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高中生学习发生过程新探

时间:2024-05-04

梁哲

“双减”是国家对发展高质量教育的战略任务和要求,对激发学生积极认真学习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学校减负提质不是简单粗暴地减少学习体量,而是要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环节切合学生学习发生规律。对此,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对高中生的学习发生过程进行新的探索,指导学生通过读、记、悟、用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过程,让学习变得更有效。

一、按课程方案阅读各种课程资源

“耕读传家久,读书继世长”是一种优秀传统,是一种价值追求。其中强调的“读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双减”减负,阅读不减。根据校情学情,我校重点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以三種阅读方式整本推进“智慧阅读”,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1.课内读与课外读。统编版语文特别重视读书、读原著。这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思辨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读物,并在任务驱动下自己选择书目,还专门安排了“整本书阅读”单元。学校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5部以上,高中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2.泛读和精读。学生读书,只要时间允许,可以“连滚带爬”地读,海量阅读。学会快读、浏览、猜读和跳读等阅读方法,以量带质、以面带质,培养兴趣,增加阅读量。不是所有书都值得精读,譬如各种流行畅销的“文化快餐”可以接触、可以泛读,但不能取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整本书通读。因为阅读经典可以涵养精神世界,促进精神成长。

3.朗读与默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与默读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方法。大声朗读,反复默读,可以标注疑惑之处,为“学”做好充分准备,最终读不准的字词能读准,读不通的语句也能读顺。针对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默写篇目、各学科知识体系和国家大事的了解,学校推行“晨诵午读晚观”的阅读模式,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经典、关注社会、拓展视野。

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双减”减负提质,要帮助学生从繁冗零碎的机械记忆中解脱出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1.整体记与重点记。通过《学生学习任务清单》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梳理,分析自己的疑惑点,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疑难点,达到对教学重点的记忆和理解。比如政治学科可在《学生学习任务清单》中设计思维导图的任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

2.横向记和纵向记。注重对同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进行横向对比,以及对同一知识点进行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生产生活情境创设的纵向比较,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理解,拓宽记忆的广度,强化记忆的深度。

3.记内容与记题目。学校引导学生课前通过清单梳理和记忆重要的知识点,指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题目和内容的关联表达出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政治学科中,哲学板块的学习往往需要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等原理方法论。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

解记忆原理方法论,教师可在《学生学习任务清单》中精准挑选练习题目,通过

典型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将题目与内容

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

三、领悟和感悟个性化知识体系

对学生而言,悟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融合贯通的思考和认知的能力,也是不断地对自身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和理论升华的结果。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历史学科的悟性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悟规律,主要是指历史思维的养成;二是悟方法,主要指阅读、记忆、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方法;三是悟思想,即从历史上获得自己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

1.悟规律。学生在广泛阅读和强化记忆的基础上,面对变化和升华的学习任务清单,深入思考悟出规律,并不断学习从而验证规律。高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跨度大、内容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以加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是当今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什么是历史规律?历史规律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具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质共同性的历史现象及其内部和外部的本质联系。

2.悟方法。方法是人们求知探索的钥匙,阅读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方法,这些都可以在学生个性化表达中呈现出来,可以写在清单总结处,也可以在小组合作、班级展示时说出来。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学习历史面临的首要问题,这要求学生必须要悟出正确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

3.悟思想。智慧课堂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品德润身、以公德善心,成为有情怀有大爱的人。不是每一堂课都是政治课,但是教师要有课程思政的意识,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课堂要涵养文化,交流思想,给学生悟出一个出口。“学习历史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感悟历史,在咀嚼历史中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历史基因,从而获得继续前行所需要的智慧力量,才是学历史的本质所在。

四、提升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经历了读、记、悟这三个学习过程之后,最终体现为是否学会了,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消除“题海战术”,落实“双减”工作才能真正落地。比如对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校实施如下的策略。

1.学生能自主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校要求教师在融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利用“两段三环六步”的教学法,教学设计对标信息化微能力点来具体落实。特别是课前一度备课和收集学情数据时,可以通过学习平台APP发布学习任务清单,在学习平台上设置“我的疑惑”讨论区或者发布智能作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自己的疑惑问题通过学习终端上传至平台,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正确解答各类题目,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在“两段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中,“课前”教师会进行二度备课。一度备课是指收集学情数据,进行学情诊断;二度备课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类,将课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选编出相应的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由注重学科知识向注重解题能力转化,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能变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课中侧重于解决课前学生的疑惑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共享师生思维成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并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与身心健康的发展,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构造切合学生发展规律和时代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