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在线教学过程与设计

时间:2024-05-04

郑雨露 沈建民

[摘   要]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在线教学临危受命,也给师生带来了挑战和困难。基于核心素养的在线教学也要以核心素养为主线,与传统学校教学相比有其独特性。在线教学过程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师生互动为纽带;其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重点”是资源的整合利用,“成果”是可动态调整的方案。

[关键词]核心素养,在线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一、引言

在线教学是一种较新型的教学方式,以互联网为媒介,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融合,具有教学工具技术化、教学方式时空化、教学管理自动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形式交互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等特点和优势[1]。通常,在线教学在基础教育领域只作为学校教学的辅助,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為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在线教学“临危受命”,于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习惯了真人面对面教学的师生来讲,在猝不及防地面对紧急启动的在线教学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师生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熟悉网络平台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师简单地将线下教学照搬到线上;学生自律程度低、自主学习能力弱、虚假学习,学习效果较差等。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线上教学与线下学校教学的目的都指向人的全面发展,都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在特殊时期也要延续这一职责和使命。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未来线上与线下教学将进一步融合。因此,有必要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在线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便一线教师参考与借鉴。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在线教学过程的特征剖析

在线教学不是线下教学的翻版,不能直接将线下课堂教学转移到线上。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在线教学过程有其独特性和优势,也有不足。

1.教学过程要以核心素养为主线

在线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并贯穿于教学全程。依托信息技术的在线教学,其教与学的行为多处于师生时空分离的状态,因而对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乐学善学、社会责任等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信息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信息意识主要指自主高效地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鉴别和应用;技术应用的重点是了解技术的用途并将之应用于实践活动。若学生缺乏基本的信息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如不适应网络教学方式,不能熟练操作使用网络教学工具,不能从海量网络资源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学过程就难以顺利推进。

乐学善学是影响在线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乐学指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善学指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者能通过自我、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对内在的学习心理和过程以及外部的学习行为和环境进行监控、调节。在线教学条件下,教师对学生的监管相对变弱,需要学生提高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

社会责任是在线教学过程的重要品质保证。互联网创设了虚拟社会,给人们带来更多自由与便捷,但虚拟社会不是法外之地,人人都要自觉维护网络秩序。中小学生的自律水平较低,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网络规则和法治意识,倡导自尊自律、文明上网,引导学生履行公民义务、承担社会责任。总之,核心素养应是在线教学过程的主线并发挥重要作用。

2.教学过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电视、电子白板等硬件设施及互联网等软件工具,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储存、传输与应用的技术之和。在线教学与传统学校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效能不同。信息技术在传统学校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如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它们主要功能是使教学过程更方便高效,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过程依然能够进行。

但是,在线教学则必须依托信息技术提供平台、工具、资源和空间,否则就无法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使得在线教学得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实现资源共享与人际远程交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适应教学需求的变化,在线教学的平台和工具日益增多并不断完善。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系统等同步课堂教学平台,它们构建了虚拟教室,使师生能进行音视频交流,给学生带来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更贴近学校课堂教学。还有MOOC、爱课程网等异步在线教学工具,该类工具有完整的课程结构、丰富优质的视频课程,也能为教师提供大量资源和服务。对于普通中小学校来说,录制微课需要保证一定的资金、时间和较高水平的师资,在较短时间内很难产出高质量的课程。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灵活转变教学组织方式,将“先教后练”转变为“先学后教”,即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课程,再组织课堂交流讨论等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优秀教师的课堂,又能随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教师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一些学情分析工具、练习工具、学科工具等,针对教学的某一方面提供更精准的支持和服务。可见,信息技术对于在线教学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3.教学过程需以师生互动为纽带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知识传授和学生单向获取知识的总和。在线教学时,师生空间分离,学生注意力更容易分散,或者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时的师生互动就非常重要。师生互动能有效缩短距离感,加强临场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促进学习,是联结师生、实施教学过程的纽带。首先,交互活动能实现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推动教学过程的发生与发展。在传统学校教学中,处于同一教学场域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障碍较小,且自然顺畅;而在线教学中的师生间存在较大的空间距离,需要通过对话互动加强沟通和联系。基于对话互动,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知识、情感和社交方面的支持,在教师的支持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建构知识并生成意义,进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其次,交互活动是促进有效在线教学的重要因素,可达到教学共振,提高在线教学的效果。美国学者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阅读、聆听等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习内容留存率低于30%;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如看影像、展览,参与讨论、发言,做报告、动手做等,学习内容留存率在50%以上。学生在线学习时,教师较难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倘若教学过程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教学效果就更会大打折扣。加强师生互动一方面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进行主动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合理安排或调整教学,提高在线教学效果。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在线教学设计的特征分析

