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海经》与红楼文化

时间:2024-05-04

刘智健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上古神话色彩的先秦典籍,其内容范畴涵盖了神话学、宗教学、地理学等,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更是具有深远影响。曹雪芹的《红楼梦》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两部作品都含有丰富的神话元素,为研究《红楼梦》与《山海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本文致力于对《红楼梦》中神话原型的分析,对人物命运前世今生的解析,以及探源《红楼梦》与《山海经》中人物原型的关系。

《山海经》中处处都透露着强烈的神话思维,从开篇记录的山川河流到后期的神明形象,从解决最低层次需求到解决更高层次的需求,每一步之间都紧密相连。《红楼梦》具有大量的神话故事和许多非现实主义的神秘故事成分,这一部分可以统称为神话系统。

女娲补天引出前世今生世界观的构建

《红楼梦》一开篇就运用了女娲补天、顽石通灵的神话故事。在第一回就交代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剩下一块未用的顽石,后经一僧一道的点拨落入红尘,就引出下文离奇的故事。《山海经》中有最早关于女娲的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里的神话与《红楼梦》中的不一样,可见此处为曹雪芹对女娲补天神话的再加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作为中国远古神话的杰出代表一直被广为流传。整个小说的情节离奇荒诞,加工后的女娲神话着重刻画了被丢弃的顽石和贾宝玉这一人物中间微妙的关系。比如第一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株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石头被警幻仙子命名為神瑛侍者,而神瑛侍者是贾宝玉的前生,曹雪芹运用这一神幻构建方式交代了人物的前世今生。

太虚幻境反映的神仙世界

“太虚幻境”可以说贯穿了《红楼梦》的始终,为小说全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红楼梦》第一回介绍了“太虚幻境”入口处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既是“幻境”,则并非现实中存在的景象,亦可称之为仙境。《山海经》中对于神仙们居住地描绘得非常神秘“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从神仙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仙境离人们生活的地方十分遥远,让仙境显得十分神秘,也使人们对仙境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太虚幻境是曹雪芹从中国神仙体系中构建出来的幻境,《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窥探了住在大观园中女儿们的结局,这种前世已定、未卜先知的浪漫主义写法加入作家理想化色彩,便形成了后世神话。梦之所以可以看作是一种神话,是因为它是人潜意识的一种表现,而由“宝玉”补天置换出的贾宝玉的潜意识就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认识。由此也可以认为:在《红楼梦》的神仙体系中,太虚幻境以西王母主导的女性神仙世界为原型。但同时太虚幻境内部世界秩序又与西王母主导的仙界秩序稍有偏差。在“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掌管人间的情债,同时幻境中还有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等各种部门,各司都有专门的仙子来掌管,每位仙子都各司其职,地位平等,这与西王母主导的神仙世界相似,但是太虚幻境中的女性又与中国传统以西王母为主导的女性神仙世界中的女性完全不同。西王母在中国神仙体系中是一位非常具有权威的神,群仙以能参加她的蟠桃会为地位的象征,除此之外,西王母在俗化为王母娘娘后,常常惩罚动了凡心而下界的仙人,所以在中国神仙体系中女性神仙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然而在第五回太虚幻境中就可以看出警幻与其他仙子的关系,当各仙子知道是宝玉,而不是黛玉时,都埋怨警幻:“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清净女儿之境?”这里展现的是一派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仙子们可以对警幻进行质问和埋怨,体现的是这个世界平易近人、待人宽和的氛围;而西王母给人的是一种极强烈的威严与压迫感,二者完全不同。所以在太虚幻境里女性的生命得到极大的自由与伸张。(见陈国学《警幻仙姑与太虚幻境探源与分析》)

神仙人物原型

神瑛侍者

宝玉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一个是神瑛侍者。《红楼梦》又被称为《石头记》,《红楼梦》从故事开始,就用神话奠定了基调:

