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何裕兰
[摘 要]幼儿期是儿童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小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小班幼儿教师如何在遵循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基础上创设多元化环境,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让规则意识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下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创设;规则意识;小班;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1]”幼儿班级环境既包括大环境,也包括内化的“潜环境”,教师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应深入领会《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探索更多适宜的方法,将遵守规则内化为集体环境的一部分。如此,不仅有利于提高小班幼儿的活动参与度,还有利于促进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思想启蒙,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优化班级环境,引导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
班级环境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多指“硬环境”,包括幼儿生活、游戏的场所和进行的活动。在小班阶段,好的规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创设班级环境的过程,同时也是规则“物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日常生活的规则和要求融入到“硬环境”中,并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精心创设班级环境,帮助初入园幼儿在愉快的规则氛围中理解和遵守规则[2]。
1.以图片和标志作为指示性规则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图式或形象的标识比教师的口头要求和表述更具有实用性。如在幼儿床下的某位置张贴小脚印,让幼儿自觉主动地将自己的拖鞋摆整齐;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没有挂牌入区的经验,可先在他们的桌子或地面可坐的位置张贴卡通贴纸,让幼儿通过观察贴纸处的占用情况来判断是否可以进入,同时也可避免幼儿随意入坐造成拥挤;在活动区的地面上用彩色贴纸围好,暗示活动时以此为范围;当盥洗室的入口比较窄小时,为避免进出拥挤,可在入口处前后一米的地面上用箭头贴纸提示幼儿进出的方向等[3]。
2.借助音乐形成持久性规则
音乐能陶治情操,给人美的感受,而好听的音乐在幼儿园里不仅可以用来欣赏和表演,也可作为幼儿活动规则的提示。教师在促进幼儿形成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将音乐作为规则教育的补充。如针对幼儿的情况,教师可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幼儿,帮助幼儿更好地记住相应的规则要求。教师可通过钢琴弹奏,建立上课、起立、问好、坐下、变换座位、入厕、饮水等各种声音信号,借助音乐把规则意识内化为幼儿的某种行为信号,也可在某种程度上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乐感;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轻柔名曲,在幼儿游戏时播放,同时要求幼儿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超过音乐声,这样既能让幼儿欣赏音乐,又能在愉悦、美妙的音乐声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约束;在游戏活动结束时播放轻柔的音乐,幼儿一边哼唱,一边收玩具,通过音乐的感染力触动幼儿的身心,平缓他们收玩具时的急燥心情。
3.通过游戏内化规则难点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幼儿最乐意参与的活动形式,而规则通常是教师针对幼儿的不适宜行为制定的指导策略,在游戏活动中理解和体验规则,更益于幼儿对规则的接受和掌握。如上课时,总会有个别幼儿迟迟不回到座位,通过设置“小熊找家”音乐游戏,在音乐的A段唱白“一个娃娃一个家,小熊小熊没有家,小熊是谁呀,让我找一找”;音乐的B段是节奏由慢及快的音乐,留给小朋友回归座位,促使还没回家的“娃娃”回家;音乐的C段则是由幼儿来指出还没“回家的小熊”——“小熊是谁呀,小熊就是他”。通过音乐游戏,既能活跃课前气氛,又能对“慢动作”的幼儿起到督促作用,帮助其内化课前准备的相关规则,使幼儿学会自我约束。
二、提升教师心理环境,
帮助幼儿树立遵守规则意愿
教师的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态度、教育行为,这是一种“软环境”。对初入园幼儿来说,教师相当于“妈妈”的角色,他们将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博爱、开放、严谨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也具有重要意义。
1.以爱心感染幼儿,增强其遵守规则的意愿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渊博的知识更有力量。对幼儿来说,得到教师的爱是他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教育幼儿遵守规则,不应该用师威去强制,使他们“被规则”,而要用爱心唤醒幼儿稚嫩的心灵,与幼儿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在相互交往中让他们拥有理解规则、遵守规则的意愿[4]。当幼儿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相同的规则时,教师应该静下心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和爱的表达,了解其犯错的根源,帮助其改正错误。
2.正向指引为主,避免“防范式”規则
