指向低年级儿童,读一些能使儿童明白事理的书籍,所以童话、寓言一类的书,比较适合这条路线;关于成长主题的阅读,校园类的小说比较符合,更多关注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欢乐,比如说青春期儿童的心理就很值得关注;剩下的“自然”和“经典”,一个指向自然科普书籍,一个指向世界文学名著。激烈的讨论过后,各班将自己的阅读主题进行归类,找到了适合班级的阅读规划路线,继而形成学校整体“阅读路线规划”。
如图表所示,有四个班级都以“科普、科幻”为主题,我们就把他们归为“自然探秘之旅”,形成一条阅读游览路线。除此之外,还有“经典漫步之旅、成长守望之旅和快乐启蒙之旅”。这四条游览路线,将阅读送到了学校每一个班级,达成“学校有规划,班班有主题”。
2. 旅程第二站:绘制“阅读线路图”。有了阅读规划和主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确定阅读内容。各年级语文老师通过分析本年级课文的特点,如课文主题、相关主人公、场景,以及作家等,并通过分析儿童的特点,如兴趣爱好、心理倾向、特殊才能、所处的年龄阶段等等,以“读一篇文”“读一本书”“读一系列书”为阅读线索,直观形象地呈现阅读方式和阅读书目。
3. 旅程第三站:寻找“阅读行走方式”。为了让儿童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我们想方设法丰富阅读的形式,活动分为“儿童专场”“教师专场”和“家长专场”。“儿童专场”由学生自己报名参加,再在班级内进行推荐,然后在年级里评选出“超级故事迷”;“教师专场”,一方面邀请区语文骨干班优秀老师来校讲演,一方面在校内培训老师进行讲演;“家长专场”,邀请有阅读兴趣、讲演才能的家长来校讲故事。
4. 旅程第四站:分享“阅读旅行收获”。在老师组织下,学生对自我阅读情况做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荣誉称号的评价。在自我推荐的基础上,组内推荐,再确定 “童心悦读家”候选人,进行公开投票,按票数高低评出不同星级。依据评选结果,我们将五星级“童心悦读家”的读书成果,在学校橱窗内进行分享展示。
悠悠书香,琅琅书声,书伴童年多欢乐。盈盈童心,甜甜童梦,童年有书欢乐多。“全息阅读”的漫漫寻觅之路,依然在我们脚下延伸,期待我们给予儿童的360度阅读支持,能让他们学会更自在地享受阅读,更自信地收获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市科利华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