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庆元
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福州司理阮自华在乌石山成功组织了一场有文艺表演的诗人盛会—神光大会。八月十八日夜,乌山火炬通明,与明月争辉,歌吹沸天,响遏行云,来自吴楚越及全闽各地百十位文人雅士,老少齐集,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写下数百篇长长短短的诗歌。四百多年过去了,这段文坛佳话仍然流传于民间。
神光大会,又称“神光大社”或“凌霄台大社”。大社与诗社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诗人集会作诗,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不同的是,诗社人数可多可少,规模一般不会太大,而结社时间稍长,集会次数较多;而大社参与人员很多,规模宏大,往往有数十人甚至超过百人之多,由于人员众多,所以又称“大会”。组织一次大会不容易,大集会只能是临时性的,时间不过三两天,随着大会的结束,诗社也就不复存在。福州的乌山“神光大会”与万历三十年(1602)屠隆与曹学佺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大会(又称西湖大社),性质相类似。
举办大会的条件
大会的举办,首先需要众多的诗人数量,否则“大”不起来,所以万历三十年(1602),曹学佺一到杭州就倡导大社,同时着手“征集”诗人。杭州文化底蕴深厚,杭嘉湖平原交通便利,组织大型文学活动不是特别困难。福州无论文化底蕴还是交通,都逊于杭州。但是,隆、万之际,闽中风雅日盛,谢肇淛论闽诗列举闽中当代有集者二十余家,虽无集而娴于声律者难计其数。闽中之外,泉州、兴化、建州,历来是诗家渊薮,万历中漳郡异军突起,大有与闽郡争赤帜之势,如此一来,在省会城市福州举办大型集会便能邀集到较多高水平的诗人。
大会举办地还必须具备厚实的诗歌创作基础和结社传统。明初,闽中产生林鸿、高棅为首的“闽中十子”派,自成特色,经成、弘郑善夫等发扬光大,至隆、万如日中天。闽中诗人集会酬倡也有着优良传统,宋代辛弃疾咏福州西湖有“诗人例入西湖社”之句。
癸卯年活跃的诗人集会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这一年,是闽中诗人特别活跃的一年。三月上巳修禊迎来本年诗人集会的第一个高潮,赵世显集闽中诗人于双溪修禊,与会者十六人。赵世显(1542—1610),字仁甫,侯官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梁山知县,历池州推官,有《芝园稿》。世显是比曹学佺等高一辈的诗人,曾与袁表等结社倡酬。双溪,即桑溪,又作鳣溪,在福州城东二十里。相传闽越王郢时,有鳣长三丈,郢射中之;又相传桑溪为闽越王无诸曲水流觞处。此次集会仿晋人兰亭集,与会者均作四言詩、五言诗,故清叶观国《榕城杂咏一百首》有云:“一曲桑溪浅黛渟,绝佳风日小兰亭。”此后数月间,诸社友轮番值社,几乎五天一小聚,十天一大聚。
据曹学佺《芝社篇》统计,上巳至七月底,闽中诗人聚集二十五次。进入八月,林世吉主瑶华大会,将闽中诗人集会活动推向第二个高潮。全闽词客四十余人来会,四明屠隆、新安吴兆、邵陵唐尧胤等亦与其盟,龙溪郑怀魁撰《瑶华社大集诗序》,略云:“八月兑卦,正秋万物之所说也;七闽坤舆,左海群哲之所钟焉。坛坫之会在斯,衣冠之序咸秩。于时则有越吟君子,郢曲骚人,客爰操乎吴趋,主时称乎海唱。聚瑶华之璀璨,绚玉树之青葱。陈席骈罗,有仪在列;豹蔚虎炳,麟章凤苞。”(《葵圃存集》卷六)“越吟君子”,四明屠隆;郢曲骚人,邵陵唐尧胤;“操乎吴趋”之客,新安吴兆。主盟者林世吉(?—1617),字天迪,瀚曾孙,庭机孙,燫子,闽县人。万历中官生,官户部郎中。林浦林氏,世代为宦,林瀚以下,代代能诗,文采风流,延续至清代。
从上巳修禊的十六人,到瑶华大会四十多人。八月十八日,乌山神光大会则征集到百十人之多(据亲历者谢兆申所记)。如果瑶华社称大会,神光社或可称“巨会”了。这样大规模的集会,如果没有数位具有很强号召能力的领袖人物是办不起来的,没有几位办事能力很强的组织者也是办不起来的。谢兆申《巗巗五章》其《序》云:“巗巗者,阮司理集凌霄台作也。时入社可百人,而东海屠隆,莆田人才佘翔,清漳郑怀魁,闽赵世显、林世吉、曹学佺为之长。”(《谢耳伯先生全集》卷八)
鼓震乌山
