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靳庆华
在诗歌创作的情景场中,有真实的事物和情感,也有虚化的事物和情感。通过对联想与现实的关系进行考量,我们能够研究认识学生在儿童诗习作的过程中,对联想的把握程度,理清现实对儿童诗创作的作用。
一、 儿童诗教学首先要关注联想训练
儿童诗写作的过程,是习作主体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生发联想,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儿童诗的创作。
1. 情境联想。情境联想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联想。在儿童诗写作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出示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用一两句诗来描述。于是,精彩的联想发生了:① 小鸟,小鸟/它真是个孩子/撅着嘴巴/它正在和妈妈生气呢!② 小鸟是位歌唱家/花/是它的舞台。③ 小鸟啊/你为什么常立枝头/是在等候远方的亲人吗?④ 你站在枝头/在等待/等待春天的来临……
儿童诗是想象构筑的天堂,联想是天堂的云梯,儿童联想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教师及时引领儿童朝着天堂迈进,向富有童心、童趣的方向聚焦。
2. 自由联想。根据现实事物的特点,通过通感等修辞手法进行发散想象。例如,看到月亮我们会想到什么?会感受到什么?当我们读到“生气”这个词,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会想到发生什么事情?当我们写下“自由”时,我们会有哪些感受呢?
有位同学把“生气”“太阳”“星星”结合起来,写下了一首儿童诗:
当我写下生气/一下子/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凡是能看到的一切/都变成了红色//当我写下太阳/一下子/花朵啊/小草啊/村庄啊/都变成光亮的了//当我写下星星/我看到了小眼睛/一眨一眨的/跟我说话。
在儿童诗写作中,联想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让思维发散开来,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如果离开了现实的基础,学生的想象,只不过是运用一些华丽的辞藻而已,与儿童诗的本质相差甚远,还会损伤儿童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根基。
二、 寻找适合儿童表达的突破口
儿童的语言和视野的局限性,决定了儿童会对世界进行童话般的阐释。他们往往从平常的生活细节和对事物的局部认识中,营造属于儿童视域的虚幻的故事情境,在亦真亦幻的境界里,表达纯真的意愿,创造清新的诗意。提供适合儿童生活情趣和言语习惯的文本,儿童就能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图示,在自我言语意识的环境中,创造自由的语言。
1. 融入儿童诗的情景。每一首儿童诗都是站在儿童视角表现儿童视野和心灵世界的美丽童话。在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说,云儿会闹,月亮星星会演绎迷人的故事,世界上一切可以看到、想到、听到的都会带上儿童的色彩,充满奇幻的美感。例如,《大海睡了》一诗。诗中的大海、风儿、浪儿具有了人的感情。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带领儿童走进儿童诗,让儿童成为诗歌中的大海、风儿,让他们也模拟体验白天疲倦了要休息。教师可以摘下“星星”和“月亮”,让儿童抱一抱,背一背,一起想象大海睡了,做美梦的恬静与舒适。在童话般的情境中,儿童美丽的想象之花才会不断绽放。
2. 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自然让儿童拥有广袤而自然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儿童用诗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如,一位二年级小朋友春游时,以风为题写下了《风娃娃》:
风娃娃真调皮/鼓起腮帮吹口气/吹得花儿把头低/吹得蘑菇笑嘻嘻/吹开书本来学习。
3. 赏析比较中迁移。儿童是天生的模仿家,只要教师提供儿童诗的范本,他们就能进行模仿。教师选取修辞见长的儿童诗,先让学生熟悉该诗歌的结构,然后,在原诗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换词、换句的训练。笔者以《我真快乐》为例,引导学生赏析比较中迁移。
祖国是绿色的大树/我呀是一只小鸟/我在大树上唱歌/——嗬,我真快乐//祖国是辽阔的大海/我呀是一条小鱼/我在大海里游泳/——嗬,我真快乐//祖国是美丽的春天/我呀是一只风筝/我在春天里飞翔/——嗬,我真快乐。
学生在学习这首儿童诗之后,按照这样的言语格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相似的诗歌就不成问题了。例如:一位同学仿写的《我真快乐》:
祖国是辽阔的草原/我呀是一匹骏马/我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嗬,我真快乐。//祖国是辽阔的大地/我呀是大地的孩子/我在大地妈妈的培养下/成了一名聪明的孩子/——嗬,我真快乐。//祖国是一台机器/我呀是机器里的一个螺丝/我在机器里工作/——嗬,我真快乐//祖国是一个大花园/我呀是花园里的一朵玫瑰花/我在释放花香/让所有的人来欣赏/ ——嗬,我真快乐//祖国是绿色的田野/我呀是一只小蚂蚱/我在田野里做游戏/ ——嗬,我真快乐//祖国是一张纸/我呀是一块橡皮/我在纸上擦去了错字/——嗬,我真快乐。
这首诗把祖国与“我”放在一起,写出我的活动,最后说出了我的心情。让学生模仿,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诗的语言结构,进行模仿练习;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快乐的心情;最后,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交流,适当记录,儿童诗就写成了。
总之,现实是儿童诗创作的基础,是儿童思维飞翔的起点,是承载儿童情感和情智的坚实平台。现实的虚化,是联想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手段,是儿童诗构思、构建诗句的基本模型。联想,是思维在连绵不断的图景中,不断展现儿童的情感和好奇的思维过程。儿童诗的习作教学要通过情境创设、音乐或故事渲染、角色表演等方式,引领学生以“诗人”的姿态走进现实、展开联想、创造童诗。在联想和现实之间,穿越清纯的童心和真切的诗意。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研究”(课题编号: D/2011/02/412)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邳州市燕子埠镇燕北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