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生活化引领学习新方式

时间:2024-05-04

周同学 葛春森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倡导“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强调化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与生活对话,从现实生活中寻觅化学的踪影,彰显化学学科的独特价值。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化学教学,能使教学内容更接地气、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一、将生活融入情境,触及学生的心灵

实践证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基于生活创设真实情境,能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能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看得见、用得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到化学源于生活。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教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08年4月2日,莱州市鞠家村一个刘姓村民给母亲买了一个西瓜,母亲想等到清明节再吃,便让儿子将西瓜用绳子捆起来送到自家院子的地窖里保鲜。岂知清明那天,刘姓村民取西瓜时不慎滑落掉到地窖里,随着“咕咚”一声,震惊了屋子里的家人。看到弟弟掉进了地窖,哥哥想也不想就下去救人了。可下到四五米深的时候,哥哥也掉下去了,全家人顿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此时,有人想到地窖里二氧化碳太多,缺少氧气,容易使人窒息,赶忙去找通风机向地窖里吹新鲜的空气。尽管如此,等到将兄弟俩救出时,他们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个悲惨的故事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教师顺势提问:“兄弟两人为什么都丢掉了性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没有文化!”教师接着说:“学习科学既是为了社会发展,也是为了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要严禁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身边发生。”这样,通过生活实例创设学习情境,更容易触及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求知欲,达到“道而弗牵”的效果。

二、让生活融入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将知识回归于生活,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科学探究与生活相结合的科学思想,形成“化学应服务于生活、造福人类”的科学理念。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钢铁锈蚀的因素”时,教师可在课前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造成钢铁锈蚀的各种原因,并指导学生根据猜测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实验1】猜测可能与氧气和水有关。包括三个实验方案:一是把一个去锈的铁钉放进一个10毫升的小药剂瓶里,并装满蒸馏水,然后用橡皮塞密封起来,观察其变化;二是把一个去锈的铁钉放进一个充满氧气的干燥的小药剂瓶里,然后用橡皮塞密封起来,观察其变化;三是把一个去锈的铁钉一半浸没在蒸馏水中,另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其变化。

【实验2】猜测可能与盐有关。实验方案:把洁净的铁钉一半浸没在食盐水中,另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其变化。

【实验3】猜测可能与食醋有关。实验方案:先把洁净的铁钉放入食醋中蘸一蘸,再放到干燥的空气中,观察其变化。

这个科学探究活动,既将生活融入了实验教学,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又能培养学生认真设计、仔细观察、细心操作等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耐心的科学品质。

三、让生活融入教学,彰显知识的独特价值

质疑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原动力,任何研究都始于疑问。因此,教师要关注生活,设计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实践、体验和探究,使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酸的性质”时,教师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观察同一根藤上的牵牛花(有的显红色,有的显蓝色),使学生对这一熟视无睹的日常现象产生了疑问,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其中的奥秘是什么?接着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分组实验:第一组,将三朵红色的牵牛花分别放入稀醋酸、食盐水和石灰水三种溶液中;第二组,将三朵蓝色的牵牛花分别放入稀醋酸、食盐水和石灰水三种溶液中。3分钟后,发现第一组中牵牛花的颜色分别是红色、紫色和蓝色;第二组中牵牛花的颜色分别是红色、紫色和蓝色。这样,学生就将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经过生活化的实验探究出了新知识:红色牵牛花在碱性溶液中会变成蓝色,蓝色牵牛花在酸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二者在中性溶液中会变成紫色,即牵牛花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分别是红色、紫色和蓝色。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即便长在同一株藤上,因为不同部位汁液酸碱度不同,也可能开出不同颜色的牵牛花。

实践证明,生活化问题的设计缩短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能使学生更深刻地體验到“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新知识。学生对生活的进一步关注,会变得更乐于运用化学知识解读生活现象,取得了启智明理的育人效果。

四、让生活融入作业,解读学生的日常生活

作业的布置也应趋于生活化,以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学会理智、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现象或社会问题。

例如,学习了“中和反应”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调查“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践性作业。学生的调查过程概括如下。一是生活中的应用。如被蚂蚁叮咬后,被叮咬处就被注入了它的分泌物,会引起局部红肿或疼痛,此时可用小苏打、肥皂水和纯碱等碱性物质来中和蚁酸;但若被黄蜂蛰伤就不能涂碱性物质,因为它的分泌物是碱性,应该擦涂食醋等酸性物质。二是家庭厨房中的应用。如面团酸了的时候,可加入食用碱中和其中的酸味,使蒸出的馒头更松软。三是医学方面的应用。如用胃舒平,其主要成分是Al(OH)3,可治疗由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疼。四是农业方面的应用。如用熟石灰中和家乡的酸性土壤。五是工业方面的应用,如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火碱,可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除去废水中的火碱。

实践表明,学生对源于生活的作业特别感兴趣,从中感受到了知识与日常生活、食品、医疗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利于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现代生活。

综上所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只要教师善于将化学教学生活化,就能使化学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实践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