大会发起人阮自华(1562—1637),字坚之,号澹宇,怀宁(今属安徽)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除饶州推官,改福州,万历三十年(1602)十一月莅福州,下车伊始,融入当地诗社,座上之客常满,文士酬倡无虚日。屠隆、佘翔、郑怀魁、赵世显、林世吉和曹学佺则是这场大会的领袖人物,也是大会的“主席团”。屠隆,诗人兼戏剧家,去岁与曹学佺主持杭州西湖大会。佘翔,七绝为王世贞所赏,领袖人物中年最长,时年六十九岁。曹学佺,年仅三十,去岁归闽省亲,归闽前在南京组织金陵诗社。六位领袖人物和组织者阮自华,都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登高一呼,影响而来集者百十人。
大会也讲究天时地利,八月中,天高气爽,外地词客来集较为方便。去岁杭州大社也在八月中旬。神光大会的活动,中秋这一天已经陆续开始,十八日达到高潮。乌山,又称乌石山,福州城内“三山”之一,位于城南,乌山南麓有神光寺,唐大历十年(775)建,中有神光塔(俗称乌塔),故大会称“神光大会”或“神光大社”。乌山海拔九十余米,山不算高,却有三十六景。怪石嶙峋,峻峰直立,山顶建凌霄台,一名邻霄台,意谓山高凌霄汉,与天汉为邻,故大会又称“凌霄大会”或“凌霄大社”。山中多题刻,凌霄台有唐李阳冰篆书“般若台”三字,为唐四大题刻之一,宋元题刻难计其数。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景观,都足以让诗客把臂,盘桓流连,酝酿情感,琢磨诗句。选定乌山作为聚会地点,无疑为大会的举办加分。
屠隆作《邻霄台大集序》有“两部梨园,雅郑杂陈,丝肉并作”(《屠纬真集》卷四)这么一句话。就是说这场诗人大集会还有两部梨园助兴。钱谦益为屠隆、阮自华作传,也记载凌霄台大会的文艺表演:
阮坚之司理晋安,以癸卯中秋,大会词人于乌石山之凌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余人 ,而长卿为祭酒。梨园数部,观者如堵。酒阑乐罢,长卿幅巾白衲,奋袖作《渔阳掺》,鼓声一作,广场无人,山云怒飞,海水立起。林茂之少年下坐,长卿起执其手曰:“子当为挝鼓歌以赠屠生,快哉,此夕千古矣!”(《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屠仪部隆”条)
尝大会词客于凌霄台,推屠长卿为祭酒,丝竹殷地,列炬熏天,宴集之盛,传播海内。(《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阮邵武自华”条)
去岁八月十五日,西湖大社也有文艺表演,演出屠隆创作的《昙花记》。神光大会的两部梨园,表演什么剧目,可惜没有记载。酒阑乐罢,当众人以为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忽然间屠隆幅巾白衲登场,奋袖扬枹,作《渔阳掺》。《渔阳掺》,即《渔阳掺挝》,鼓曲名,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鼓声一作,广场无人,山云怒飞,海水立起”,把这场文艺表演推向新的高潮。时年二十四岁的年轻诗人林古度也坐在观众席上,屠隆过去拉着他的手,令其作《挝鼓歌赠屠生》,难忘今宵,千古快事!
以林古度的才情,作一篇《挝鼓歌》并不难,林古度一生作诗七八千首,王士禛选其诗仅余二百多首,《挝鼓歌》已经失传。屠隆击鼓技艺、场景可能深深印记在闽人记忆中。明清之交,卜居乌山的闽人许友(字友介)也善击鼓,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诸友人集其米友堂,观其击鼓,徐延寿、陈衎并作歌行记其事,陈衎《许友介击鼓行》云:
黑圈平正鼍皮颤,双棒交连捷如箭。腕松指紧臂力均,高下疾舒隐复现。磬筦分明琴瑟调,鼓音起处群音遍。依永和声,百乐君心相通成一片。许郎年少多奇才,酒酣奋击日几回?五丁失魄裂顽石,六龙盛怒驱奔雷。珠丝乱落春莺巧,玉盘忽碎秋猿哀。中边节奏皆有序,傍观但觉心魂开。吁嗟许郎诗画妙,音乐亦能得其要。野夫只解点头看,世间万事归年少!(《大江草堂二集》卷三)
击鼓用棒槌,双棒交替击鼓快如飞箭,击鼓者腕肌放松却绷紧手指,两臂用力均匀,有磬筦、琴瑟伴奏。鼓点与乐声相依相和,内心与音乐鼓点汇通一片。“五丁”以下四句,用四个譬喻形容击鼓产生的音乐效果。陈衎此诗可移作屠隆作《渔阳掺挝》的注脚,想象屠隆击鼓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发生在万历三十一年癸卯的神光大会,创造了文学与文艺表演结合、诗与乐结合的新形式,别开生面,难怪屠隆志得意满,赞叹道:“快哉,此夕千古矣!”钱谦益也说:“宴集之盛,传播海内。”其影响之广不可言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