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后经一僧一道的点化,成为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贾宝玉出生时也是口中含玉,在此后的小说发展过程中,《红楼梦》第九十五回宝玉丢玉后“岂知宝玉一日呆似一日,也不发烧,也不疼痛,只是吃不像吃,睡不像睡,甚至说话都无头绪”,美玉的丢失造成了贾宝玉的疯傻,而在第一百一十五回和尚来送玉,宝玉见了玉以后“渐渐的神气果然好过来了”,麝月也说“真是宝贝,才看见一会儿,就好了”,美玉的找回又让贾宝玉恢复正常,说明贾宝玉和美玉其实是一体的,也可以说美玉是贾宝玉的另一个化身。《红楼梦》第五回歌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里的美玉指的也是贾宝玉,由此印证了贾宝玉的五彩石身份。

书中在第一回也介绍了神瑛侍者是贾宝玉的前身,所谓“侍者”,僧职名称之一,指随侍师父、长老之侧,听从其令,予以服侍者(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既是佛家僧执事的称谓,那也就说明神瑛侍者是个出家人,既然神瑛侍者是个出家人,便可以推测贾宝玉日后也会走上出家的道路。

绛珠仙草

《红楼梦》第一回有这样一段描写:那道人道:“果是好笑,从来不闻有‘还泪之说”,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前世的灌溉之情是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神话。对于“绛珠仙草”,有两种典型的说法,一是长白山露珠草,二是灵芝。《红楼梦大辞典》中对“绛珠草”的解释是灵芝草。“绛珠仙草”最早就出自《山海经》:“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天帝的女儿女尸,死后化成一株?草,草的叶子有很多层,花的颜色是黄色,结出的果实像是女萝,如果女人吃了这种果实就会变得更加妩媚。“?”就成了“瑶”。《太平御览》记载:“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由此可以看出,瑶姬就是巫山神女。《红楼梦大辞典》中认为灵芝草是炎帝女儿瑶姬精魂所化,那作为本体的林黛玉与瑶姬有两个非常相同的部分,一是富贵,二是未嫁而亡。根据曹雪芹的“反笔”喜好,灵芝草是富贵长寿的物品,而林黛玉的寿不长,更加体现了曹雪芹对林黛玉神话原型创作立意上的创新。

警幻仙姑

《红楼梦》的幻境当中又有警幻仙姑这一至高女仙的形象,“太虚幻境”与上古“昆仑山西王母”神话有了一种对应,它脱胎于古代神话当中的仙山幻境神话大原型。《山海经》是首部记载有关西王母神话的著作:“其状如人,虎齿豹尾而善啸,蓬发戴胜”,从《山海经》的描述中我们见到一个近似野蛮人的西王母形象。而曹雪芹在太虚幻境中则描写了清净、富有活力、远离人间烟火的女仙形象,书中林黛玉等人物死后也魂归太虚幻境,所以又能进一步感受到《红楼梦》一书对女性的推崇。

《红楼梦》中无处不在的玉:宝玉、黛玉、妙玉等,曹雪芹在他们身上也赋予了极高的品质。那么在《山海经》中,玉被赋予很高的地位,所以将玉放在文学作品当中就成了一种象征,“君子比德于玉”,“黄金有价而玉无价”。这是《红楼梦》对《山海经》浪漫主义写法的继承与发扬。

《红楼梦》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虚幻。“梦”字是关键,整部书围绕“梦”字来做文章(许山河《〈红楼梦〉的神幻世界》)。用“梦”在艺术构思、思想倾向中渗透着各种各样的荒诞意识,它会直接影响到剧情的组织和人物塑造,这种体现作者审美价值和深化人物精神世界的独特手段,就是继承了《山海经》的浪漫主义写法。在佛道的框架上,《红楼梦》阐释了对于儒释道的看法,并且对投身其中的虚妄卑污的人进行直观的嘲讽与批评,警示人们要认清身边的真真假假,丢掉过多的欲望。同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反封建思想的高峰,是中华文化中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的是曹雪芹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批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