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思静
“双减”政策落地后,随着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力度不断加大,不少家长的关注焦点重新回归学校,孩子在学校能否“吃饱”成为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坚持“五育”并举,增强学校育人功能,做好“赋能”规划,打造优质课堂,优化作业设计,完善课程建设,实施多元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引导他们自主选择、体验发展,在学校就能“吃饱”“吃好”。
打造优质课堂,提升课堂质量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切实提升课堂质量,2021年10月,华附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引入智能纸笔系统(点阵笔),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研究。
与普通的纸张和笔不同,通过在纸张上印刷一层不可见的点阵图案,点阵笔前端的高速摄像头可随时捕捉笔尖的运动轨迹,同时压力传感器将压力数据传回数据处理器,最终将信息通过蓝牙向外传输。这个书写工具突破了现有的交流模式,实现伴随式数据采集,教师可以实时掌握每个学生在纸上书写的内容,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课堂上更快速有效地进行精准的指导。
目前,华附初二、初三年级共24个班已全面铺开使用智能纸笔系统。在信息化助力下,课堂发生了明显变化。“‘双减’之前,我们的课堂容量比较大,讲解得比较多,因为教师想在课堂上做到面面俱到、事事俱细。”华附初中部教学处副主任马腾冰介绍,“如今,借助智能纸笔与智能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打造精讲精练的高效课堂,教师讲到精要处,学生练在关键处,真正体现教师导、学生学。”
通过伴随式数据采集、分析及反馈,教师还可以开展智能化教研活动,对不同学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更精准地开展教法及学法指导,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华附党委副书记陈慧华表示:“初中部以技术赋能开展智慧课堂,助推‘双减’增效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抓手、举措,从理念、行动上都落实到课堂,很好地回应了家长、社会对‘双减’是否会降低教学质量的焦虑,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好评。”
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
“以前,我们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作业内容多为成题,作业布置一刀切。”马腾冰介绍,“如今,作业形式多样化,有思维导图、手抄报、调查研究、实践操作等。与此同时,我们做到控量提质,作业布置体现层次性。”
2021年,华附初二语文学科的国庆假期作业是让学生转换身份,从读者变为记者、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份报纸。在写作任务中,既规定了必做题,也设置了自选题。必做题包括撰写消息、编辑后记;自选题则可以从新闻特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背景资料、新闻花絮、新闻评论中任选一项,进行更详尽的报道。
有的小組选择了新闻花絮,刊出了小记者与采访对象关于“双减”政策的看法与讨论;有的小组探究了“孟晚舟事件”背后的真相,撰写了以“国强则民安”为主题的评论文章;有的小组评论了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而在编辑后记中,许多学生坦露了在此次作业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一些收获。有学生说:“国庆假期,虽然我和同学牺牲了很多玩乐的时间,但我们坚持下来了。本来以为做不完的事情竟然被我们高效率地完成了,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写作的能力渐渐变强,电脑打字的速度有所提升。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与同学们一起工作,相处融洽,这是最大的收获。”
事实上,华附每个学科都开展了校本作业研发,已自主编写并投入使用的有40多本“自华系列”作业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学科的基础、拓展等不同层次的作业。目前,学校正与广东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华南师大附中初中学科双优导学练》系列丛书,期待将课堂教学经验与作业设计经验进行推广辐射。
此外,华附还关注不同学力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发展,实现个性化作业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外文学院合作,每学期由学院选派本科生或研究生进学校、进课堂,与华附教师一起进行作业辅导、开展课后服务活动。
据悉,一个大学生会负责一个或两个基础较薄弱的中学生,主要由科任教师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指导大学生对华附学生进行作业辅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学生可以提前进行教育见习,了解学生情况,积累教育经验,对他以后走上讲台、成为教师有帮助。对华附而言,这些大学生可以为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树立学习信心、提升学习能力。
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建设
实施“双减”政策之后,学生的时间开始多起来了,如何帮助他们找准发展的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如何提供更好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选择和体验的机会?华附结合学校实际,创建“自华五育”课程,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华附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建设,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和不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体验学习,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和做好生涯规划。目前,学校构建了多元化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创新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拓展课程则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突出学生特长,设置了体育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课程;创新课程则是引导学生求真致知、实践创新,包括人工智能AI研究性学习、创客理化生高端创新实验研修等课程。
据介绍,初中部2021-2022学年共设置了160门校本课程,分别在周四下午、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开展相关课程。其中有一些课程是本校教师自主申请、自主研发的。华附鼓励教师研发校本课程,打造精品课程。比如数学教师罗碎海开设选修课《数学探究与欣赏》十余年,通过课堂实践与教学改进,他不断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出版了《数学探究与欣赏》《聊聊数语》《高中拓展专题辅导》三本专著。他主持的《问题导向的校本课程“数学探究与欣赏”的构建与实践》获得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
还有一些课程则是在高校及研究机构、华附优秀校友、知名科技企业等单位及个人的支持下创办的。今年,华附与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合作开发选修课《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该课程以通信发展简史为主线,从烽火通信(西周)到5G/ 6G等未来通信,讲述信息通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包括通信发展历程、现代通信技术、未来通信趋势。课程专家团队还设计了10个简单原理验证性实验,包括电报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及AR/ VR/ XR等,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通信发展历史及当前通信技术现状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除了充分利用省内高校资源,华附与中国科技大学也合作开展了选修课《认识天文学》。中国科技大学天文系派出10位青年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海归学者、国家创新人才,每周“打飞的”到华附,为学生带来“宇宙大爆炸与暗能量”“天文望远镜:观天巨眼”等不同主题的天文学课程,带领他们走进天文学的世界,畅游银河系。
与此同时,华附设置了法律选修课,邀请了来自法律领域不同行业的校友,包含大学教师、法官、律师、公证员、政府立法及执法工作人员,他们分享的主题多元丰富,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充分了解这一领域。此外,初中部邀请学校高中部的学长、学姐进课堂分享经验,发挥同伴引领效应,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将去往什么地方,可以更清晰、明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要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用多几把尺子衡量师生是否优秀,让师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充满幸福美好,从容自在。如果学生从容自在了,家长的焦虑也就减一大半了。”2022年1月,在省教育厅召开的“双减”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华附校长姚训琪如是说。
近年来,华附坚持破除“唯分数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我们的评价内容从来不只是关注学习成绩,关爱他人、服务集体、课堂学习、体育运动、艺术涵养、科技创新和劳动实践等方面创先争优,都可以得到鼓励和表扬。”马腾冰说。
每学期,华附都会评选“华附之星”,包括读书之星、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奥赛之星、服务之星、工作之星、全面发展之星、劳动之星。每年,学校还会广泛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年度人物”的推荐、评选活动,对于成绩优异、特长明显、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格致人物”称号; 对于在语文、英语、历史等人文学科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授予“聚菁人物”称号; 对于在艺术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授予“尚美人物”称号;对于在体育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授予“健将人物”称号;对于在学科竞赛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授予“奥翔人物”称号;对于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优异成績的学生,授予“科创人物”称号。
华附也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展现才艺,彰显个性。2021年华附第40届青春旋律艺术节,学校为初二学生郭伊岚举办了个人国画作品展、给初二学生王紫骄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只要学生有兴趣爱好特长,学校都可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姚训琪表示。
“学校对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视,给孩子提供了非常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相信她因此而收获的自信,也将化为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郭伊岚的妈妈感叹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