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评价改革减轻“双减”政策落地阻力

时间:2024-05-04

蔡郭秦 陈伟

[摘   要]教育评价改革与“双减”政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为加快“双减”政策的落地,需要加快教育评价改革,改进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打消家长和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疑虑,减轻“双减”政策落地的阻力。

[关键词]“双减”;教育评价改革;评价方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要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的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倾向。要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

一、“双减”政策出台的现实背景

一是校外培训形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经济富裕家庭可以投入大量资金通过校外培训换取学生分数的提高,而经济困难家庭却因财力不支无法通过这种途径帮助孩子,家庭的贫富差距造成学生成绩的差距,形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甚至成为阶层固化的原因之一。

二是校外培训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学生面临着学业竞争带来的压力,校外培训机构在招生宣传时,刻意放大考试分数的重要性,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与焦虑。

三是校内外学习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校内作业多、学习负担重、竞争压力大;校外培训机构又开辟了新的“战场”,使卷入其中的学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近年来,学生近视率大幅上升,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心理问题频发,来自校内外的学习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双减”政策落地的阻力

“双减”政策是一场及时雨,但要使政策落地,客观上仍有阻力。一是家长和教师期望较高。作业多、考试多,来源于教师和家长的焦虑,其根源是对学生好成绩的期望。对学生的期望越高,焦虑感就越强,学生的学习任务就越多。二是教育教学评价存在弊端。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期望,建立在教育评价方式上,而现有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考试题目机械、重复性强,对知识记忆的要求较多。当教育评价过于重视知识数量性的增加时,学得多、看得多、做得多、分数高就会成为评价导向,使学生学习任务多、作业负担重,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随之加重。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

加快教育评价改革的措施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只有加快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才能切实减轻“双减”政策落地的阻力。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知识容量远高于国外,学生在各种国际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国获得诺贝尔奖者的人数却寥寥无几。这说明,知识数量的增加不等于思维的结构性改变。思维结构性改变类似于皮亚杰的图式概念。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知识数量的增加不代表一定会产生更优化的思维结构,不能保证产生开拓性的创新成果。

20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应该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但我国传统教学注重结果而忽視过程。以数学学科为例,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或布置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在重复性的训练中“掌握”知识。这种低效的学习方式,是强压式的、机械性的被动学习,而非学生主动构建。很多知识会迅速更新换代,大量知识会被忘记,而大量重复性的练习除了让学生疲惫不堪,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这种以知识量增加为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亟待转变。

1.增强试题的开放性

考试命题应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应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允许答案多样化,从而减少死记硬背和刷题现象,引导教师和家长避免布置重复性题目和背诵公式、课文等繁重的学习任务。

2.提高评价中开拓性思维的占比

要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要提高要求批判性、激发开拓性思维的题目比例,从而创建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价值导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探索多样化的、不同于教材的解决方案。应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减少对结果性评价的依赖。

3.注重过程性评价

以数学为例。应学习借鉴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思想,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减少知识的应用训练,将评价重点转向过程性评价。要重点测评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理解与思考,鼓励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思维方法,推导出数学公式、规律等。例如,以香港教育学院冯振业教授为首的教育科研团队,基于弗赖登塔尔的教育思想,在学校中推广“数学化教学”,已取得丰硕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

4.改革成绩呈现方式

降低考试压力需要改进考试方式,成绩的呈现方式也应改革。提高创新性题目的分值,让作业完成量较少但敢于创新的学生在评价中更占优势。成绩呈现方式要体现过程性的成果,比如记录学生进步过程的成长袋、创新性成果等。

5.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很长时期以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大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与成绩焦虑由此产生。因此,要重新科学制定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身心健康、综合素养发展情况等,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从而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只有考试成绩。

综上所述,加快教育评价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家长和教师内心深层的焦虑,才能打消众多家长、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质疑或错误理解,切实促进“双减”政策落地,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808F3603-761A-4274-87F9-9FFD0A26D1E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