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余庭玲
一、 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1. (播放背景音乐《送别》)同学们,听着这首经典的名曲《送别》,你一定想起了自己曾经与朋友、亲人离别的情景吧?谁来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2. 亲人离别,友人话别,依依不舍,令人伤感,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也以此为话题,吟咏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名篇。你能背出哪些?
3. 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送别相关的场景再现,营造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境中。再交流与送别相关的诗词名句,既能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又能为进入文中情境做好铺垫。
二、 读诗导入,读文释疑
1. “人生自古伤离别。”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刚才,大家吟诵了不少有关送别的诗歌,下面我们就来看这首由李白写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
2.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试说诗意,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 谁来说一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4. 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非常好。让我们打开课文,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文对这首诗作了很好的补充和解释。我想,通过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后,就不需要老师讲,你们就能明白了。
【设计意图】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用“学贵有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进取心,再通过带着疑问读课文来寻找答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 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1. 在烟雾迷蒙的暮春三月,虽繁花似锦,景色如画,可李白却要为好友孟浩然饯行,他们是怎样表达那满腔的离愁别绪的呢?就让我们在作者生动文笔的指引下,到课文中去感受吧!
2. 仔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哪些语词可以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此时的心情?用“——”划出;仔细品读所划的语词,通过大声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同桌交流所划的词语以及自己的感受。
3. 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映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 什么叫“依依惜别”?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
(2)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
4、请大家继续谈朗读体会。(映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1) 同学们,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2)你从哪些具体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李白的话中出现的六个“您”以及“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
(3) 你能用动情的朗读表达李白此刻的心情吗?
(4) 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5. (映示句子“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2)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 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这对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五、激情渲染,大胆想象
1.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
2. (映示句子: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1)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2)谁能演一演此时的李白,帮助我们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3)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没有想象的阅读是不完美的阅读。通过揣测和想象李白的内心世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此时此刻李白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诗句奠定基础
六、 理解古诗,体会别情
1. 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把满腔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出示古诗)
2. 大声读一读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找一找文中与诗意相符的语句,连起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 老师有一个疑问:长江自古以来被称为“黄金水道”,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是很多的。而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最终归结为体现李白与孟浩然的情意深厚,不忍分别。)
4. (播放背景音乐《送别》)让我们和李白一样,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吟诵出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吧——(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情由境生”,音乐如流水般倾泻,书声朗朗,别情依依,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能更好地体味文字,体会情感,诗味盎然。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