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现代化引领区域教育更新迭代

时间:2024-05-04

黄日暖++李曼莉

今年9月,汕头市澄海新城区的广益街道11个住宅小区共6600多户住户欢呼雀跃,因为小孩终于能在小区边上就近入学了!原来广益街道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同步配套一所小学,很多学生只能到位于其他街道的小学上学,很不方便。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澄海区投资新建了广益小学,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可为2000名学生提供学位,解决了广益街道甚至周边社区相当多孩子入学难的问题。不仅是广益小学已新建交付使用,新建澄海中学白沙校区(初中部)、改建澄海实验高中兴华校区(初中部)、新建澄海实验高中下窖校区(小学部)等三个教育项目的建设也已于2017年6月同时启动。在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上,澄海区加大投入,自2016年以来已投入7亿多元优化办学条件,着力补上学位紧缺的短板。

补上教育“创强”时遗留下来的学位紧缺短板以及教育“争先进”时凸显的优质学位不足问题,是澄海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与此同时,一个更深层次、更具内涵的教育发力点正在澄海全区形成共识:澄海以“强学工程”为目标导向,以特色学校系统化建构为重要契机,通过内涵发展、文化育人不断引领区域教育更新迭代。

特色理念引领区域教育万象更新

“嘿!哈!”刚进澄海东里小学,我们的注意力就被一阵阵充满活力的响亮喊声所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学生们在练习跆拳道。随着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一边响亮地喊出声音,一边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气势十足,浑身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强弱强,嗦咪嗦……”正駐足观看,忽而又被一阵悠扬欢乐的曲调所吸引,走近教室,看见学生们双手紧握手风琴,心无旁骛地练习着吹奏技法。

在同一时间段里,学校其他学生则在学习葫芦丝、足球、绘画、舞蹈、书法等特色课程,教室里、树荫下、草坪上,处处都有学生们的身影和笑容,整个校园活力四射。

原来,这是东里小学的“第6号教室”校本课程上课时间。学校在“本真教育,和乐人生”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创建了“和美乐见课程文化”,每周四下午,学生不需要背着书包到原本的班级上课,而是到“第6号教室”上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第6号教室”采用“走班选课制”的形式,打破了原本的年级和班级架构,建构起校本课程学习共同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课进行学习,形成了50个基于兴趣爱好的特色班级。

放眼澄海,这种特色理念引领下的校本课程学习景象并非是东里小学所独有。澄海汇璟幼儿园倡导“爱乐雅”教育理念,营造艺术生活化的游戏学习氛围,让孩子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澄海实验小学实施多元化课程,通过开设基础型、发展型、延伸型和展示型四种数十门学校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爱好特长;城南小学下活国际象棋,探索形成了“以棋益智,以棋育才”的学校特色;前美小学根据所在村居侨乡优势,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创建侨乡文化特色学习项目;莲下中心小学在“和美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有效建构多样化的“和美课程”;华侨中学根据学校艺术、体育师资充裕的优势,着力开展艺术、体育特色教育;澄海实验高中依托学校优势,积极构建“绿色·行动”校本课程,形成五大系列课程,该课程于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课程一等奖……在澄海区教育局的倡导下,特色理念在学校层面的发掘与整理,正在建构起区域内学校教育发展的新生态。

“在特色学校建设显著推进的基础上,我们更注重特色理念引领下学校特色文化生态的有效建构,致力于文化育人境界的达成。”澄海区教育局副局长蔡沛勤说。正是这样一种特色学校建构思路,让澄海区特色学校的建构不仅仅有校本课程的支撑,也同样有校本文化的涵养。这也是我们在采访中所明显感受得到的。

在参观澄海中学的校史馆时,我们感叹于其培养学生的出类拔萃与责任担当: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澄海中学始终倡导“以天下为己任,读书报国”的精神,培养出了大批在文体、艺术、商界等众多领域有影响力的学子。在参观隆都中学的校史馆时,我们感叹于其对学生学籍档案等“学校记忆”的完整保存:当我们翻看着20世纪50年代的学生学籍档案时,那整理齐整、一笔一划写就的学籍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能如此用心对待过往学生的学籍,这样的学校足以称得上文化育人。澄海区教育股负责人陈南生自豪地说:“在澄海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以澄海中学和隆都中学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悠久的学校开始挖掘自身丰富的校史文化,利用校史文化和辈出的人才资源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以达到校史文化育人的目的。”目前,澄海区已有多所学校拥有校史馆,几乎每所学校都会有意识地去挖掘自身的校史文化,利用校史文化育人在澄海区蔚然成风。