教学设计是基于教学和学习理论,它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组织安排的设计工作,以求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问题[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的在线教学设计应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学生学习的指南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明确表示:“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5]”为学习设计教学是加涅所倡导的教学设计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设计过分关注教而忽视学的弊端,将学习活动的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使学生真正学习。在传统学校教学中,教师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阐述教什么、怎么教,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教师教的指引。在线教学与传统学校教学相比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线教学就只是走过场、形式主义。因此,在线教学设计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并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此外,由于很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习惯被教师牵着走,还未养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线教学中教师又难以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督促每位学生学习,因此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学生的自律和自觉,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充分发挥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的指引作用。教师需要在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平台以及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媒体呈现方式、学习工具、评价等,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设计教学辅助工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加拿大学者安德森在《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原理与策略》中提到在线学习的“五阶段模型”,即“进入课程和动机激发、形成网络学习社区、信息交流、知识建构和自我发展”[6],揭示了在线学习所需要经历的过程以及每个阶段教师应提供的技术支持策略和在线辅导策略。教师可依据这一模型,在不同的阶段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辅导方式,精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真实学习。

2.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资源的整合利用

传统教学最主要的文本材料就是教科书,教学设计主要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将之转变为教学内容,即教材内容教学化。而教科书已不再是在线教学中唯一的知识载体,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和环境资源也成为重要的教学材料,教育专家和学者也逐渐认识到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并将之课程化、教学化。但网络和环境资源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教师要考虑如何避免学生被爆炸式的信息充斥或受不良信息影响,如何筛选适合的优质资源并将之纳入课程教学中,来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好资源的筛选及整合利用。以2020年疫情期间的教育为例,教育部在《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注重课程思政,将防疫知识、“抗疫”先进事迹、公共安全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融入在线教学,以增强课程的思政性。发掘疫情中的课程教学资源,如防疫知识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珍爱生命;疫情期间传出的谣言和反謠言信息教会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学会理性思考、分辨是非;战“疫”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战“疫”英雄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对资源整合利用的过程中也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环境资源,有效发挥在线教学在资源方面的优势。此外,部分网络资源也有微型化、碎片化的倾向,如微信、微博、微课等。为使学生整体感知并获得系统知识,避免学生成为零散信息的“收纳箱”,教师也需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再利用。

3.教学设计的“成果”是动态调整的方案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使教学顺利开展而预先准备的,预设基本上是基于教师的经验和对课堂的猜想,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如经验不足的教师可能会刻板地执行教学设计而不会灵活变通。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是在情境中发生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的动态化。在线教学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网络不可控(如掉线)、学生学习状态不一、情境不确定且多变,因此在线教学设计就更不能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应提供可以进行动态调整的方案。

首先,教学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为此,教学设计应是开放的、富有弹性的,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创新创造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并由此产生新的见解和看法。

其次,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并生成意义、改变已有认知的过程。意义建构在师生、生生、学生与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动态发展。此外,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具有不同的前理解,认知方式也不同,建构过程和生成的意义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学设计也要适应学生的差异,能够进行动态调整。

最后,教学在情境中发生。情境包括微观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观的学校文化氛围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法,倡导教师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美为境界进行教学,发展学生的人文积淀、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线教学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突然兴起,对师生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一线教师需要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努力提升自己在线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在线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浙江工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高校教师职业导航[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张勇,潘素萍.齐莫曼的自主学习模型理论与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1):48-50.

[4]张轶斌.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数字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5):45-49+84.

[5][美]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加]特里·安德森.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原理与策略[M].陈丽,王志军,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郭向和)

32985003165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