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敏菁
“双减”关键在课堂,学校是“减负提质”的主体,课堂是“减负提质”的主阵地。佛山市华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着力开展“五动”课堂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聚焦教学管理规范,形成各学科分层教学操作体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五动”课堂,系统打造学校可持续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概念及核心特质
“五动”课堂是华英学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课堂教学核心特质,通过“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多感官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与分享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善学”“乐学”的转变,达成课堂减负提质的目标。
“五动”课堂坚持目标导向,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课堂教学。培养自主、能动、自律的学习者,这是“减负提质”的核心任务。
“五动”课堂强调精准研判,提出课堂教学的指导原则“四精四点”:精心备课、精讲精练、精选习题、精心辅导;落实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留有旁通点。这是“减负提质”的基本原则。
“五动”课堂注重融合发展,形成“师生共生”课程理念。师生通过开展积极而广泛的交往和对话, 实现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减负提质”的价值定位。
二、“五动”课堂构建
1.精细化集体备课,保障“五动”课堂精准、高效落实。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做到“三个精准”:学情把握要精准,讨论重点要精准,作业设计要精准。重视学情、教情、课标三者的关联,开展分析研究,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构建知识体系,贯彻到每一节课中。备课时主备人以“说课”形式进行,有纸质备课资料,抓住教学关键环节,全员参与,深入研讨;备课组长总结、梳理进度内容,针对争议点作统一要求。设计有效作业、分层作业,讲练结合不脱节。
2.“3+2”模式,构筑“五动”课堂教学规范。学校组织了面向全体学生的问卷调研,从调研的结果来看,近85%的学生希望课堂讲与练的时间分配是“讲授30分钟互动10分钟”,或“讲授25分钟互动15分钟”。结合相关的教学研究以及本校学情,“五动”课堂采用“3+2”模式。
在授课时间方面,应有“3比2”的时间分配意识。教师有针对性的导与学生自主性的学,按3比2的时间比例进行分配,即学生参与交流、练习、实践、思考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40%。
在授课内容方面,强调以学定教,讲练结合,切忌“满堂灌”。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情,明确核心素养培养、情境创设、问题串设计、学习活动安排,切实做到精讲精练、提高效能。
在教学环节方面,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多感官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与分享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在课堂组织方面,做到三点关注:关注激活学生的内生动力,关注教学环节与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关注情感交流调动非智力因素。
三、“五动”课堂实践探索
1.凝炼学科课堂教学特色,探索课堂实践内涵式发展。
语文:立足语言实践,发展核心素养,思维进阶,教学一体。
数学:四基四能筑基础,思维实践提素养。
英语:语言为媒,文化为本;兴趣贯穿,思维发展。
道法:回归生活,价值引领。
历史:质疑互助,激活思维;以史为鉴,以德树人。
物理: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实验探究,提升能力。
化学: 探物质之源,索实验之理。
地理:探图索理,启创思维。
生物:观察实践,扩展思维,建构概念,提升素养。
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音乐:落实实践育人,探索音乐之美。
美术:立足新课标,传统文化为主题,推进项目式学习,探索美学乐趣。
信息技术:科学与技术并举,育科技创新人才。
综合实践:兴趣导向,自主参与,团队协作,实践创新。
2.“教—学—评”一致性,构建学科“五动”课堂教学操作体系。各学科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科教学特色,坚持“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的原则,讨论、研制符合校情、学情的学科分层教学策略。
比如,数学科组结合课堂教学中“问题串设计、概念定理构建、习题训练”三个关键环节,提出具体的分层教学指引。
(1)问题串设计分层。A层:设计系列化及有拓展性的问题;B层:设计接近学生认知基础的情景与问题;C层:基于教材内容分步设计台阶,逐步引导推进。
(2)概念、定理教学分层。A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的定义,突出数学概念的抽象与逻辑性,教师总结提升;B层:明确描述概念的定义语句,强调核心关键词;C层:适当弱化概念,不过多纠结描述性定义及形式,通过可视化手段提升对概念的理解。
(3)习题训练分层。A层:在基础过关的前提下,补充变式与综合性练习,可以设计以项目学习为单位的专题作业;B层:除了基础知识外,可适当增加中等题及变式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C层:紧扣课本,以达到课标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为主。
结合各学科分层教学的特点,学校研制了《“3+N”课堂观课评价量表》,其中,“3”指的是围绕课程设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个核心维度,从“五动”课堂的关键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N”指的是各学科根据学科特色,从课堂观课维度,作进一步的细化补充,以指导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表略)
3.师生共生,实现高效课堂、提升素养可持续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師和学生都应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激活学生内生动力的同时,引发自身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需求,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因此,学校始终坚持“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教研工作思路,在课堂实践中采用“专家引领——同课异构——学科研讨——成果展示”研究路径。
专家引领,指明方向。随着“双减”政策、新课标先后出台,2023年春,我校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专家到校分学科开展新课标专题培训。2023年暑假,组织全体教职工到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全员培训,围绕“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深度教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新课标热点问题及在“五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拟定培训主题,深入开展专题培训。2023年秋,结合“课堂评价”这一关键问题,学校再次邀请华南师大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以“教—学—评”一体的思路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同课异构思维碰撞,实践论证。2023年3月,我校与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举办“践行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同课异构教学开放日活动,市教研员与我校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同上一节课,为单元整体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树立了教学标杆。10月,我校与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举办“激活内生动力,打造高效课堂”大湾区联合教研同课异构教学开放日活动,来自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地市的教研专家、名师开展高效课堂联合教研,共促发展。
学科集体研讨,归纳总结。结合新课标研学工作,我校开展“聚焦新课标,共研促新高”新课标研学成果汇报专题活动,各学科围绕“一分钟秒懂新变化”“解读新名词”“畅谈新思考”进行主题汇报分享。结合“五动”课堂的教研实践,各学科组织同课异构、推门听课,开展专题研讨,提炼学科课堂教学特色、分层教学策略及课堂评价
标准。
成果展示,交流提升。我校以110周年校庆为契机,全面总结课堂教学实践成效,开展专题成果展,编印教学成果集,构建教学资源数据库。以研促教,在课堂研究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师生共生,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