潮汕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素来相当丰富,澄海自然也不例外。坐拥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澄海许多学校在特色学校的塑造上,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上。澄海东里阳光幼儿园立足于潮剧文化育人,让潮剧这朵南国奇葩在幼儿园里绽放,其编排的《段红玉》《十仙庆寿》《曹翠娥》等潮剧片段多次参与澄海区各种演出,还吸引了2016年央视《记住乡愁》栏目组到园拍摄潮剧节目;汇璟幼儿园立足于潮汕地区的潮剧、小食、剪纸、木雕、民间游戏、民间舞蹈等特色文化,编撰出版了一套8本的《潮汕民间综合艺术教育》教材,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从小培养一种根的归属感;澄海华侨小学依托“中国版画之乡”资源,成立了版画社,形成了独具地域色彩的美术教育特色;隆都中心小学依托“中国灯谜之乡”资源以及隆都人对于灯谜的爱好,于2006年创办了谜社,开设灯谜课程,每周举行灯谜比赛,通过校讯通带动家长共同参与竞猜,并利用LED滚动屏幕展示题目,在全校营造一种共猜灯谜的氛围。

除了利用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文化来育人,澄海区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国际文化素养。《汕头市澄海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既“要依托当地经济社会资源和传统文化,形成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教育特色”,又“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扩大视野,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育学生国际素养”。“我们的教学从本地文化逐渐扩展到国际文化,从潮汕走向世界。2015年开始,我们开始采用‘大班教学法组建了百人小提琴乐队,目前已经逐渐组建完成中提琴和大提琴乐队,争取到下个学期能形成一支大型、完整的弦乐队。”澄海实验小学校长王秋喜说。澄海实验小学在被评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优秀艺术传承文化学校的同时,于2015年开设机器人教育实验室,开展科技节,创建社团活动和兴趣班,从2016年开始将机器人科技教育编进三、四年级国家课程,同时在五、六年级渗透动画编程课程,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创意比赛获得优秀奖。关于创课STEAM教育的开展,王秋喜深感自豪:“在澄海的小角落里,我们也开始逐渐和世界联网,与世界在同一个起点开始起跑,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如今,澄海科技教育崭露头角,不仅建立了全区性中小学校机器人教育研究中心,组建了42所科技教育(机器人教育)实验室试点学校,举办了学生科技创新展览,还承办了2017年广东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通过对侨乡资源的有效利用,澄海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也在积极提升,不仅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工作,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不久前,澄海实验学校就选送了22名交换生到韩国进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与视野。

信息共融助力区域教育推陈出新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广益小学在建设时就高标准按照教育现代化的导向,以“智慧校园”信息化理念配套各种现代化教育装备。在实地走访中,我们走进广益小学的一间教室,看见教师正在使用交互式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实物投影上语文课,教师借助显示屏上展示的课件、图片和音频,配合讲解,生动高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广益小学校长林墅彬介绍说:“整个广益小学校园都覆盖了无线网络,平时,教师可以通过登陆自己的账户,在任何一台设备上上传或下载上课所需要的资料和课件,提升了校园管理水平与教师备课效率以及上课效果。”广益小学还设有现代化的多媒体录播教室,配备了平板电脑。学生在录播教室上课时,只需要在桌子前坐下来,轻启开始键,平板电脑就会从桌子底部渐渐弹出来。使用结束后,平板电脑又会被“收入”桌子囊中,同时进入充电状态,十分高效。采访中,林墅彬深有感触地说:“上周,我们刚使用了录播教室上了一堂公开课,多媒体录播教室十分受师生欢迎。”

在东里小学中小学科技教育(机器人教育)实验室里,戴着眼镜、机灵敏锐的陈泽楷同学为我们展示了他和其他组员一起组装完成并参赛得奖的作品。只见他熟练地调试着由模块组装而成的智能小车,将其轻轻往滑轨上一放,小车就在轨道上跑起来了。除了科技教育实验室,东里小学还设有校园直播室和50座云教室,拥有两辆装满平板电脑的流动手推车,如有需要,可隨时将平板电脑推到教室,十分便捷。

澄海实验高中注重教育大数据的应用,积极开展学涯发展跟踪评价系统的实验工作,启用云平台“智阅卷”模块,将高考备考、基础年级学生学业测评工作整合到信息化建设中,为学科质量监控、成绩分析和学生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方便教师和学生找出薄弱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着力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借助云平台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开展生涯规划和素质评价实验,指导学业规划,科学安排三年修习计划,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业意愿。

