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丁扣琴
一、 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教师要为学生的设计一种趣味的、科学的“训练规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凡是能够给学生以刺激、启示和知识的一切声音、环境、图像、活动、游戏……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媒介。
如,“做哑剧”的训练规程就很有典型意义。上课后,教师首先宣布游戏规则:“不许说话。不但你们不说话,我也不说话。”学生上课不说话天经地义,但是教师也不说话,就有些反常了,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老师在黑板上书写“作哑”两个字,再示意学生上来板书填空。这是给同学们的第一个答案——今天到底要干什么?如果填得不正确,将给游戏带来更多的神秘感,“做哑剧”的主题出现之后,学生立刻产生疑惑:因为老师伸出两个指头,示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此刻必定有无数只手举起,学生将争相上台,猜想着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两个学生上台后,老师请他们左边站一个,右边站一个,再走到教室角落,一圈一圈地不知道用手臂在绕着什么东西。问题又出来了:老师要干什么呢?看不懂!然后老师“拿”着一圈“东西”,一个头交给左边的同学,另一头交给右边的同学,并且握住其中一个同学的手臂,一圈一圈地“甩绳子”,大家才猜出来,原来是要“甩长绳”!谜底揭开,一阵兴奋。游戏到此尚未结束,老师竟然一口气示意十几个学生上台来“跳长绳”——作文课成了体育课,能不高兴吗?由上例不难发现,设计规程训练的方法,更注重学生情绪的激发,更注重生活的给予,也更注重表达心理的促成,只要有了这些,写作前的材料准备和心理铺垫就已完成,而文章的完成,只在情理之中了。
二、 训练让学生学会写作
1. 训练意义。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明确提出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要将语文能力、作文能力加以提高,强调“训练”二字,培养他们经常一口气写上五六百字的文章。但是,突然有一天,一篇同样题材的作文,却限定他们必须在四百个字甚至三百个字内完成。于是,学生自然会将文章中的“水分”挤去,留下最精彩的部分——从而学会了剪裁。
2. 训练方法。作文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技能。作文训练课的具体操作可以是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给学生若干个题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材料:① 教材(作文教材,讲读教材)。如小学语文五上的“暑假中的一天”“我听到的一个故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难忘的事来记叙。② 学校的事或人。如写班级中一个人,角度可定为“我了解了他”;写“拔河比赛”,练习场景与人物神态描写。③ 家中的人或事。如写“电视引来的争吵”,练习对话描写等等。给完若干题目后,再把准备好的范文发给学生阅读,教师做一点适当介绍,但绝不分析指导,然后让学生开始写作。这种可操作的作文训练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提升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下苦功夫,反复地训练。每次训练和指导,都让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这便是成功。所以说,作文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多练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急功近利,不要急于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理论,因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真正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教师应该“放长线钓大鱼”,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在练中学会作文、习得技巧。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开发区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