在帮助幼儿学习内化规则时,还应该避免过多地使用“不能、不可以、不行”等字眼来要求幼儿。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由于儿童早期身心发展的有限性,幼儿对外界权威具有盲目服从的倾向,往往会把规则看成是神圣、权威的。而仅仅只是服从、顺应教师对幼儿的防范,那么幼儿的规则意识就很难内化,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应在约束幼儿的同时更多使用“正向性”的规则去引导他们[4]。如小班幼儿时常发生抢玩具现象,教师在提出“不能抢玩具”规则的同时,也应该提出“可以轮流玩、交换玩”这种正向的规则,前者强调的是约束,后者则是幼儿的分享和权利,告诉幼儿与他人相处的正确做法。又如“不要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和“在教室里轻轻走路可以让教室更安静,让我们更安全”,会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导致幼儿对规则意识的理解也不一样。
3.约束自身教育言行,强化幼儿规则意识
在幼儿看来,教师是权威、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幼儿。因此,教师在要求幼儿遵守规则的同时,首先自己应当完完全全成为规则的执行者,做一个乐意遵守规则的人,履行规则所约定的责任与义务。例如,在要求幼儿洗手、接水时,首先教师应该遵守先来后到(排队)的规则,而这正是教师很容易忽视的;选择了某种规则提示后,如利用某音乐提示幼儿收玩具,或是换座位时,就不应该偶尔嫌麻烦而使用别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提示,让规则变得不坚定;教育幼儿学会礼貌待人,教师自身在对待幼儿、家长、同事的态度上就应该以礼相待,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4.重视活动“前要求”,引导幼儿重视规则
活动“前要求”,也就是教师对于所组织的活动中幼儿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幼儿是否按规则参与活动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时,“前要求”的提出和实现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都还不够成熟,不能完整详细地记住和理解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做到通俗易懂、亲自示范、简单明了、具体反复,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做到“前要求”,从而树立规则意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营造良好幼儿心理环境,
引领幼儿主动感受规则
在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过程中,幼儿是否能主动、愉快地接受某种规则,是幼儿对规则遵守自觉性的体现。为使幼儿主动自觉地遵守规则,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种自由、宽泛的心理环境,包括幼儿对规则的理解、能否成为规则制定的主人等。
1.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缘由
教师能否帮助幼儿理解制定某项规则的缘由是教师与幼儿“同伴”关系的具体体现。一项规则被制定出来,教师应该告诉幼儿这样做的目的,如教室中不能奔跑是为了避免危险;在他人发言的时候认真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玩具归位摆放是为了下一次能顺利找到,保证游戏正常进行……这些规则的制定都是为了让班级成为幼儿安全、快乐的园地,而不是为了约束幼儿的言行。在理解规则缘由后,幼儿就不再“被规则”,不再以教条的方式对待他们所“尊敬”的规则,而是能够更主动地遵守规则。
2.鼓励幼儿制定规则
鼓励幼儿成为规则的主人,允许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更有利于增强幼儿主动遵守规则的自觉性。这种自由和宽泛有一定尺度,让幼儿参与制定规则必项遵循“幼儿的需要原则”,即当幼儿在活动中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才能引导幼儿参与制定规则,而若只是凭空让幼儿想象规则,那是徒劳无功的[5]。例如在书籍有限时,一部分幼儿在没有规则的约束下使用了比较“暴力”的“抢”来解决问题,结果书破了。此时,便是让幼儿参与制定规则的最佳时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幼儿讨论制定阅读一本好书的最适宜的方法,即幼儿自身形成看书的规则——轮流看、交换看,这种由幼儿自己讨论并制定的规则最容易让幼儿接受,并自觉遵守。
3.引导幼儿成为规则的发现者
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某種规则或许只能适用于幼儿的某个时期,当有新的问题出现时,规则就需要更改,规则的这种“弹性”在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是规则的实践者,在活动中最能感受规则实施的适宜与否,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表达问题,同时参与修改规则,让规则更适宜于幼儿的实践活动,并引导幼儿参与修改规则的讨论,让幼儿明白规则并非是不可“侵犯”的,当规则对活动形成阻碍,或是不能让幼儿拥有合理的愉悦时,就应该适当修改规则,使幼儿最终明白规则的存在是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而不是阻碍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苏剑.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思考[J].天津教育,2019(32):69-70.
[3]舒秀珍、陈海燕等.幼儿园新手教师区域活动指导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85-88.
[4]朱丽娟.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谈幼儿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7):48.
[5]唐慧婷.吐槽孩子“难管”,不如先“立规矩”——幼儿自主形成规则意识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5.
(责任编辑 姚力宁)
303650031658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