作为一所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和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澄海职业技术学校也正在实施智慧校园工程。学校建成了50多个配置先进的实习实训专业场室,并为每个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和实物展示台,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并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澄海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陈树聪说:“作为一所职业学校,跟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十分必要的。职业学校本身就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很多实训设备设施必须要跟得上时代才行。因此,我们着重通过建设智慧校园,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和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不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澄海区正在全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共融共进,助力区域教育推陈出新。如今,澄海区推进了各学校接入光纤宽带提速工程,在2017年3月时已实现全区中学和城区小学接入宽带500M, 其他乡村小学接入宽带100M, 全区中小学教室100%配备多媒体电教平台,接通网络,同时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极大方便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交流和办公的需要;澄海区还建成了澄海教育云平台并投入使用,初步建成覆盖全区师生的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区校校有网站,人人有网络学习空间;为了更好地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澄海区还将澄海中学等25所学校设为区教育信息化信息建设试点学校,推动“智慧阅卷”应用试验、中高考智慧备考、校本资源建设、建设录播和智慧教学一体的智慧教室、澄海教育云平台上的教育教学资源运用等项目的试点与应用。

师资升级支撑区域教育新益求新

教育的现代化是立足于一所所具体学校的现代化办学基础之上的。为此,一个区域的教育现代化能否有效落地,处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教师的现代化实践是关键所在。

澄海中学的语文教师林诗铨在教育教学上别具一格。从教十七年的时光里,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一直喜欢钻研新东西,如今正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扩大教育教学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语文的魅力,喜欢上语文。最开始时,他开设了博客“木矮于林”,在博客上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感所思,分享教学资源。随后,在QQ空间比较流行的时候,他顺势开设了空间“林诗铨休憩站”,发表了一些可供学生参考的作品。如今,他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大林小驿”,所写文章的内容均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事,配以自己随手涂抹的简笔画,别有韵味和意趣。例如,其公众号最近推送的一篇名为《秋天练习曲》的文章,主角是阳台上风干的肥皂、女儿踩落叶的情景、老家阳台上发怒的猫等,十分有意思。怪不得,林诗铨所教的学生如此喜欢语文课,热爱阅读和写作。

澄海实验学校的政治教师沈伟涛,虽然人到中年,但对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投影机、计算机、一体机等充满现代气息的先进教学设备一点也不排斥、不迷惑,总是积极学习、熟悉和使用,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时空、活跃学生思维,通过整合和有效使用现代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学手段到教学模式的创新。

作为一名乡村美术教师,澄海莲下中心小学的陈璞考虑到学习美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他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并引导学生要以鉴赏的眼光审视艺术,探求作品的内在意义,最终形成自己对艺术判断的独特标准。具体怎么做呢?陈璞想到:“地方特色文化,是人们依归的精神家园;民俗,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抒情诗。孩子要拓宽眼界,首先要进行文化寻根。”于是,他把潮汕乡土文化引入教学课堂,版画、陶艺、剪纸轮番在课堂上扮演着主角,渐渐地,潮风潮俗、潮音潮韵、潮物潮味都成为了学生表现的好题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善于观察,乐于表达。

目前,澄海区有不少教师致力于教育教学创新,充分利用各种创新平台,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除了个人努力的因素,这与澄海区教育局大力倡导立德树人以及强化师资培训是密不可分的。“澄海区极为注重强化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显著提升了师资队伍教书育人的能力。”主管教育的澄海区常委黄雪芒介绍说,一方面,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选派校长参加省级以上校长研修学习,定期组织中小学校长论坛交流研讨学校办学经验,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派出多批德育干部、特色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观摩;另一方面,强化师资培训,构建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网络培训和学术交流四位一体的教师多元培训新体系。

一个好校长,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基于此,澄海区十分重视名校长培养,每五年评选出一批名校长,到今年共计评选出了名校长25名,其中,就有被评为汕头市名校长的东里小学校长张旭龙。

“如果你走进东里小学的校园,看见一个匆忙来去的身影,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张校长。”东里小学副校长李玲说。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张旭龙就带领东里小学在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勇于进行课程改革,坚持教学研究,提出“本真教育,和乐人生”的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建构起了以“红蓝绿”为标识的“和美乐见”特色课程文化,红色课程为“必选课”,蓝色课程为“自选课”,绿色课程为“活动课”。这套课程是张旭龙以“合格+特长”为培养目标构建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文化相结合的课程实施体系。这样的校本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感受到文化、艺术及体育的魅力。在先进理念引领下,东里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正是在张旭龙、余希武、王旭宜、黄琦瑜、王秋喜等一大批有着先进理念与教育担当的校长引领下,澄海区学校以前瞻性的改革视野,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推进教育现代化,首当人才现代化。基于此,澄海区强调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引导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校长改革创新,倡导教师形成风格,从内到外支撑起区域教育新益求新。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