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彭毓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深入研读语篇,以语篇内容为逻辑起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写作的角度来研究语篇,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深挖语篇材料传递的意义和育人价值,设计出与写作任务有关的阅读任务,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营造有效的习作课堂,那么学生在顺利完成写作任务的同时,也能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加工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支架式教学形式是教师化复杂为简单,分解课程目标和学习任务,在不同阶段为学生搭建不同的支架,循序渐进。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时,教师就需要适时撤去“支架”(顾婷,2022)。研究人员将支架式教学活动划分为“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大部分。
因此,在构建支架理论指导下的“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应该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经验积累,掌握学生日常写作的常见问题,找到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结合教材和单元目标,制定合适的写作任务。其次,根据写作任务,利用写作前的阅读环节,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问题支架、表格或思维导图支架、结构支架等。最后,学生逐渐由依靠支架帮助写作过渡到脱离支架独立写作,教师运用评价支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效果评价,促进其作文水平的提升,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本文以笔者在佛山市初中英语网络研修共同体与“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课提质增效研讨活动中上的一节专题研讨课为例,探索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读写结合课中的具体运用。(如图)
一、确定最近发展区,制定合适的写作任务
本节课的阅读语篇是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2“We have played football for a year now”,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健康问题讨论”。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该运动方式是否合适,如何给对方提出恰当的建议。语篇主题:健康的生活离不开运动。学生在学习了Unit 1和Unit 2的第一课时后,已经掌握关于病情话题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词汇和句型,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对健康话题有兴趣。在平时的写作中,他们写作内容的选材和结构的逻辑性都有明显不足。
据此,笔者将本节课的写作目标确定如下:学生阅读该篇文章后,能正确分析语篇材料中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懂得根据facts形成符合逻辑的reasons/ explanation,以此支持自己的观点,并针对问题给出恰当的建议。具体的写作任务是给Linda回帖,提出自己的建议。帖子如下:
Im a 14-year-old girl and Im a bit fat. Id like to be beautiful and thin, but I do not enjoy running, because I dont want to get tanned skin(晒黑的皮肤). In order to lose weight, I dont eat breakfast or lunch. Im getting thinner. The problem is, I feel tired and sleepy in class, and my stomach hurts quite often. What can I do?
——Linda
二、热身导入,搭建情境型支架
教学情境是有效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进入情境就像搭建一条沟通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毛悦,2010)。本课时的语篇材料是四则短短的个人健康问题及运动方式分享,相互之间关联不大。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让学生学单词、学句型、回答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也难以产生写作的欲望,因此笔者搭建了主题支架。
1.头脑风暴法。笔者提出自己平时忙于工作和辅导孩子功课,没什么时间锻炼,请学生给一些合适的建议。学生们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笔者对建议给予及时的回应和点评,师生互动真切自然,轻松导入了本节读写结合课的主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生成主动帮助他人的情感态度。
2.情境导入法。为了让课堂内容更贴近生活,在上一步的热身环节后,笔者把课文内容设置为英文论坛“Peoples problems”上Linda的求助帖子,建立起學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支架,使学生对接下来阅读的语篇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建构和主题相关的写作意义。
三、解析文本,搭建结构支架
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信息是零散的,学生受概括分析能力的限制,不易理清文本的脉络架构。结构支架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文字信息转换为井然有序的结构图示,梳理文本的脉络,作为后续写作的重要参考,是逻辑思维外显过程的体现(张晓东,2021)。
首先提问:
Q1. What is Richards problem?
Q2. What is his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Q3. How is the effect?
Q4. Is it suitable for Richard?
前三个问题都是细节题,学生在原文中可以找到答案。第四个问题是推理题,学生在找出前三个问题的答案后能推断出该题的答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facts and opinions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到:You should base your opinion or suggestion on facts.
最后抛出Q5. What advice can you give to Richard? 这样,学生便建立起回帖给建议的行文脉络,搭建起ORA结构框架(Opinion, Reasons, Advice),理清写作思路。
四、写作输出,迁移创新
读后写作是一个基于语篇解读的语言输出环节,在学生动笔之前,笔者先搭建了内容支架,依托问题链,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与分享。开放性的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教师的追问则注入思维的力度。
比如,写作任务材料中提到,发帖者Linda想减肥,但在学校不喜欢跑步,因为她怕晒黑。绝大部分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改变跑步的时间,或者换成其他不晒的运动方式。笔者在肯定学生的建议之余,提出一个问题:Does being thin and having fair skin really means being beautiful? 接着播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的采访视频片断。她说:“3公里、5公里都跑不了,一点太阳都没晒过,这不是漂亮,因为不够健康。美丽是有力量,有自信。”“Being beautiful doesnt mean being skinny or having fair skin. It means being healthy, confident and powerful enough to accomplish so many things.”这些对于美的理解打破了学生心目中的固有模式,感受到真正的女性之美不是外表的穿搭之美或“白瘦幼”之美,而是有力量、有自信、有健康的运动之美。這些内容支架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话题内容,提高了他们的高阶思辨能力,学生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五、协助学习,搭建评价型支架
在英语教学中,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步骤,写作评价对提升写作水平具有导向作用。常规的写作评价方式是教师课下全批全改,课上评讲反馈,学生在教师评讲时才知道评价标准,因此,学生的作文一稿质量不高,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批改起来十分吃力、耗时,反馈不及时。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限时写作前就了解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完成作文一稿。
支架式教学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有三个维度,包括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可以让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加强对自我写作的监控与修正。落实三维评价的前提是要有师生共同认可的一个易操作的写作评价标准。
在本课中,由笔者提出评价标准,学生以评价标准为自我监控,进行初稿的撰写,然后笔者选一篇习作作为示范评价,再让全班完成同伴互评。学生根据同伴的建议,修改一稿,产出二稿,交给教师批改。
六、润色提升
课后,笔者对学生的二稿进行批阅,总结学生二稿中的共性错误,下一节课堂上进行讲评,并表扬、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再一次搭建范例支架,供学生进行对比、修改、润色和完善,全面提升习作的质量。如有个性错误则对学生进行面批。此阶段学生已经可以自行完成修订。
七、结语
通过上述几种支架的运用,学生普遍感觉到作文有章可循,有话可写,习作质量也是可圈可点,支架式教学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难点在于如何搭建支架,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水平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前经过深思熟虑的对比和筛选,保证支架的有效性,促进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以便评估实施效果,反思如何优化,实现支架式教学的最优化。
注:本文系教育部科技司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基于‘三阶段式发展的初中英语教师网络研修实践共同体”的实践项目“基于信息化资源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SJYS202101)的研究课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