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

时间:2024-05-04

罗梅芳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尝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把自己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一、巧设情景,精选素材,激趣导思

教材中很多理论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是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甚至进行大量的“深挖洞”,虽然台上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台下学生却感觉索然无味,无精打采。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应该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用常青的生活之树说明“灰色”理论。

1. 激趣导入,调动兴致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讲到“难报三春晖”时,我首先播放了电影《垂直极限》的片段。一家人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岩栓脱滑、发生意外。在千钧一发之际,父亲果断地命令儿子割断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子女,把死毫不犹豫地留给了自己。伴随着儿女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父亲轰然坠落万丈山谷。电影剪辑先声夺人,摄人心弦,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我深情地说:“生命是无价的!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呢?父母把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都给了我们,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难以回报呀!”顺势导入新课。接着,我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大家共同分享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在学生真诚的讲述后,我也来了个“真情告白”,热泪盈眶地讲述了母亲为供我上大学每天走街串巷,挑着菜担子卖菜,提着竹篮子卖馒头,这深深地震撼了所有同学和听课老师的心。学生感情的大门被打开了,在“爱的献礼”教学情景中,学生满怀激情地动手制作送给父母的卡片,还写下了对父母的祝福。

2. 巧设情景,师生互动,寓教于乐

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也有一定的表现欲。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舒适、愉悦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如在讲“我国存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我先提问:“描述你所熟悉的一个特别拥挤的场景,身临其境,你有怎么样的感受?”“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我国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危害。”学生讨论、回答后,我对几位同学的答案进行总结。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又如讲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我先让学生讨论:“当你发现购买的商品短斤缺两或者商品质量有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学生的讨论热情很高,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看法。这种教学形式,亡了烦恼,没了瞌睡,少了昏昏然,有的是激情,呈现出的是一片热烈的气氛。

3. 联系实际,精选素材,灵活切入

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学生自身的思想状态也处在不停的调整之中。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抓住有重大意义的长效热点,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拉近师生距离,进行了案例教学的有益尝试。

材料要鲜活,不要陈旧。有些陈旧材料学生本来就很熟悉,若广泛使用,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如我在讲“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没使用“头悬梁锥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偷光”“映雪读书”等故事,而是使用了中国女排在陈忠和的带领下,苦练举重、深蹲、勇于和男队比赛,最终重铸辉煌的材料。

材料要真实,不要虚假。如在讲“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时,我引用了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典型材料。这些材料都来自党报、党刊,真实可信,切不可找些道听途说的材料甚至野史作为时政素材,这样就会严重弱化政治课的导向功能。当然,叙述真实材料时,一定要感情投入,不要让学生觉得“假、大、空”。

材料要通俗,不要庸俗。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引用了“杀鸡取卵”和“竭泽而渔”这两个成语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比较通俗地说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看重经济效益,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概念通俗化,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材料要正面,少用负面材料。如讲“怎样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时,可以结合我们的实际谈应该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逐步养成负责的习惯。这些正面例子一定要有针对性,找到与教材知识的切合点。

二、注重学科渗透,培养人文精神

新时代要求我们师生都应该是“通才”,仅仅了解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简单照本宣科,不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那么就会影响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适当联系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问题,丰富人文素养,提升思想境界。如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时,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人名句,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记忆,并提升思想境界。又如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时,引用我国古代文人、政治家的精辟论述。墨子有言:“节约则昌,淫佚则亡。”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中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句。清代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如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把这些内容巧妙引用、“嫁接”到政治教学课堂上,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思想教育,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运用数学数字法加深认识,做到文理渗透。如在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我使用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材料,提问:“杂交水稻在20年内为我国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一项科学的发明,往往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也就帮助学生理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

责任编辑魏文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