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静
一、 因疑而导,组织教学
1.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1自然段,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弟子们,走进那片麦地,去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
2. 在摘麦穗前,苏格拉底向弟子们交待了什么?(出示第1段苏格拉底的话)
3. 读完苏格拉底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4. 梳理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怎么摘?结果怎样?只进不退?为什么摘?(板书四个问题)
5. 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轻声读全文,边读边思,从文中寻找答案。
【评析】以儿童的提问出发组织教学,及时整合问题,确定本节课的学习探究目标:“怎样摘麦穗?”“摘得结果如何?”“为什么只许进不许退”“为什么要让弟子摘麦穗?”并让学生在自主、互动探究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 自主读悟,合作探究
1. 弟子们是怎么摘麦穗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呢?
2. 如果你们就是行走在麦地里的弟子,谁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呢?
3. 采访预设:(1) 这位弟子,你一直埋头向前走呢,能谈谈你的想法吗?(2) 你捡到的这株麦穗挺大的呀?为什么又将它扔了呢?(3) 你两手空空,为什么一直在摇头叹气呀?
4. 教师小结: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 过渡引读:就这样——“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6. 苏格拉底用洪钟般的声音提醒弟子们“你们已经到头了”,言下之意是什么?
7. “这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让弟子们——如梦方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如梦初醒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弟子们悟到了什么呢?我来回访一下刚才的弟子们。
8. 采访预设:(1) 刚才你也是只顾埋头向前走的吧,你怎么评价你摘麦穗的行为?(2) 你摘了麦穗又扔掉,你有什么想法?(3) 你摘麦穗时一直在摇头叹息,现在到头了,有何感想呢?
9. 小结:看得出,你们都很后悔啊,可是时间是不会倒流的,人生没有回头路。现在明白苏格拉底交待的“只许进不许退的”规则了吧?
10. 体会弟子们后悔的心情,读一读课文“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11. 就连无数株小麦也为他们惋惜,小麦摇晃着脑袋,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说话训练)
【评析】两次角色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与弟子形成感情的共鸣,不仅抓住了对弟子们的动作描写的“形”,还在细细揣摩中让学生明白了这些动作的 “意”。第三次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一株麦穗,会对弟子们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强了的趣味性,还在感情的自然流淌中,一下子悟出机会失去的无可挽回,为下文哲学道理的揭示理解埋下伏笔,奠定根基。
12. 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没有责备,没有嘲笑,他又会对弟子们说些什么呢?(读第6自然段)
13. 相机抓住“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说出不同的含义。
14. 原来平常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苏格拉底会用怎样的语气对学生说这段话的呢?(指导朗读)
15. 我们也来牢记大师的话,齐读第6自然段。
三、 揭示道理,升华主题
1. 如果将我们的人生比作麦地,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从麦地到人生,你们是否对第7自然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生就不同的语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3. 你有过不失时机或错失良机的经历吗?
4.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你曾有过的不失时机或错失良机的经历,可以写你自己,也可以写写身边的人和事。(小练笔)
5. 人生旅途中,牢牢地记住大师的教诲,再读文中最后一句话。
【评析】由麦地到人生,虽然课文中的道理说得很透彻,但学生的感悟会显得空洞,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了“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你曾有过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可以写你自己,也可以写写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练笔,在学生和哲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哲理揭下神秘的面纱,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哲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