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蒋进芳
一、 朗读中“悟”英雄
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木兰从军》一课中的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英雄形象首先得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悟,教师要能抓住关键词来引导学生感知。如课文第2自然段中表示心情的——“焦急万分”,第3自然段中表示动作的“披、跨、渡、过”等词。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英雄、悟英雄,老师们采取了多种朗读手段,其中印象深的有以下朗读:
1. 角色转换读
师:同学们,要想把书读好,可以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人物,现在你就是花木兰。来,读出你的想法。(指名读)
师:此刻木兰的心情怎样?她为什么急?这将如何是好?(出示:焦急万分)看“焦”这个字,上面是个“隹”字,指短尾巴的鸟,下面四点表示一团火在烧,木兰心里急得就像火烧一样。读好这个词。(生读)把这万分焦急的心情送到句子中去,一齐读。
这样引导学生角色转换,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体验,激起学生共鸣,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以心换心,以情移情,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实地感受,真情地感悟。
2. 比较读
(出示)
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师:老师把这一句改动了一下。(出示)
披上了战袍,跨上了骏马,渡过了黄河,越过了燕山。
师: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句?(第一句)
师:上面这一句读起来是什么感觉?下面这一句呢?(简洁、有力;啰唆、拖沓)
师:军事紧急,不容拖延,千万不能慢。谁来读一读?(生读)
同学们在比较朗读中,既关注了文本的表达,又感受到木兰日夜行军之急的英雄形象。
3. 想象画面读
师:见过黄河,看过燕山吗?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黄河、燕山组图)
师:感觉怎么样?(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师:把你刚才看到的黄河,见过的燕山,送回句子里读一读。
教者通过出示画面谈感受,到再想象画面读出感受,层层推进,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跃然眼前。
此外,还有加动作表演读、设置情境读等等。通过这些朗读途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刻地理解了英雄人物。
二、 活动中“演”英雄
语文课堂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又是活动的过程。积极开拓学生活动的领域,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形成自由和谐发展的个性。同时,注重教材特点、实施课堂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多重组合,构建学生实践活动主体化的大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根本。
《木兰从军》课后练习第5题是这样设置的: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这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他们也一定是为了让学生展开想象,再现情境,更加走进木兰的内心,树立英雄形象。教师若能理解编者独具匠心,则会进行精心的设计。
1. 口语交际
师:可是,在遥远的一千多年前,女子只许在家纺纱织布、做女红,不允许上战场。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家人会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木兰的父亲、母亲、弟弟是怎样劝阻她的?木兰又是怎样说服家人的?(任选一个或两个角色,同桌练一练)
2. 课本剧
师:同学们练得真投入。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走进1千多年前木兰家中,现在你们就扮木兰,我现在是木兰的父亲。(师手里拿着文书)朝廷的文书又到了。(语速慢)唉,孩子,这征兵文书上是为父的名字,还是我去吧!
生:父亲您年纪大了,而且身体又不好,还是留在家里,让我替您去吧!
师:可是,你是女孩儿,怎么上前线打仗?
生:我可以女扮男装呀!
师: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你就去吧!可要小心啊!多保重。
生:(一旁的弟弟叫着说)姐姐,我是男孩儿,这仗该我去打!
生:弟弟,你年纪太小,不够征兵的年龄,而且姐姐也舍不得你去呀!
师:(抹着眼泪)女儿啊,咱们家老的老,小的小,就都别去了。明天我去求求皇上,战场上少一个也不要紧!
生: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不去不行呀。况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呀!女儿决心已定,父亲您就让我去吧。
师:既然你已下定决心,你就去吧。
瞧!这样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展开想象,设身处地为木兰找出不同的理由来劝说家人,又很好地进行了说话训练和现场表演。学生在“劝说”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木兰爱国爱家的精神,真是“润物细无声”啊!
三、 资料中“叹”英雄
语文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内容相当丰富的文本,有名人故事,有自然景观,有人物传记,有艺术人生……语言文字精彩纷呈,内涵深刻,要想将这些深厚的文学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给学生,没有学生对相关知识背景的了解和感情积累是很难完成的。
1. 直接感知。木兰在多年征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课文里只一句带过,而“赫赫战功”一词同学们本来就很难理解,怎样让这个词释放生命,从这个词中悟得英雄形象?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们都补充了相应的资料(文字配图片或视频)。同学们在听木兰的故事中,深深感受到了木兰的英勇善战,功绩显赫,怎能不从心底生发出感叹之情呢?这样处理,既拓宽了文本,又帮助学生理解了生词,还加深了学生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可谓一举多得。
2. 间接积累。有些内容因为时空的限制,学生一时无法找到,难以产生鲜明的感知和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网上检索相关文章,了解有关事物的背景知识、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有的老师在课的尾声抛出了这样的拓展:同学们,其实,像花木兰这样的女英雄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喊喊她们的名字。(课件出示:穆桂英、梁红玉、樊梨花等图片)课后,你们可以找找她们的故事读一读,再给同学们讲一讲。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使语文学习变得丰盈,变得充实和意味深长。
(作者单位:东台市唐洋镇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