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你活得有意思吗

时间:2024-05-04

简丽珍

“你活得有意思吗?”这句问话是《教育的良心》这本书中提到的最撞击我心灵的、那些不幸学生的遗言“活着没意思”引申过来的。下面我通过两个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教育的良心》和《剥开教育的责任》这两本书的心得体会,同时通过这两个问题探讨一下为人师的“活法”。

问题一:你活得有意思吗?

提这个问题是想对过去的“活法”来一个小结、自省。何为“有意思”?按照《教育的良心》里的说法大概就是“有意义”的意思。这样看来,你活得有意义吗?

看完这两本书,我的感觉是:既庆幸又沉重!

我庆幸:跳过了高考关!我没经历过高考,但我经历过应试教育下的中考,也在初中搞过应试教育。庆幸的是,我的教书生涯中,除了应试教育外,还是比较注重培育学生的思想。所以,我的内心不会有太多的愧疚。

还有一点值得庆幸的是,在我校李秋华校长“让教书育人与生命成长同道”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从没放弃过素质教育。我镇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所学校都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从来不占用学生的作息时间和节假日。自从“中小学活动德育的实践与功能研究”课题以及各校的德育课题立项以来,全镇各学校的活动更加多元化、更有意义、更有创意。尤其是过“六一”儿童节,我们的学生都很期待“六一”的到来。在这一周里,学生过得比新年还要快乐,脸上洋溢的笑容,足以让整个社会“舒坦”。所以,我认为在荷塘镇读书的学生还是比较幸运的。然而,教育就仅此而已吗?不是的,我们做得还不够。所以,我沉重了。

我沉重:我们还有个别老师死抓应试不放松,不去钻研教材、学习新的教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是不惜占用学生休息时间,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

我更沉重:这两本书中列举的学生自杀事件已不是个例,逐渐呈现出一种群体性发展趋势。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媒体不时报道有关学生自杀的新闻。学生自杀究其原因第一是过长的学习时间、繁多的作业和按成绩分为三六九等;第二是这些事件的背后总有一位打着“负责任”名义的老师将学生“引爆”,这是导致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当然,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建立在固有的压力型教育体制之上的。压力型教育体制事实上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各个学校领导和每位老师都面临教学成绩和升学指标任务的压力;另一层含义就是每位学生自身面临的升学考试压力。大家都知道,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确实不容易,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师生、家长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而老师的绩效奖、职称、晋级都与成绩挂钩。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分派的教学任务,为了分得更多的奖金,为了靠成绩晋升职务和职称,就不得不占用术科课时,来强迫学生学习,长时间的学习和名目繁多的考试由此产生。教师下派的学习任务压力,与家长对成绩的期望压力最终形成合力,成为压垮少数学生心理的最后稻草,不堪忍受压力的学生最终选择了自杀这种不该选择的方式结束短暂的一生。大家想想,如果学生在小学就厌学、辍学、甚至轻生,我们怎么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我们扪心自问,这样活得有意思吗?在这个学生累、家长累、老师累的大背景下,大家活得有意思吗?

在现行的压力型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已经在这里了,我们应该往哪里走?怎样走?这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怎样活,才有意思?

这个问题,源于我们的自省,源于我们的责任、良知。最近浏览多个学生论坛,去了解一下那些现代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每天都谈论些什么、都追求什么,他们如何评价老师,他们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结果,学生的言论让我感到无比震惊。网上学生评论得最多的不是国家的教育体制,而是老师,而且大多数都是列举老师的种种不是。这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反映出教师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做了一些违背良心的“伪责任”事情。可见,教师的教育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教师教育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影响最深。因此,我们老师首先要活出个“意思”来,才能使学生活得有意思。怎样活,才有意思?很简单,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管教育机制如何,凭良心做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付出中享受自我的满足。

我们一般记住的是教育家,而不是教育家的老师,因为教育家的老师是遵循了当时的制度,而教育家是遵循了自己的内心,比如鲁迅、蔡元培……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相信教育就不是问题,老师、学生都活得有意思。

我们很难成为很有思想的“教育家”,那我们就脚踏实地,先让自己成为一名“良师”吧。我把“良师”简单理解为有良心的教师。在我看来,“良心”是人的本能,是完全可以自我控制的思想和行为;而“责任心”是出自于“责任”二字,因为有“责任”,所以必须用心而作,所以叫“责任心”。凭着主观动力去做事,便是自觉自愿,便是自我完善,便是身心愉悦;为了客观压力去做事,难免会有负担,会有愁苦。所以,我认为“责任心”应该是受“良心”所指引的,只有在“良心”的指引下,“责任心”才会转化成发自内心的言行,这才叫“真责任”。说到底,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

怎样才能“活出”个“良师”来呢?我借用肖川博士关于幸福人生的八句话跟大家共享。如果有时间,好好品味其中的味道,也许这八句话真的能够改变我们过去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改变我们今后走的人生之路。

1. 快乐是一种美德:

换句话说,不快乐就是一种缺德。情绪也有污染,要给别人更多的阳光、感恩、赞美。

2. 微笑是一种力量:

没有人会不需要微笑。中国人微笑不够多。你有多少微笑,学生就有多少阳光。

3. 优秀是一种习惯: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老师两个重要习惯——点滴积累、准确通透,做最好的自己。

4. 成功是一种心态:

做到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5. 歌唱是心灵的阳光:

多听听音乐、唱唱歌吧,它能涤去你心灵的尘埃。

6. 简单就是享受:

学会过简单的生活。经常应酬,在酒桌上,往往是精神空虚,精神发育的程度很低。

7. 清白是温柔的枕头:

贪官不清静。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入坟墓。

8.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重要的是要关注自我的内心,要幸福就要有灵魂,有灵魂就要有信仰。信、望、爱,重建精神信仰。

看了《剥开教育的责任》,我认为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看了《教育的良心》后,我又认为教育的责任更多是领导的良心。反正教育就是个良心事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